摘 要:中国古典园林是千百年来文人工匠通过实践流传下来的艺术结晶,展现了人们对自然的尊重与敬意,而其中所总结出来的造园手法也是值得人们去学习的。本文从了解造园手法开始,深入探索园林中的传统元素在现代建筑中是如何表现的,以及造园手法与现代建筑设计相结合后所产生的效果。
关键词:古典园林;园林风格;造园手法;现代建筑
引言
在全球化建筑思潮日益兴盛的今天,传统文化到了一个尴尬的境地。今天,我们看到的一栋栋形似的建筑,模糊了城市的差异性,造成了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缺失。而中国古典园林作为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艺术结晶,它代表了一种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为确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奠定了思维基础。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传统造园手法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来解读当代建筑设计是如何处理和传统文化的关系。
一、传统造园手法及其含义
中国园林历史悠久,文化含量丰富,个性特征鲜明,而且多姿多彩,极具艺术魅力。古典园林要同时满足可游、可居、可观、可行等多种功能,但其实质还是注重游赏。中国园林的重要特点是小中求大。为达此目的,在手法上,借助对比,堆山理水、经营位置,宽能走马、密不透风,加之借景,致整体统一,达无尽之感,重在心理感受,强调主客交融,求触景生情,以致景生外向[1]。
受中国传统儒家、道家思想所影响,古典园林的创作重视人和自然的关系,园中的“叠山理水”就表现出了这种“道法自然”的境界,将园林中的各种元素进行空间的组织和意境的营造,创造宜人的比例,精妙的布局。计成在《园冶》中提到:“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2]。因此,造园时要善于理由周围的地理环境,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北京的圆明园,就是“因水成景,借景西山”,园内景物皆因水而筑,招西山入园,终成“万园之园”。
二、现代建筑设计中传统造园手法的表达方式
1、与传统元素的融合
中国古典园林中包含了很多传统元素,将传统的元素用现代的建筑语言诠释出来,也是融合传统元素的一种方法,通过对传统类型的分析和重构,创造建筑类型的当代演绎。在象山校区中,王澍采用的是传统建筑的构建——坡屋顶,但是他有意的把屋顶的坡度做的斜度很小,意在制造一种介于平屋顶和坡屋顶之间的状态。这种做法还隐含着另一种意图,房子从一个面看上去是平顶;从另一个面看上去则是坡顶,这样会使人产生一种恍惚:这究竟是不是同一座房子[3]。传统作为一种符号承载着过去,连接着当代,展望着未来。
2、造景手法的巧用
建筑师们将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运用到现代建筑设计中去已经是很常见的设计手法了。借景手法能够增添空间的景深效果,丰富空间层次,能有效的化解因场地的限制而产生的空间的单薄。苏州博物馆新馆邻借拙政园景观,馆内庭院中所独创的石片假山景观,石片被白色的围墙衬托着,就像映衬在白色的画布上一样,水一点点漫过石砾,石片就像从水中浮出一样,从远处看白墙,就像从水面下晕染上来的白色,好像雾一样,实在妙不可言。
3、提升空间层次的丰富感
传统园林造园讲究的是流动性和曲折感。在当代建筑设计中,根据不同的建筑功能,以清晰地交通流线为前提,设计出结合地形地势和功能分区的路径。王澍先生在象山校区中设计了两种不同的路径,一种是缓慢的坡道,一种是踏步高矮不齐的楼梯。坡道是使人在漫不经心间盘桓而上的工具,却又能不时的产生别有洞天的意趣;而高矮不齐楼梯,用王澍先生的话来说就是“让人们意识到脚的存在[3]”,这两者一种是与人的生理行为对应,一种是与人的心理体验对应,让我们感觉即存在于社会,又存在于自然当中。
4、自然山水的意境表现
古典园林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追求自然之美,“天人合一”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象山校区的设计就是从中国传统造园思想出发,对山水进行整理,这种思想隐含的意思是——人的房屋不应该是最重要的,在江南的弱势山水中,房屋应该质朴而谦逊。而“天人合一”的人文思想也在其中体现,设计师建立起一个以“回”字为基点的场所模式,“回”即合院,从此出发,遵循着一种减法的原则,所有校园建筑都是“回”的某种消减结果。这种在设计中通过适当方式运用现代或传统手法来传达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唤起人们情感和审美的共鸣。
三、传统造园形式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1、建筑外部造型
各种建筑在古典园林中,根据功能性质的差异而分布在不同的位置,或为主体建筑,或为辅助建筑。以廊为例,廊是园林的基本木构架制,分隔庭院,连接庁楼,调节游园路线。如拙政园的游廊、苏州怡园的复廊等。
张永和先生设计的泰禾俱乐部中,十二个院落建筑的进行咬合叠摞,进而形成了一系列不同质量的半室外空间,这种空间也可以看做是传统游廊的多种变化。游廊与建筑的内部空间相结合,不仅体现了路径的丰富多变,还让置身其中的人们突然产生某种迷失感。这种对建筑的处理手法,既是传统的,也是全新的。
2、建筑内部构造
建筑中的门窗,在园林中起到“框景”、“漏景”的作用,这种手法在古典园林中常常为点睛之笔。但是在当代建筑设计中,这些门窗的功能和形式都有了较大的改进。在宁波博物馆的外墙上,有各种几何形状的小窗户,远看像是江南版的“俄罗斯方块”。这些小窗洞透出来的光很微弱,但是却显现出空间黑又亮的特色,让人们意识到窗户的存在,形成室内室外的一道屏障。这些窗洞在建筑外沿行走能窥见内部丰富的空间层次,而在室内又能透过墙洞欣赏外界的优美景色[4]。
3、建筑的色彩与材质
传统园林中的色彩分为自然和人工,山水花草所呈现的自然色彩与建筑色调所呈现的人工色彩和谐相处。北方皇家园林的金碧辉煌和江南私家园林的粉墙黛瓦,都体现了不同地域所具有的的独特色彩。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运用色彩的同时结合不同材料的材质特点,依据地域条件和历史文化,深入的发掘传统的特质及内涵。
宁波的黑瓦白墙延续到了今天,成为了城区内目前保留下来的老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它们保持着中国传统建筑的素色,决定了我们这个城市的历史底色。想来宁波博物馆当初的选色,也是希望能够延续宁波地区的城市特色。博物馆外观的整体颜色看上去有些斑驳,那是在灰色的砖瓦中掺杂着黑色和橘色的砖块,而内部的墙壁上是用毛竹做成的特殊模板,像是日本传统建筑历来崇尚的简约、朴素的灰色。这种黑白灰的简单搭配,让建筑看起来儒雅简朴,沉静超脱,体现出中国建筑一贯内敛的作风[5]。
结语
随着时间的发展,传统文化收到西方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当代的建筑已经开始摒弃传统的理念,而一味的设计“炫”的建筑。因此,如何处理好和传统文化的关系,成为当代的建筑师必须思考的问题。传统园林的造园手法作为传统建造文化中最具有生机活力的一部分,应当与现代建筑设计相融合,焕发出新的光彩。(作者单位:武汉纺织大学)
参考文献:
[1]李劲松.园院宅释:关于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的可能.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
[2]计成.园冶图说.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
[3]王澍,陆文宇.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园山南二期工程设计.时代建筑,2008
[4]冯倩,孟诚磊,项隆元.博物馆建筑功能性的外在表达与内在规范:以宁波博物馆为例.东方博物,2010
[5]王澍.自然形态的叙事与几何——宁波博物馆的创作笔记.时代建筑,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