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过研究中国古典园林景观的构造原则和理念,分析了其形成的原因,描述了园林构造原则的几个方面,对我们如何了解和继承传统园林构造原则,提高认识园林景观艺术的境界起到帮助作用。 

       关键词:园林景观;环境理念;意境 

  园林是在一定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外部环境。有人会觉得园林和我们通常说的花园很类似,更像是被艺术了的花园。更准确地来讲,园林空间应该是一种提供愉快环境,一种具有环境设计的艺术,是在人们休闲时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活动场所。园林体现出的文化内涵,则是人们把自己的观念、情趣、投入到改造山水地貌和外部环境的建设中,使之升华为高雅的、有韵味的艺术品,既有生态作用,又具游憩、欣赏、审美的情趣。 

  在中国,园林是人们非常喜爱的活动空间。在古代神话中就有“瑶池仙境”,它是向往美好空间的人们的一个想象。基于这种美好的向往,从古至今,古代中国建筑中的园林更是数不胜数,虽然和想象的仙境有别,但是其景与境也令人心旷神怡。中国古典园林起源于先秦,早期是帝王们狩猎活动用的“苑”“圃”。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儒道佛玄等诸家争鸣,思想的解放促进了艺术领域的开拓,这个时期,士大夫逃避世事而寄情于山水,他们的诗歌、散文、游记对田园山水的细致刻画、对造园的手法、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后经隋唐时代文人墨客和官商士僚的进一步推动,从宋代到清代达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繁盛时期。造园活动逐步普及到民间,而且升华到艺术创作的境界。中国古代上至辉煌大气的皇家园林,下到小巧雅致的私家官商园林,可以说都非常热衷于园林的建造。 

  中国园林(主要指中国古典园林)有别于其他国家的园林艺术。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师于自然、高于自然;第二, 融物于景――建筑美与自然美的高度融合;第三,富于诗情画意;第四,园林体现出的意境与深厚的文化内涵。这四个特点,使中国园林在世界造园史上独树一帜,同时体现了中国民族文化与审美意蕴。本文对中国园林艺术中的景观进行了界定,对景观的特点进行了大致的梳理和划分。 

  一、景观的含义 

  1.景观 

  什么是景观?景观,原是地理名词。作为一般概念,泛指地表自然景色;作为特定区域的概念,是指发生学上相对一致和形态结构同一的区域,即自然地理区。景观与风景、园林有本质的区别。风景、园林、建筑之类只是对象物,景观则是“景”与“观”结合起来,成了视觉对象物 ,所以并不是纯客观的。从美学角度来看,“景观”就可以理解为供人观赏、游玩的风景。 

  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讲,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都是文化现象。其中多数的文化现象可以构成我们所说的景观,但并非所有人类文明都能构成景观。例如文学艺术,音乐等等都属于精神文明,是一种文化现象,是用文章或是符号表达出来,它所描绘的形象具有间接性的特点,虽然可以欣赏,却不呈现具象的直观形态,所以就不是景观。因此,景观一定是直观的对象,可以看到的具体的形体。本文提到的园林景观即是景观中的一种。 

  2.园林景观 

  园林景观是人工构造出来的。英国的纽拜说:“在世界上的大部分地区,风景一直发生着可观的人为变化,因而现在基本上都是人造的了。”1这话当然不完全正确,因为纯粹的自然风景的确还存在着。至于园林,则显然基本上属于人造风景,所以,建设园林景观称为“造园”或“造景”。 

  二、园林景观的构造原则 

  园林景观是根据审美原则进行构造的呢。 

  1.求真性 

  造园,必须求真。真与假是一对矛盾,若能从假中见真,就能给人无限的美感。所以,造园要求“做假成真”。明明是叠的假山,但要使人看上去就像真山一样。如何才能达到这个要求呢?最重要的就是贵乎自然。叶燮说:“吾之为山也,非能学天地之山也,学夫天地之山之自然之理也。”2也就是说假山的建造应该符合真山的自然规律,这就叫做师于自然。而后者提到的高于自然,则是在自然的基础上,去掉劣势,添加或者组合更多优势进来,达到一个理想的境界。正如我国明代造园学家记成所说:“虽由人作,宛自天开。”3 

  2.宜人性 

  我们知道早期的园林是由一种简单的生活设施逐渐演变到审美娱乐的需要。因此,满足物质生活的需要,不是建造园林的主要目的;休闲游乐,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才是人们建造园林的主要原因。因此,园林的建设一定要服从宜人性原则,要让人们在园林欣赏中获得美感。所以,我们看到园林中也有建筑,要能够居住人,使人获得休息。但它不只是为了让人居住,它还必须可以游、可以行、可以望。例如颐和园的长廊,它不但领导我们“游”,也引导我们“望”。因而,园林景观就是供人欣赏、游乐、审美。园林中的一切布置都应当具有宜人性,从中也体现出园林景观的第二个特点:建筑美与自然美的高度融合。 

  3.合理组织,构园得体 

  任何园林的构造,首先都要有一个总体的规划。这个规划的首要根据,就是现实的地理条件和一些具体的实际因素。要做到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例如承德避暑山庄,是一处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周围的虎皮石墙,就是随山势起伏而建的,长达10公里。园内北部的宫殿区内,主殿为:“万壑松风”,是清帝读书、批阅奏章、接见官员的地方,就建在地势较高处。这种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的做法,给人一种和谐的感觉。这样的园子,就是构造得体了。 

  4.情景交融与文化韵味 

  园林景观艺术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即极富中国文化特色的建筑意、配景意与“天人合一”的环境创作理念。也就是在园林景观的创作中,加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和思想,通过不同的载体,讲这种虚化的物质实体化,传达给他人,启发或感悟他人。这是一种将自然环境和谐之外的人文思想、情感、生活感悟与自然紧紧地融为一体,是人情化了的自然环境。例如苏州拙政园中的“待霜亭”,四周遍植桔树。取唐人韦应物“洞庭须待满林霜”的诗句命名,充满诗情画,即使树上无桔,但看到匾额和四周的桔树,大概也会使人感到桔红时那种鲜艳的色泽和芬芳的清香,使人由视觉的欣赏,变为情感的交流。 

  综上所述,园林景观是构成人们生活环境、心理需求、审美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人的改造活动,又促进了园林景观艺术的变迁与演化、丰富与发展。而我国园林景观艺术发展中体现出的这几种构造原则,也是其主要的美学特征,成为了现今园林景观艺术创造和欣赏时所需把握的尺度和依据。 

  注释: 

  1.纽拜.《对于风景的一种理解》,《美学译文》(2)第180 

   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2.叶燮.《假山说》 

  3.记成.《园冶•园说》,《园冶全释》第168页,山西人民出 

   版社199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