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园林发展历史悠久,园林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衍进和创新,园林建筑发展到今天,更加注重在整个园林中各个微地形的建设,使整体与个体谐调统一,实现人工美与自然美的相互协调,产生和谐美。 

   一、园林绿地微地形的施工处理措施 

  在园林绿的微地形施工中,具体微地形模式有自然式、平板式、台阶式、混合式等四种微地形类型。在微地形建设施工中,可以根据不同地形模式进行施工处理。 

  1、自然式施工处理措施 

  根据园林地形特点,灵活运用已经具备的自然地形地貌条件,顺应当地的风土民情,就地取材,返璞归真,达到人工设计与自然相互容纳,巧夺天工的奇妙功效。例如园林中小桥流水的设计,就是在自然经过的溪水之上加设了小桥,形成独具乡村风韵的奇妙景观。 

  2、因地宜景,以小托大,实现人工与自然相谐调 

  依小景托大景,在微地形构建和施工中要充分考虑到整个园林的大小面积,对每个微地形的建造尺寸比例充分认证,综合从整个园林的面积比例来确定每个微地形的大小、高低、比例尺度、外观形态等多方因素来建造施工。如果在较大的场景中需要具备宽阔平坦的绿地、大型草坪或者疏林草地,来给整个园林提供宏伟壮观的场景。如果在较小的范围内,可以从水平和垂直二维空间来考虑施工建造,给整个景观造成不拘一格的观感。 

  在众多微地形的适当处理中,要秉承因地制宜的原则,多方面多角度综合考虑微地形的具体建造和施工,达到精简巧妙的景观设计效果。 

   3、因景制宜来对园林中微地形进行施工处理 

  因景制宜,达到建筑融于地形和自然景色之中,建筑与景观相互容纳,使园林中人工建筑与自然环境的界限消融于无形之中,形成建筑物与周边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微地形景观浑然天成。 

  二、园林微地形在实际建筑施工中的处理技巧    

  1、路堤的巧妙施工处理 

   路堤是陆地与水之间的界限地带,它是现代城市滨水绿地最常见的园林景观。第一种施工处理方式是在路堤建设施工中应把路堤建设成倾斜状,采用沙滩或草地模式把路堤发展延伸到水面,把绿地和水的界限偷偷地消融于无形之中。第二种施工处理方式是把路堤设计成阶梯,让阶梯逐渐延伸到水里,这将使人们在嬉水之中忘却了路堤与水的界限,从而巧妙地使人工建筑和自然相互融合为一体,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园林构筑宗旨。 

  2、广场绿地的巧妙施工处理 

  广场绿地是城市中最能体现中心文化的场所,它极富艺术魅力,具有很广泛的公共性,它是城市大众文化的开放空间。故而享有城市“起居室”和“客厅”的美誉。 

  在广场的施工建筑设计中,都必须考虑广场的实际地形特征。例如对具有纪念性的园林建筑(纪念碑、塔、雕塑或主题标志性建筑),其微地形设计施工应做抬升设计处理,以显示出它们的崇高、雄伟和肃穆的魄力。使观赏者自然产生敬慕之情。 

  广场的水景设计宜高也宜低,喷泉池应做高出地面或平于地面设计,旱地喷泉则宜下沉,以仰视体现高大和壮观,以平视体现其平和而亲近,以俯视体现其生动活泼。对无主景的公共休闲广场常做成下降地形,如建造下沉式广场以交汇视线景观来营造群众文化表演和休闲乘坐的景点设施。 

   3、街道绿地微地形施工处理措施 

  街道绿地作为园林微地形要素而存在,它是美化街道环境,减少城市污染,净化环境空气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能够让具有狭长、单调、封闭特点的街道拥有很好的景观效果,就必须把它建设成为立体空间景观。除了植物的高矮搭配外,还要充分考虑到地形的高低要素。整地时把地表做成“龟背状”或楔状,不仅可以增强道路的连续性、方向性,满足排水、地下管线、管沟的布置需要,丰富立面上的景观层次,而且有利于阻止尾气、粉尘、噪音等污染物的扩散,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 

  4、居住区绿地微地形施工处理措施 

  居住区绿地面积小,但环境效益非常重要,只有在最小的绿地范围内努力挖掘微地形的设计潜力,有效寻找绿源,这在达到美观微地形景观的同时也带来了居住区环境治理的好处。 

  结语 

  综上所述,园林微地形的施工设计和管理,都必须遵循因地制宜和因景制宜的原则。在具体的园林微地形设计和施工中,要综合考虑人工建筑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达到人工建筑与自然环境相互容括,达到相得益彰的园林景观效果。同时,在园林微地形的综合施工中应更加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效益,给城市生态环境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魏开云, 罗雁玲, 张继兰. 园林绿地中微地形处理研究[J].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2,(02) 

  [2] 由胜. 现代都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研究[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 2000,(05) 

  [3] 罗雪辉. 让城市灵动起来——浅谈园林绿地中的建筑小品[J]. 城乡建设 , 2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