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一定的地域内栽种花草树木以及园林建筑、养殖水体称为园林地形。园林微地形就是在既定的地域内栽种植物的起伏情况。在进行建造绿地的过程中,采取适合的办法料理微地形,可以使微地形范围内的种植种类繁多,分出层次感,以便能够增加园林的艺术感以及改进周边环境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园林;微地形;施工 

  1 园林绿地微地形处理原则 

  园林绿地可分自然式、平板式、台阶式、混合式等几种微地形模式。根据作者多年研究,根据其功能对不同微地形模式提出以下处理原则。 

  1.1 根据所要造林地的天然地貌、按照地貌进行造林能够充分的展示出气自然风景,综合园林天然地貌进行造林,能够展示出地区的地表以及乡土特征,实实在在的按照地貌建设,因地制宜,追求自然。 

  1.2 按照园林的自然地貌大小、高低、尺寸、比例、外形等选择适宜的树种,建造出层次不同的园地。在地域比较广阔的地域内种植大片的绿草或者疏林,能够彰显出其宏伟壮观的局面;在比较小的地域内可以进行竖直和横向两个方向的种植,展现出层次感。对于不同的地域范围进行不同的处理,能够建造出更多有艺术感的园林。 

  1.3 按照景色选择适宜的方法,结合附近建筑物的形状建造园林,促进两者的协调,消除环境和建筑物之间明显的界线,把建筑物融合在园林中,把园林融合在建筑物中,展现出本质状态、追逐自然、仰慕自然的想法。 

  2 微地形应用处理的技巧 

  不同的绿地有不同的微地形处理技巧。就笔者多年的研究,特以公共绿地和居住区绿地为例探讨园林绿地微地形处理技巧。 

  2.1 公共绿地 

  2.1.1 水和绿地是通过路堤联系在一起的,在现代化城市园林绿地中大多都有滨水绿地的建造。路堤的建造有两种方式:①建造成倾斜样式种植上绿草或者采用砂砾铺设慢慢斜向水面,消除水和绿地的界线;②建造成台阶样式,同时把台阶慢慢的递减到水面,可以让人们亲密的水进行接触,体验自然乐趣。 

  2.1.2 人工水系园林绿地的人工水系一般分为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规则式水体如喷泉等,其轮廓可处理成几何式,水岸整齐;驳岸常采用条石或瓷砖砌成规则式,垂直于池底,此形式多见于喷泉水景中。 

  自然式水体讲究“疏水之去由,察源之来历”,需要设计者对天然水体观察提炼,求得“神似”而非“形似”,以人工水面创造出近似于自然水系的效果。为避免水出无源,通常将水的轮廓处理成自然曲折、时隐时露、水岸为自然曲折的倾斜坡地。如果建造设计的是草地或者人工建筑的沙滩慢慢斜向水体中,大多使用石矶或者鹅卵石对岸边进行装饰。如果水域够宽阔,还能建造出滩、洲、渚等样式;水域范围不大的话可以建造出地泉、瀑布、跌水等样式,把水域景色发挥到极致。 

  混合式水系的处理要因地制宜或根据造景需要,如在建筑附近,可用条石砌成直线或折线驳岸,而稍偏远的地方可处理成自然式以增加野趣,提高水体的欣赏性和艺术性。 

  2.1.3 广场绿地广场是城市空间环境中最具公共性、最富艺术魅力、最能反映城市文化特征的开放空间,故有城市“起居室”和“客厅”的美誉。 

  在建造广场中的绿地时,一般的设计方案都是使用升高以及下降搭配,能够展现出不一样的景色。建筑的园林是纪念意义性质的,一般都会使用抬升的方式,会把纪念碑或者纪念塔或者雕塑抬升,展现出其雄伟壮观以及严肃感,让观看的人敬畏。布置水景就没什么特殊的限制,建造喷泉的话最好是提升或者和地面平行,旱地地区最好是下降,提升能够展现出高大壮观,平行展现亲近,下降展现生活。对没有主打景色的休闲类广场的建造,最好是做成下降形式,建造成中心点比较低,四周是台阶的样式,可供群众休闲乘凉等。 

  2.1.4 街道绿地街道绿化是街道景观的要素,要使相对狭长、单调、封闭的道路上具有上乘的景观效果,立面空间至关重要。除了植物的高矮搭配,适当的地形处理也非常重要。整地时把地表做成“龟背状”或楔状,不仅可以增强道路的连续性、方向性,满足排水、地下 

  管线、管沟的布置需要,丰富立面上的景观层次;又有利于阻止尾气、粉尘、噪音等污染物的扩散,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 

  2.2 民用居住的建筑物建造的绿化带属于园林微地形,在民居小区域里面还装置了各种健身设备,显得绿地不多还很零乱。建筑长在四十二米,宽在十二米,其占地总面积在 1527.5 平方米的民用居住楼,其占用地面的面积是 504 平方米,这幢楼的散水会占 88.96平方米,水电气管道会占 9.04 平方米,化粪池会占 18 平方米,建筑物这三项附属结构占地百分之七点五二,在这一块附属用地中进行合理绿化是很有好处的。如果全国的建筑中附属用的都合理的利用建造成绿地,能够解决城市占地面积百分之三十用来绿化的百分之二十五的任务。因此,对民用住宅区域微地形的绿化,是一项很有意义且具备潜力的事情,合理利用每一块土地,建造环境优美的住宅环境。 

  2.2.1 窨井、化粪池、建筑散水的处理生硬的窨井、化类池盖板和建筑散水常被认为是园中的一大败景,因为无论从色彩上还是造型上都与周围景观格格不入。通过微地形处理可能有效改善景观效果。 

  在园林中一般都是栽植花卉或者常绿植物,利用绿化把井盖或者化粪池遮盖住或者建筑散水遮盖住。假如能在井盖、建筑散水以及化粪池的地方使用架空手法或者布置上石块,处理成微地形,那么这些附属占地能够和整体的绿化环境更相搭。 

  2.2.2 园路在居住区、动态交通、游路设计中常见。园路的微地形处理上,可造成适当的地形起伏,或形成步道台阶以缓冲平坦路面,调节游人的步伐、缓解疲劳。园路两侧的地势呈起伏状,既满足了排水,又使道路具有流动性和方向性。采用不同材料点化路面,如用卵石或用卵石拼成不同图案铺地,可从色彩、造型上丰富园林景观,且有利于健身;如用碎瓷砖铺地,既可充分利用材料又可增加园林景观色彩。 

  2.2.3 在楼梯的下面存在一些比较窄小的空间,阳光照射不到,也不好打扫,经常会被人们忽略。可以对这些窄小的空间进行微地形设置,展现出不一样的景色。可以在楼梯下面用鹅卵石、石英砂或者块石铺设,再使用彩色的灯光,形成溪水的假象,也是很有艺术感的。也可以在楼梯下面建筑成台阶的样式,种植一些耐阴的植物,构造出小巧精美的小型园林景色。 

  2.2.4 中庭、天井中庭、天井一般是视线比较集中的地方。在这个狭小的空间内,要使景观丰富而又不显得拥挤,可依不同的景观设计作微地形处理。结合建筑户型,在中庭、天井开挖规则式或自然式水池,营建喷泉、跌水、地泉、小溪流、水石等水体景观,引水入户, 

  使人更加贴近自然。如将地面处理成自然起伏,配上植物,可呈现自然风貌,充满野趣。 

  2.2.5 建筑物和建筑物之间土地面积比较小,可以进行一些微地形建筑,可以建造成小土坡,想山峰的缩小版;也可以建造两个小山峰,互相呼应,山峰之间种植一些植物代表山谷,山谷就是山野的缩小版。这样就算不出家门,也能够欣赏到自然景色,把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融合在一起。 

  2.2.6 绿地边沿,大多是建筑绿地形成斜坡形状,慢慢的向地面倾斜,这种做法有两点好处:有利于排水;绿地和路面间有一个缓冲地带。绿地的建造可以使用小矮树桩,也可以用石块自然镶边,这样建造不会太特意更能展现出自然风光,还把路面融合在绿地里,两者相互协调,相互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