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景观规划设计中的文化要素体现

【摘要】湿地覆含数量众多种类各异的大大小小的生态系统,具有生态、环境和景观的多重功能。湿地景观规划设计中的文化要素的合理运用则有利于营造湿地独特的生态景观,使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本文结合广东省中山市东凤镇和穗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实践,探讨如何从实用和审美的角度出发,赋予湿地中的水系与生态系统生命力,体现湿地景观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湿地、公园、文化、规划设计 

  中山市东凤镇属于西江、北江冲积平原,主要由西江以及北江所带来的泥沙在古海湾中淤积而成。全镇地势平坦,河网密布,多为鱼塘和含沙泥层。镇区内主要河道为镇北部的鸡鸦水道。和穗湿地公园项目就位于鸡鸦水道河段的细沙岛上。如何在公园规划设计中融入当地历史文化,体现文化主题,突出文化表现形式,是该项目的重要探索点。 

  一、 项目背景与场地概况 

  东凤镇利用现状河网和过渡性的湿地打造公共空间,既有利于这些自然水道生态环境的养育、护育及修复,维护一个良好的湿地生态环境,又能在适度的范围内布置让人能够观赏、体验,甚至有科普科研意义的公共活动空间。 

  规划的和穗湿地公园位于东凤镇中东部细沙岛上,用地形态犹如浅滩上的戏水游鱼,整片规划用地属堤外滩涂地,周边主干路网完善,区域可达性强。和穗湿地公园建成后将成为中山市内面积最大的人工湿地公园。 

  二、 景观规划设计中的文化表现形式 

  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文化表现形式主要通过公园的主题性、公园的开发利用方向以及公园的美化三个方面体现。其中,公园的主题性是以某种游乐的形态为目标,围绕该种游乐方式营造文化氛围,公园内的所有色彩、造型和植栽都围绕着这个主题服务,形成易于辨认的特质和游园线索。公园的开发利用方向则是设计者对用地利用的把握态度,例如是在设计过程中尽量保留自然遗迹,还是运用部分或大量工程措施进行改造的决策态度。公园的美化则是通过对公园的园林设计、景观小品、建设风格等形式上的塑造,突出文化美感。 

  三、 湿地景观文化的表现类型 

  1、自然、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湿地景观文化 

  湿地景观设计不应单纯等同于一般的滨水景观设计。优秀的湿地景观设计,应是综合考虑其包含的生态系统的健康性。没有生物多样性参与的湿地是没有生命力的。在进行湿地景观设计的时候,我们需要构筑具有完整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的湿地生态系统,兼顾湿地生态良性循环和为城市市民服务的综合目的。 

  2、历史、人文的湿地景观文化 

  生于水边,长于江岸,以舟为家。岭南文化中的龙舟竞渡是从古代南越人的传统习俗沿袭下来。“水任器而方圆”,赛龙舟成了岭南人性格的最好诠释。随着歷史的发展,岭南龙舟文化将一些传说与民俗活动联系起来,形成了端午节的节日民俗活动。这项运动年月久远,传播并影响到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南宋时广东已有大型的龙舟竞渡比赛。 

  东凤镇的“五人飞艇”项目,其实是由中国传统中的龙舟演变而来,是东凤镇人民对龙舟运动的精简与提炼。作为岭南水乡的生动显影,五人飞艇的龙舟习俗在东风镇绵延逾千年,成为融入当地民众生活的一项传统运动。2012年,五人飞艇更被列入中山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法律意义上需保护的传承民俗。近年来连续举办的十届“五人飞艇”公开赛,吸引了镇内外70多支龙舟队参赛,每次比赛有近万人观看,成为当地一大盛事。 

  “一个民族文化的根基、一种精神文明的传承,需要载体。而我们所说的非物质的东西,民俗文化的东西,就依存在建筑等物质载体当中”,和穗湿地公园就承担着这样一个神圣的任务——以“五人飞艇赛”为文化主题,以民俗活动为文化载体,不仅营造贴近市民生活、被市民理解与熟识的公共性场所,更要为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提供保护。 

  和穗湿地公园将是一条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景观带,岭南文化在这条充满回忆的景观带中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记。公园中的展示区将把普通民众的生活片段或是流传在百姓里的民俗典故一一展现,历史传唱。和穗湿地公园,将是承载东凤镇文化历史的画廊长卷,将是东凤镇里一道靓丽的风景走廊,是集人文、生态、科教于一体的城市景观。 

  3、科普、教育的湿地景观文化 

  在追求和穗公园湿地的审美价值和游憩价值同时,我们也应更加重视其生态价值和环境教育价值。湿地不等于通常意义所理解的滨水区或滨水景观。它是具有完整意义的生态系统,它拥有完整的生态系统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其提供给人类的生态系统服务也应该是完整的。通过设计的引导,环境的教育,改善人与自然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湿地景观文化中最需要重视的一个环节。 

  4、美学角度的湿地景观文化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美学文化,应体现大众的审美需求。湿地园林化的理念,就是以审美的角度进行设计,将设计者的思想、美学观和价值观用一系列的手法通过景观解构、建设风格等形式体现出来。 

  此次和穗公园湿地规划将坚持将生态功能的保护欲恢复放在首位,避免湿地景观的破碎化,尽量保留桑基鱼塘的道路形式,局部保留原有鱼塘,以自然为主,并进行细微的人工干预。整个公园将以开敞式为主,通过点、线、面的传统美学设计手法串联起各个功能区域。 

  四、 规划设计方案中的文化要素解析 

  和穗湿地公园中蕴含着六大文化要素。 

  1、自然生态水系 

  湿地公园地处新沙岛对岸,紧邻鸡鸦水道,周边水网交织、河道纵横。风景原始古朴,水乡风情浓郁,两岸植物丰富、风景秀丽。水,既是整个“湿地公园文化景观”的基本载体,也是景观的首要组成要素。作为鱼眼点睛之笔的人工湖,是基于现状鱼塘水系开拓出来的大面积开阔水域,紧随其后的桑基农田,体现了湿地公园源于自然,归于自然的”道家”文化。 

  东凤镇和穗湿地公园(文明林)规划设计总平面图 

  2、江河入口的带状空间 

  湿地公园位于鸡鸦水道的河口处,滩涂平缓悠长,适于延滩涂布置休闲步道,形成步步为景的观赏层次,呈现出一面为水、一面为林的文化空间特征。 

  3、水林相间的景观格局 

  公园力求保持原生态的自然格局,打造一个较为安静休闲的景观空间,形成水林相间、独特而丰富的景观格局,为人们营造出一个观景互动,交流,休憩的舒适场所。是湿地公园文化的整体架构。 

  4、人文与自然结合的景观单元 

  人工湖、文明林、天后宫、莲花池形成了一个个姿态迥异的系列景观单元。 “文明林”,是中山市“森林围城”绿色行动的主打项目之一,通过种植主题,赋予树木人文色彩,体现追求和谐的生活文化思想内涵。天后宫,则寄托着人民对妈祖的崇敬与纪念。这些景观单元或借助自然风光,或依托人文古迹,体现出系列型的观赏主题和情感关联,成为湿地公园文化的支撑要素。 

  5、龙舟观演区(五人飞艇) 

  五人飞艇比赛是整个湿地公园文化中最具影响力和价值的核心要素,是“自然与人的联合作品”。 五人飞艇观赛场地设置有中央观赛龙舟主题广场,赛时可提供300个参观席位。广场的北侧预留龙舟文化展示区与龙舟博物馆,体现出东凤地方文化。 

  6、特色植物 

  利用本土丰富的植物资源,以简洁、大气的造景手法营造充满亚热风情特色景观。在湿地水域中种植荷花、荇菜、茭白、莼菜、芦苇等具有净化水质作用的水生植物以及开花植物鸢尾、千屈菜等,利用浅水处种植柳树、芦苇、水芋等,为水鸟提供栖身之地;陆上保留原有的柑橘、荔枝果林,增加人工蜂房等元素,造就一派返璞归真的田园风光。以具有体量感的整形灌木营造空间纵深感。高层植物以挺拔树种形成竖向线条;底层植物以带状分布形成清晰的层次,突出不同色彩高度的配合。 

  五、 结论 

  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中蕴含独特的文化内涵,将塑造出独特的湿地景观。在保护原有湿地及其物种的基础上,理性节制的介入人工湿地设计,通过一些模拟自然的处理手法,提炼出当地的历史文化精髓,与湿地的保护和利用结合起来,将更加激发当地民众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使湿地公园景观能更丰富完整的体现其美学价值和教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