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项目不足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必须有大量的实践环节作支撑,“园林树木的识别与应用”的学习可以安排在校园绿地、公园绿地中。“园林树木的栽植和养护技术”的学习最好是结合正在施工中的园林绿化工程。但大多数园林绿化工程公司不希望学生参与他们的工作。他们主要考虑到安全问题,另外,处于学习阶段的学生工作效率低也是一个原因。这就为学生的实践学习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实习指导教师不足在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一门课程通常由一名主讲教师完成。然而,“园林树木与栽植养护”课程的实践环节多在室外进行,实习场地大,学生较分散。一旦将学生带到工程现场,教师既要给予技术上的指导,又要维持秩序,难免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加之,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差,实习现场复杂,学习效果和学生的安全问题难以保证。

高职学生特点分析

首先,由于高职学生的文化基础较差,导致其对专业基础知识的理解有困难;其次,大多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性不够,学生几乎不提问题,对不懂的学习内容也难以表达哪里不懂,为什么不懂;再次,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不好,许多学生的学习不具有计划性,不考虑各学科之间的关联性,基本上是被动上课。但是,由于大多数高职的学生毕业后要参加工作,所以他们对真实的工作环境比较感兴趣,如果能将真实而完整的工作任务融入教学中,并引导其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投入学习,就可以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程教学改革通过分析

以季节为主线,组织教学根据工作任务季节性、周期性的特点,以园林树木年周期中不同阶段的工作任务为主线组织教学。循序渐进地实施实践教学改革教学方法,让教学“动”起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教学内容“动”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学习不再枯燥。“现场教学法”是植物类课程常用的教学方法。将学生带到绿地中,认识园林树种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和观赏特性等,教学环境优美,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对于任务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如园林树木的栽植、园林树木的修剪整形等,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师提供或者学生自己寻找实践项目,学生围绕真实的工作任务在探索中展开学习,体验和感悟工作过程,最后依据任务的完成情况来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市区内不同性质的园林绿地养护管理情况是很好的教学素材,运用“调查法”,让学生走出校门,针对绿地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进行调查,收获知识。对于系统的理论知识,还是要在课堂上完成,但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手段,让课堂内容“动”起来,例如,结合图片、视频和动画等系统地讲授理论知识,让课堂教学不再枯燥。“三段式”教学,培养企业需求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工作任务,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进行“三段式”教学,即:在情景式教学中理解基础知识,在破坏性实训中掌握技能,在实境式实践教学中熟练应用。“破坏性的实训”主要安排在校园绿地中。将校园绿地分成多个部分,学生分组负责其日常养护工作,包括苗木的土肥水管理、修剪整形等,使学生在校园绿地养护中熟悉工作过程,掌握专业技能。有了在校园绿地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在与校外园林企业合作进行“实境式训练”时,就会减少矛盾。学生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能使园林企业获利。园林企业不仅愿意与学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还愿意接受园林专业的毕业生到企业就业。工程师和教师共同指导学生,皆大欢喜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工作现场的安全,并保证工作质量,项目负责人与教师商议后,安排工程技术人员和部分技术娴熟的工人与教师共同指导学生的工作过程。校企合作,使工人们轻松完成了工作任务,企业节省了人工费,学生体会了实践工程的整个过程,学到了实践中隐含的许多道理,教师高效地完成了实践教学。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形成良性循环,解决了实践教学难的问题。教师正确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一方面,教师要结合课程的学习,结合专业实践不断进行专业教育,让学生不断认识专业,认识自己将来要从事的行业,以激发其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教师要为学生布置一些有趣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学习任务的引领下进行探究式学习、合作性学习。任务可以包括调研性小课题和实践性项目等,如:园林花木观赏期及开花特征观测、不同园林树种胸径与冠幅相关性调查和北方耐荫树种的调研等。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会逐渐由“老师提出问题,学生解决问题”过渡到“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