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 年,中国历史上最具有纪念意义之一的事件发生了:结束了10 年浩劫和几十年的政治禁锢,国门重新打开,中国步入了与世界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接轨的新途。经过20 余年的发展,中国国民经济和国民生活水平已经取得世界瞩目的提高;标志着国家开放
程度和经济文化水平的旅游·游憩事业也已获得长足发展。与中国旅游产业和游憩活动的迅猛发展相呼应,旅游·游憩的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也取得显著进步。
20 余年来,中国旅游·游憩学术研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方面积极引进、吸收、消化西方的学术思想和基本理念,译介了一些优秀的旅游研究论著;另一方面直接面对中国现实,观察、分析、提炼出中国特有的旅游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框架体系,出版了数量颇丰的研究成果。在此过程中,一些学科和一些学者成为富有开拓精神的先驱代表,为中国旅游·游憩科学与文化的进步,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其中有的学者为此献出了毕生的精力乃至生命――历史和人民会记住他们的名字。20 余年的研究积累,使我们初步具备了一支相对独立的研究力量,具备了一批具有原创价值的研究成果。在这个时候编辑出版一套反映旅游·游憩研究学术进展的丛书,是适逢其时的。相信它的出版,也会在某种程度上进一步推动旅
游·游憩学术的进步。
怀着一种肩负责任、机遇难逢的心情,一批亲身经历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旅游·游憩事业的飞速发展、并且有幸投身于旅游·游憩学术研究的莘莘学子,在他们的导师辈的指点、鼓舞下,在祖国振兴学术、科教兴国战略的感召下,在政府和社会需求的支持下,明知自身学力的不足和可能遇到的困难,毅然承担起了旅游·游憩学术研究成果的汇编、推广,将旅游·游憩学术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重任。是责任感而不是其他原因将我们推到了这个义不容辞的位置。
众所周知,旅游·游憩活动是一个涉及面十分广泛的复杂社会、经济、文化现象,旅游·游憩研究也是涉及众多学科的领域。任何一个学者、任何一个机构都不可能独立地完成旅游·游憩研究,――它要求我们以开放的精神面对这一独特的学术领域,我们也正是本着这种开放精神欢迎所有的宝贵意见和建议,更加欢迎研究者的热情参与。《旅游学术文库》是所有热心于中国旅游·游憩学术进步的研究者共同的事业,所有置身此中的研究者都可以成为它的组织者和参与者。除了完全的开放性,编委会还希望能够使本丛书依照下述原则进行论著选审、出版工作:第一是力求科学规范性。旅游·游憩研究在中国仍然是一个十分年轻的学科,从事这一领域研究的人员来自不同的学科,为了在不同学科之间、不同国家之间,从事旅游·游憩研究的人们能够互相听懂对方的“语言”,我们需要遵从一些共同的科学规范。丛书要求所有作者必须充分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别人已经说过的话,不再重复;如果有必要再说,就
必须注明出处。这样做不仅是知识产权保护的需要,更会大大推动旅游科学和游憩研究实质性的科学进步。具体要求每一部著作都要求尽量做到对已有文献的综述,文本格式上要求由正文目录、图目录、表目录、正文、参考文献、主题词索引、引文作者索引等组成,努力做到与国际学术规范相接轨。
第二是追求原创性。作为一种学术专著,仅仅对已有文献的综述和评价是不够的。《旅游学术文库》希望自己的每一部著作都有第一手资料、都有原创性的新见、都有值得别人引用的地方。
第三是营造学术民主氛围。由于旅游·游憩现象的复杂性;旅游地和旅游产品的多样性;以及旅游·游憩研究的多学科性,针对同一对象会形成不同的学术观点,是一件非常普遍的现象。《旅游学术文库》鼓励学术争鸣,提倡学术民主,希望能够营造旅游·游憩研究“无权威化”的学术气氛。
世界旅游组织预测指出,到 2020 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接待国际旅游者最多的旅游目的地国;成为出境旅游人数位列第4 的客源地国。中国政府也于1998 年底正式将旅游业列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中国国民教育体系也已经从21 世纪的初年,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作为户外教育主要形式的旅游·游憩活动在其重要经济地位之外的社会文化方面的重要性,已经获得国家和社会的普遍认同。所有这些已经出现和即将出现的变化,都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同样也是一种严峻的挑战。感谢苍天,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激动人心的时代。我们不会辜负这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