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桥是本区域景观建设的重要部分。桥梁范围为K2+147~K2+282,本桥上部结构采用跨径组合为39.5m(锚跨)+55.5m(主跨)=95m的独塔斜拉桥,结构受力体系为塔梁墩固结的刚构体系。桥梁横断面布置:0.3m(栏杆)+5m(人行道)+3m(布索区)+16m(行车道)+3m(布索区)+5m(人行道)+0.3m(栏杆)=32.6m。上塔柱采用矩形钢箱混凝土结构,下塔柱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主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本桥的结构组成为主梁采用C50预应力混凝土,为单箱多室结构,箱梁索塔中心为1.8m,为了美观确保视觉效果所以梁底设计成两侧各4.05m为弧型,中间24.5m为平线段,主塔柱最高处为桥面向上24m,主塔采用微弧独塔柱,内设预应力钢绞线,主塔为两侧各1个,顺向前后采用斜拉索,主塔基础双层,每层厚度为2.5m,两塔基础独立,桩基为钻孔灌注桩,桩径为1.5m,每个墩位为15根,要求嵌入⑧-3层1.5m,桥台基础为承台式基础,桩基为φ1.2m钻孔灌注桩,要求嵌入⑧-3层1.2m,桥面结构为C40混凝土调平层,主车道为沥清砼铺装,人行道采用预制砼块铺装,花岗岩贴面,栏杆采用不锈钢花色栏杆等主要结构。
2.2、对于本桥施工由于结构复杂,质量要求和技术含量高,特殊工艺多,施工工期短,加上现状自然条件差,所以对施工本桥具有一定难度,为了保质、保量、安全快速克服困难,完成本桥施工任务,特编制如下施工方案及各项施工措施。
2.3、地质情况。据勘探资料,场区在勘探深度范围内揭露地层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下伏前震旦系变质岩。按其形成时代、成因类型、岩性特征、其物理力学指标及风化程度从上至下共分为8个工程地质层,其中①、②层细分为两个工程地质亚层,⑧层细分为三个工程地质亚层。场区共划分为12个工程地质(亚)层。
①-1块石(Q4ml):杂色,主要成分 为中等风化及微风化片麻岩,含量约50%,块径20~100cm,钻进过程中时有掉钻现象,落距10~20cm。粘性土混碎石充填。该层仅在G5号孔揭露,揭露厚度2.10m。为2007年新区施工人工填土。
①-2素填土(Q4ml):浅灰黄色,饱和。流塑。土质不均匀,主要成分为亚粘土及淤泥团块,含少量片麻岩质碎石,粒径20~60mm。在桥址区G5及G6号孔有揭露,揭露厚度1.65~2.50m,底板标高-0.28~0.10m。
②-1淤泥(Q4m):灰色,饱和,流塑。土质均匀细腻。该层土桥址区均有揭露,揭露厚度3.00~6.50m,顶板标高-0.28~2.08m。该层具有高压缩性,孔隙比大,含水量高,力学强度低等特征,其容许承载力[σ0]=50kPa,属不良工程地质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