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生物群落与主要环境条件之间错综复杂的因果反馈关系的学科。研究景观结构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格局及其生态过程的相互作用,强调空间格局、生态过程及尺度之间的相互作用;其景观结构和功能原理、景观异质性原理、生物多样性原理、景观变化原理对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生态学;生态园林;城市园林 

  引言 

  现代园林应用实践中,遵循功能性、艺术性、社会文化性是基本原则,并要满足社会、民众对生理、社交、安全等需求。当前,生态意识与生态处理已是社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问题,园林业的建设和发展也必须注重生态学原理的结合性应用,使园林回归自然,呈现出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时代。 

  1、生态学原理进行园林植物设计 

  1.1植物群落的确定 

  各地区均有其特定的气候环境,植物群落区经过了一定的演替过程,形成了较稳定的群落。对本地区的植被情况进行调查,确定在当地的自然条件下比较稳定的植物群落的结构。 

  1.2群落不同树种的重要值分布 

  分别从密度、频度和优势度三个角度分别表示了植物的数量特征,它们的相对值之和(重要值)则可以反映出该种植物在整个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重要值越大,表明该种植物在群落中的地位越重要,对群落的影响越大。 

  1.3群落多样性 

  群落的多样性是指物种丰富度,包括: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群落均匀度指数,是反映群落组织化水平的定量指标。其中Shannon-Wiener指数为变化度指数,物种数量越多,分布越均匀,其值越大;Simpson指数为同一群落中随机两个个体属于同一物种的概率,其值越大,群落的多样性越低。它与物种多样性呈负相关关系;群落均匀度则是群落中不同物种多度的分布,Pielou(1969)把它定义为实测多样性和最大多样性之比率。 

  1.4园林植物的配置 

  通过植物群落的确定和群落植物中重要值的计算,可以确定在该地区可以正常生长的主要植物名单;通过群落多样性的各种指标的计算可以进行不同层次群落物种多样性和不同群落间物种多样性的比较,进而得出结构良好、多样性丰富的群落结构这一群落中主要的树种。这种群落中主要树种的结合可作为树木配置的样板。 

  2、园林建设中的生态学原理应用 

  2.1运用具有生态效益的园林植物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石油、天然气等高能源的使用量不断上升,SO2、HF和Cl2等有害气体已经成为了大气污染的主要源头。园林植物的形态、叶量、叶面积大小以及气孔开度等与植物吸收和净化SO2的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即使是生物量相同的植株其吸收硫的含量也是不相同的。罗红艳等在对北京房山区32种绿化树种对大气中SO2的净化作用的比较中证明,树木对SO2吸收、积累的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落叶乔木>灌木>常绿针叶树,其中绦柳净化SO2的能力最强。人们在利用植物的地上部分改善空气的同时,也在利用植物的根系来吸收污染土壤的重金属元素,以达到改善土壤的目的。 

  2.2园林植物与自然环境相适应 

  园林植物配置要与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之间有较强的适应性,适应性强的植物才能健康生长并呈现出良好的景观效果。因此,植物配置时要充分考虑自然因子给植物带来的影响,光照、土壤、水分、温度等自然环境都对园林植物的生长具有一定的影响,共同决定着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根据植物对光照的要求,可分为阳性植物、阴性植物和半阴性植物;根据植物对水分的需求程度,可分为旱生植物、水生植物和中生植物;根据植物对土壤酸度的适应性,可分为酸性植物、中性植物和碱性植物。在栽植植物时要综合考虑土壤酸碱度、光照强度、水分含量、气候温度以及养分状况等,选择适当的植物进行种植,以免因自然条件的不适而导致植物无法正常生长,甚至死亡。 

  2.3低碳理念下园林植物的选用 

  园林植物可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低碳效应。园林植物的固碳释氧能力是通过植物光合作用来体现的,能有效地调节和改善城区的碳氧平衡,在园林工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直接低碳效益。根据相关试验数据表明,植物的固碳释氧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常绿灌木、落叶乔木、常绿乔木、落叶灌木。并且灌木地被类的碳汇能力要优于草本和藤本类;阔叶植物的固碳释氧能力要强于针叶植物;复层绿化的固碳释氧能力要高于单一层次的植物群落。同时,园林植物可通过覆盖地表,改变热辐射的反射率,调节城市的温度和湿度来发挥了其间接的低碳效益。 

  2.4构建多种模式的园林绿地 

  随着园林学科与生态学原理的相互融合,生态学原理不断完善、发展,为描述园林景观的结构、功能以及动态发展等提供了一种空间语言。对园林绿地结构进行分析,其中公园、小游园、花园等相当于“斑块”,街旁绿化、城区滨水绿带等相当于“廊道”,而其它区域,如: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等相当于“基质”。园林绿地的建设除了传统的小游园、一般城区的构建模式以外,还需要建造一定程度的绿色走廊、森林岛等,用来提高城市绿地分布的均匀度;同时,还要加强城区主干公路沿线以及河流等地方的绿廊建设,用以加强绿色斑块之间的连通性,从而使得城区与郊区融为一体,减少沿途植被的中断,以改善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 

  2.5公园绿化 

  公园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中一个主要的组成部分,是评价城市绿地质量及绿地率占比的重要内容,也是体现城市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不同的公园其性质、规模、分区等各不相同,因此,公园的植物配置方式也会有所差异。如:科普性公园比儿童性公园植物种类多,观赏区域比活动区域景观丰富,综合性大公园比小游园植物配置多。相比于城市其它绿地类型,公园绿地的植物种类最为丰富、植物群落结构更加复杂、生态功能更加多样、绿化美化效果好。同时,公园绿地植物群落的树种组成、季相变化以及群落演替等组成了城市景观生态系统的主要内容。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渐加强,人们对公园建设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强,生态公园的研究与建设也不断深入。 

  结语 

  随着景观生态学原理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及其与园林学科的相互融合,为描述景观结构、功能和动态提供了一种空间语言,使城市发展不断向外围扩展的过程中,绿地建设除了传统的公园、居民小区、一般街道的构建模式以外,还要建造一定面积的森林岛,一定宽度的绿色走廊,提高绿地分布的均匀性;选择适宜的绿化物种,形成乔、灌、草相结合的植被结构,特别要加强城区河流、主干公路沿线的绿廊建设,强化绿地斑块间的连接度和连通性,从而使城区与郊区连为一体,增加城市环境的空间异质性,减少植被中断产生的阻隔作用,可以有效缓解生境破碎化对野生动物迁徙带来的不利影响,有利于鸟类向市区输入,捕食害虫,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 詹宇恒.生态学原理在景观植物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5(13):101-102. 

  [2] 康志林.生态学原理在景观植物设计中的应用[J].江西农业,2018(4):83-83. 

  [3] 高亚红,杨俊杰,吴玲,等.生态学原理在植物配置中的应用[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2(6):90-92. 

  [4] 张玮,苏静,王慧.園林生态学原理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浅析[J].北京农业,2015(22):87-88. 

  [5] 胡勇.论植物生态学在园林植物配置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8(5):100. 

  [6] 周子游.探索在园林植物配置中的植物生态学应用[J].现代园艺,2017(8):147-148. 

  [7] 孙桂琴,王见华,熊金香,等.生态学原理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08(12):38-39. 

  [8] 刘艳菊等.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反应与城市绿化[J].植物学通报,2001,(18)5:577-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