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保护型设计

麦克哈格在其1969年所著的《设计结合自然》一书中阐述了景观设计同环境后果的内在联系,并提出在景观设计中应用计算机辅助叠图的科学设计方法。以后保护性设计沿着合理利用土地和分析环境问题两个方向发展。到了20世纪60年代,温克和格雷戈在其位于丹佛的办公楼花园内设计了将雨水收集、存储、净化后用于绿化灌溉的整套雨水处理系统。2006年俞孔坚设计的秦皇岛汤河公园用最少的人工和投入,营造了一个令人流连忘返的城市游憩地和生态绿廊。

2乡土化设计

乡土化设计兴起于美国南北战争后的中西部。19世纪末以詹逊为代表的中西部景观设计师们提出“设计不是重复流行的形式和材料,而是要适合当地环境、气候、土壤、劳动力状况及其他条件。”他们提倡应用乡土植物体现地方景观特色,因为成本低并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而得以延续。哈普林于1962年设计的旧金山海滨牧场时,他先用两年的时间调查基地的自然情况,并绘制了该地的生态记谱图,把阳光、风、雨、动物、植物、地貌等自然因素纳入景观设计考虑,最终形成簇状排列的住宅,自然与建筑空间相互穿插,在不降低住宅密度的情况下,留出更多的空间,不仅保护了原有的自然地貌,而且使新的设计成为当地长期自然变化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俞孔坚于2004年规划设计的沈阳建筑大学稻田校园景观中应用了大量水稻和庄稼,并通过旧材料的再利用,试图对庄稼、野草和校园做一个重新认识。

3恢复性设计

恢复性设计的出现是由于一些环境艺术家参与到景观设计之中,他们提倡对环境的关怀。史密森于1970年在因石油钻探而遭污染的大盐湖水面营造了一个超尺度的“螺旋形防波堤”。他借助水流拦截来回收油污,并依此来提醒人类对自然的破坏;陈貌仁和美国农业部专家查尼于1990年合作,进行了名为“再生之地”的实验。他们在进行了简单的艺术设计的区域内栽植了可以吸收土壤中有毒重金属的特定植物,想以此引起人们对污染问题的关注并了解科学的解决方法;2003年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的浙江黄岩永宁公园,其用最经济的途径,使其恢复重建为充满生机的现代生态与文化游憩地。而我国园林生态设计良荞不齐,主要存在如下问题:1.景观设计师对生态设计理解的偏差,致使盲目或片面的追求单纯的生态效益或停留在表面等。2.生态技术的匾乏。3.生态设计往往仅停留在设计理念当中,建成后的园林中几乎感受不到。4.缺乏生态危机的紧迫感。5.开发商和决策者的千预。解决措施:1.构建学术交流平台,为景观设计师提供先进的科学理论知识和技术支撑。2.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生态科学技术。3.加强培养设计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4.宣传教育激发人们对生态危机的紧迫感及对生态设计认识。5.制定健全的生态法律法规体系。

4总结

未来的园林应该是集“功能—文化—艺术—科技—生态”为一体,而生态设计恰恰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赢,就必须立足当下,结合本土文化,借助现代科技,并为当下人的生活服务,才能使中国园林在世界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