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住宅小区公共空间的设计必须体现人性化,笔者从四个角度出发,分析了住宅区公共空间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策略,旨在为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住宅小区、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

住宅区公用空间的设计对于一个住宅小区的品质来讲,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作用,它不但直接影响到人们日常生活是否便利,是否舒适,更影响到小区居民的精神面貌。一个公共部位设计成功的小区,将具有良好的小区人文气氛,小区的居民将更易形成集体向心力,居民有更强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1 住宅区入口空间设计

1.1 形成有效的交往空间
住区的入口空间是人们聚集、进行公共交往的主要空间,笔者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这里是人气最旺的地方,住区的人们每到傍晚时分就习惯性地来到这里进行各项活动。入口空间的活动场地必须重视调到人参与的积极性,让人充当活动的主角,而不是处于被排斥或以旁观者的身份进入其中,住区入口空间的设计,可通过以下几个手段来促进人们的交往:
(1)进行适当的分区,以方便人们进行多样的活动。可以沿周边布置层次不同,活动不一的分布式空间,在中央有适合大型活动的主庭,配以适当的绿化小品水池。居民在广场有座、有看、有吃、有玩、有交谈,也有公共集合的综合性的居民活动场所,并在适当部位设置公用设施—座椅、洗手间、电话亭、垃圾箱等等。
(2)提供方便和舒适的小空间,尽量将大型广场化整为零,分置于绿色组团之中,形成小空间包围大空间的格局。
(3)中心活动场地要有吸引人的活力引导因素,喷泉、游戏场等空间和设施,利于吸引人们前来活动。
(4)可适当抬高地面来增加对人们视线的吸引。威廉姆•H•怀特在纽约市的研究说明了使用抬高的公共空间的效果:“视线是重要的,如果人们看不到空间,他们就不会使用它。”关于下沉式空间,他写到:“除非有充分的理由,否则开放的空间决不应下沉。”除极个别例外,下沉式广场一般都是消极的空间。
1.2 住宅单元入口空间设计
住宅楼的入口空间是必要性活动发生的地方,在这里人们相互见面的机会比较大,许多老人在早晨出去锻炼身体或买菜回来或傍晚时分家长带着孩子出来游戏,往往会在单元门的入口处聚集聊天,但由于缺少必要的停留空间和设施,大大减少了人们交流的时间和活动的内容。如果提供人们可以交往的空间和场所,会对人的停留与交往产生促进作用。若适当扩大住宅入口周围的环境空间,并提供绿化、座椅等设施可吸引人们停留,激发人们交往的产生,从而增强居民的领域感,还可以有效降低犯罪的发生。
 
2 架空层的人性化设计

采用架空形式,可以扩大活动空间和绿化空间,提升住区的品质。改善高层住宅的巨大尺度对于住户的心理影响,并且减少对于平地面层居住者在噪音、视线干扰方面的影响。采用尺度宜人的架空尺度,使空间开敞,可以最大限度地从四面摄取景观,并且可以将室外的景观延伸进架空层,内外景色融为一体,创造诗意的公共空间。合理位置的架空,不仅可以获得开敞的空间,还可以保证良好的通风效果。在西南地区,使建筑脱离地面,有利于湿热地区的底层防潮卫生以及防避水灾。利于整个小区的气流运动,提高空气质量。架空层的顶板、柱、局部墙体,形成领域感较为强烈的空间,其可以遮阳避雨,创造出利于居民进行交流活动的灰空间,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小区绿化可以渗透到住宅建筑内部,提高了绿化率和景观通透性。在小区营内部造深远的景观层次,同时也使建筑造型虚实对比强烈。

3公共大堂

主要是指门厅、候梯厅、楼梯间、走廊、入户空间、屋顶空间等人们日常生活的必经之路。这些空间不仅承载着交通功能,更是楼内住户接触最频繁的地方。
3.1门厅交往空间
门厅以及首层的候梯厅是高层住宅整栋居民的出入口,是使用最频繁场所。高层住宅容纳的户数多,上下班的高峰期经常在门厅、候梯厅处造成拥挤。可以适当扩大这部分的面积,引入自然采光,增加收发室、阅报栏、休息座椅等公共设施,使人们在停留等候的过程中消除紧张情绪,有交往的可能性。在非高峰时期还能为老人、儿童和主妇们提供一个休息、交谈、活动的空间。
3.2候梯厅交往空间
候梯厅是同一楼层的居民相互见面次数最多的场所,等候电梯的这段时间也是邻居们打招呼,拉家常的时机,候梯厅的设计应考虑这种交往的可能性并提供适当的场所,而不是仅仅作为纯粹的交通空间。改变高层住宅候梯厅狭窄黑暗的形象,适当扩大面积,引入自然光线,设置坐椅、绿化等公共设施,有利于缓解等候电梯时的烦躁不安心情,也为同一层居民创造了一个日常活动空间。
3.3走道交往空间
板式高层住宅的走道相当于不同层面上的空中街道,除作为交通联系的作用外,还起着保持人们的接触,维护社区安全,儿童的游戏场地等作用。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其足够的宽度和自然采光,赋予它街道般的多重功能,为邻里活动创造条件。
3.4门前交往空间
入户空间是高层住宅内部的公共空间和私密空间的过渡空间,邻居之间在此相互见面、打招呼,或进行短暂的停留转移。它可以是入户门同走道之间的凹入空间,也可能是通过阳台花园入户的形式。人们可以在此短暂接待一下不方便进入户内的陌生人,比如说邮递员、送水、送外卖的工人等。
3.5屋顶交往空间
为创造良好的环境,将屋顶设计成为屋顶花园形式,能有效改善屋面空间。在高台建筑比较普遍的香港等地,精心设计近地空间和绿化,结合景观组织的需要,将高台处理成错落有致的室内外空间,形成不同标高的平台,使房屋面呈现丰富的空间。

4 庭院设计

住宅楼的多样化设计和布局围合而成一个个院落,这种方式是近年来我国小区规划中经常采用的形式。其具体方式有套院式、转角单元加东西向住宅、错接式、松散围合等等。
套院式是创造多层院落组合的形式。例如广州富力城小区,由几栋住宅组成的内向式院落,院落空间自然连贯,导向性强,通过空间的大小对比,给人心理不同的感受,但空间的领域性不是很强。
利用转角单元加东西向住宅的布局形式,其院落组合有较强的私密性,虽然有利于院落的安全和居民的交往,但空间过于封闭,缺乏外部空间的效果,难免让人感到压抑,缺少景观效果。
错接式布局不用转角单元或东西向布局,以同样单元前后交错而成。它的优点是减少东西向的不利房型,但是外墙较多,不利于保温隔热,处理不好易导致院落内部空间显的不够完整。
松散围合是由几栋住宅按相对自由的方式围合成一个公共空间,这样的院落空间公共性强,规模较大,为多个住宅楼的居民共同使用,更接近于中心绿地的设计。以住宅围合的院落总体给人的感觉是空间比较封闭,建筑单体处理相对复杂,在住宅通风与采光上难免有一些死角。

5 结束语

总的来说,住宅区公共空间的设计首先应该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物为人用”的设计原则。应与居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居住意识、居住行为与心理相符,空间环境的设计应为居民提供一种归属感,应满足住宅的物理性能要求,以全面满足居民的生理与心理要求。并且在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突出体现在居住环境问题,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要为长远考虑,保障人居环境长久可居住性。
 
参考文献:
[1] 肖蓝.多层住宅的空间与造型设计[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2] 华怡建筑工作室.住宅小区环境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