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结合瓦市小学的人文、历史、环境的特点,通过空间布局、色彩、植物、材料等要素的提炼和升华。在追思故园的同时,致力于营造一种积极、奋发向上的校园景观空间。同时强调低成本材料的利用,突出景观隐性教育引导意义,在校园环境的特色景观营造方法上进行了有益探索。 

  关键词:校园环境改造;特色景观;人文景观 

  中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校园环境的建设也迎来质的飞跃。在温州,一批旧的校园正在进行一轮较为彻底的环境改造,以满足当今教育发展的需求。在这其中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非生态的景观改造设计,“以人为本”的力度不够,文化内涵欠缺,缺乏个性等都是摆在园林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特色营造已经成为主要问题所在,下面结合温州市瓦市小学瓦市校区环境改造设计实践项目,针对该问题做初步的探讨。 

  1.项目概述 

  1.1项目背景 

  温州市瓦市小学座落于瓯江之滨,是一所具有近百年办学历史的东瓯名校。学校创办于1912年(即民国元年),当时的温州军政府都督徐定超的夫人胡德淑女士在竹马坊左营衙门旧址(即今瓦市殿巷)开办女子学馆。1916年扩展为“永嘉县立第一女子高等小学”,1929年编列改为“永嘉县立第九小学”。1932年易名为“康乐小学”。1942年按教育部通令实施国民教育,改名为“南市镇中心小学校”。1943年又改名为“北区中心小学”。1954年改名为“海坛区中心小学”。1958年兵营巷小学并入改称“瓦市小学”。“文革”初,1966年下半年改名为“向阳小学”。1976年秋建立了东城学区建制,1977校名又恢复“瓦市小学”至今。如今,随着瓦市小学不断地发展,教育特色不断地创新。作为一所“近百年的名校”,目前校园环境与校舍的存在形式不容乐观。其校园的上一轮修饰并未能体现其办学特色和校园文化,而且与周边的传统民舍格格不入。为此,统一校区景观文化建设,凸显百年名校的文化积淀,为百年校庆做好筹备。 

  1.2基本概况 

  瓦市小学座落于瓯江之滨温州市区康乐坊215号,西接解放街,南与瓦市巷平行,处在温州市旧城历史保护区内。学校用地面积132hm2,建筑占地面积为11065m2。作为一所有,着悠久历史的小学,它的修复不仅能使在这里读书的学生充分感受到学校的历史氛围,也能反映出温州教育事业的长远历史。使当代学生在接受先进教育的同时回顾历史。 

  1.3设计范围 

  该工程的设计范围为学校用地红线范围内的校园环境景观改造,设计面积总共为132hm2。 

  2.校园景观规划设计启示 

  2.1校园景观改造设计的价植分析(见下表) 

  3.改造构思 

  3.1设计定位 

  通过对现状的认真分析与研究,结合艺术的表现手法,利用景观的表现手法来体现场所的文化与精神。 

  3.2设计原则 

  3.2.1文脉传承的原则:瓦市小学瓦市校区具有近百年悠久的人文历史,丰厚的文化底蕴,对历史文化体现可以有校提高校园景观的文化内涵,利于学生对本土文化的学习与继承,对校园文化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3.2.2体现特色性教育的原则:瓦市小学有其独特的教育特色,比如:国学、国际象棋等。本次设计通过一些景观元素来体现瓦市小学的特色性教育,让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学校的特色。 

  3.2.3以人为本的原则:校园景观不同于公园景观,需要对使用的群体及活动习惯仔细的剖析,寻找适合使用群体活动习惯的景观处理方式,提高景观自身的使用性。 

  3.2.4生态可持续原则:重视场地内原有的生态系统,在改造成中尽量保护这些生态系统不被破坏,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3.3构思理念 

  瓦市小学在近百年的发展历史中已经形成其独特的办学模式和教育特色。如国际象棋、围棋、文学、天文、国学等,这些特色性的教育已成为瓦市小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中紧紧抓住瓦市小学与其它普通小学的区别之处,利用景观与艺术的处理手法来体现这些特色教育在学习中所起到的作用。详见下面的构思过程: 

  4.布局结构与设计内容 

  因改建的范围有限,再加上用地的局限性,因此在遵重学校原有布局的结构上,在景观中融人能反映学校历史与人文特色的元素,来体现百年小学的历史与人文精神。(图1) 

  4.1“入口主题园”――博 

  以智慧大道为中心轴线,以瓦市小学百年文化为脉络,通过主题雕像和地面铺装上的变化(采用地刻的形式)来演绎这条入口主题大道历史文化。寓意“博古通今”(图2) 

  主题雕刻以反映文化内涵的题材为主,比如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国学的题材。主题地雕则反映学校创办的历史以及发展的道路,比如创办的时间等等。 

  4.2“名人园”――贤、“树荫广场”――韵 

  “名人园”是体现学校发展历史的重要向征性的代表,也是反映出学校在教育事业上所做出的贡献。在这块场地中通过采集就读于瓦市小学的名人的足迹,通过艺术的处理手法融入到景观中。能起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作用,同时也是学校的一项重要文化资源。 

  在树荫广场中有一棵同学校历史相近的大树。结合铺装形式的艺术化处理,与大树形成一个完整的休闲活动兼教育的小型广场。(图3) 

  5.植物景观规划 

  在不破坏原有绿地的前提下,结合学校的布局特点,尽可能多的增加绿地。结合乡土植物与周围环境的特征,保护原有植物群落并创造新的绿地空间,新增绿地空间主要布置在墙角和一些边角地,在局部一些区域可采用移动式的花钵来美化。 

  5.1植物规划原则 

  (1)适地适树原则:以乡土植物为主,形成绿色基调;局部适量点植精品植物树种,以提高绿化景观档次。选择树种时,以适宜本地生长、具有良好生态习性和观赏性的乡土树种为主,在保证景观效果的前提下,降低资本投入。在局部景观亮点和视线焦点处,考虑精品植物,用以点景。 

  (2)国地制宜原则:结合地块功能特征,进行空间组织。根据景观区域,营造或开放、或幽闭、或疏朗的景观空间。 

  (3)生态性原则:充分发挥植物生态功能。从植物生态学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植物的生态特征和环境改良能力,选择适应性较强的树种,合理配置,以达到最佳的生态效果。 

  (4)经济性原则:根据不同的景观特点,选择易活、易管理的树种,以降低养护费用。 

  5.2生态绿化规划 

  (1)植物造景上,采用乔――灌――草空间结构模式,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增加物种多样性,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结构。(2)材料利用上,提侣低碳环境的理念。大量的低成本材料,原始材料的利用,在降低成本的同时,间接地降低材料生产的能耗。 

  6.小结 

  校园的环境改造与建设和教育质量息息相关,怎样营建具有特色性的校园景观,具有其重要的研究价值。文化、材料、场地特征是校园景观建设的重要途径。瓦市小学瓦市校区的改造建设是对场地文化内涵和使用人群的特征都做了深入的发掘,给设计带来了很多创新的切入点,希望能够为温州校园景观特色化建设与改造的研究带来有益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