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和谐的基础上,对原生态环境的色彩提炼与感官强化,是旅游景观开发的必然需求。深入研究当地区域性民族、民俗、服饰、文化、动植物资源、建筑体系等等的个性差异;关注其固有的原生态色彩系统,提炼出最耀眼的色系特性并且通过景区内的人工景观加以演变与放大,能够有效的满足游客对旅游活动与旅游景区的差异性猎奇心理,因此“环境色彩”的意义显得尤为突出。 

  【关键词】环境色彩;色彩心理;旅游景观;视觉感知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游客对旅游活动的追求和猎奇心理的欲望越发强烈。各地旅游景区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主题公园、休闲氧吧、自驾游营地、人文村寨等等,新奇的旅游活动在中华大地上遍地花开。但人类的旅游活动与景观环境在一定意义上是存在交互性的。旅客、开发商与景观环境之间的“博弈”关系必然会保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因此寻求解决之道刻不容缓。而在旅游景区开发过程中,除却政令、规划策略等宏观的着眼点之外,我们还可以一种微观的有效手段,对旅游景区的开发与建设加以引导与控制。 

  一、游览感知与景观环境 

  旅游者对景观旅游资源的选择取决于他们的动机,而他们的动机是复杂性与多样化的融合体。根据各自不同的背景与需求,旅游者的选择虽然不尽相同,但经历与感知区域性的差异是其永恒的主题。辽阔的原野植被繁茂的森林更加受到偏爱。动物的种群数量,植物的冠幅与密度都会影响游客对景区环境的感受,因此景观环境中的自然原生态基质是吸引游客的感知基础。而景观环境中也存在着一些依附于基质的景观,如清澈的溪流、芬芳的花香、欢快的鸟鸣声也都是组成自然景观环境的重要因素,它们共同给景观环境带来一种多变的灵动性和吸引力。但是对于原生态自然环境中灌木杂草的无序生长受到负面评价较多,这说明次序性的视觉感受在自然环境中更具有亲和力。而在影响环境喜好的各因素中,身体与心理年龄因素比重较大,如儿童较少受到人为痕迹对环境喜好的影响;中青年则表现出对环境中人为部分较高的敏感度;而对人工环境的排斥反应最不明显的则是老年人,但同时正面感受程度也远不如儿童。因此自然景观环境的综合面貌特征,是在环境所具有的个体自然因素与人的心理感知上,起到了一个综合互动的媒介作用。它在人们对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喜好偏爱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自然环境的综合面貌感受,决定了环境引人注目的差异性特征,且对这个特征进行指引。游人对自然环境中个体感受的喜好倾向,正说明了这一特征的吸引力,使他的感知体验跟多的投向它,即环境感知的先觉形态。游人对神秘而又富有变化与新颖的景色有着特别的偏爱,它对游人探索欲的激发十分显著,而对于那些各项因素都处在平均水准的景观环境来说,旅游者能够通过何种感知手段,对这一最具有吸引力的环境面貌特征加以感知,从而获得差异性的游览经历呢? 

  二、“色彩与环境感受”――环境色彩 

  康定斯基(俄国画家与教育家1864-1944)曾说过:“不画出某些色彩的形状,也可以创造出具有意义的真实来”,而 勒?柯布西耶(瑞士建筑家,现代建筑旗手1887-1965)也曾明确指出:“色彩不是用来叙述什么的,它是用来唤醒某种感知的” 。这些观点表明,色彩在视知觉中拥有独特的感知功能及其实用价值。因此在色彩心理学中,利用同统一的视知觉经验和色彩架构形式,表述与感知人们的各种思想观念和心理状态;使色彩成为环境信息表述中,绝佳媒介和载体。而特定颜色的内涵意义,如黑色或者白色,其叙述特点在同质的时空背景下具有某种兼容性。这种兼容性表现在色彩对人们的自然属性认知的感受上,更加反映在的群体对色彩共有意识上。这是人类对色彩特性长期的观察和应用的必然结果,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因此环境色彩是指,在特定的自然条件、文脉背景、经济结构等地域性特质的相互作用下,环境信息所物化综合后的色彩表象。环境色彩区别于个体物质的色彩特性,它不单独显现物质的固有属性,而是对特定的整体环境信息进行融合与演绎。 

  三、“色彩”――作为旅游景观环境的最重要主题 

  两千多年前在亚里士多德的著作里我们可以看到关于色彩的早期观点“可见即是色彩”。而现代物理学定义的色彩是:波段范围内可见光的一种能量分布状态,它可引起人类的视觉刺激作用。而在艺术家、人文学家、建筑的眼中,色彩是表述人性情感的一种抽象语言,是共性美感中最朴实化的表述。因此我们研究色彩的现实意义,是掌控其所固有的感知内涵和标示功能。而在景观自然环境中色彩是一种能够唤醒自我感觉的介质,它所具有的能量可以激发出人们最为直接和真实的心理反应,是自然界共有的标识系统。因此“色彩”必然的成为了旅游景观环境中,最为有效与耀眼的,造势手段和氛围营造方法。它能够对旅游者形成最直接和强力的,视觉暗示与景观感受。从而在宏观上引导一个旅游景区的景观环境建设,在微观上调节景区的景观视觉特性。 

  在体验现代景观环境时,身体感知是最为直接和具体的,环境空间信息的传递和表述依附于具象的天空、大地、山林建筑;而色彩虽然是由人的视觉所感知, 

  但它还是要依附于如光线这一即抽象又具象抽象的实体而存在,它是环境空间相貌的视觉形态。因此在规划建设旅游景观环境时,根据项目定位和目标人群的不同特性架构不同色彩形态,并且引入一些非视觉性人文感受(如喜庆、温情、平和等)传达给人们,在兼顾如生态、人性化、文脉等各方因素的环境资源;使其审美层次提升达到整体环境感受相互和谐的现实。这即是现代环境色彩设计的本质内涵也是其根本目的所在。 

  四、结 语 

  现代旅游景观开发,已经不局限于单一的人为建筑构景,而是着眼于景观大环境的各类因素。其中环境的视觉感受已成为景观感知中的重要主题,游客不再是简单接受视觉上的色彩形态刺激,更是一种环境与视知觉间的互动体验。在旅游景区的环境开发中,研究当地区域性的自然与人文景观特征,关注其原生状态下,色彩的视觉特性、演化规律、精神内涵等,能够帮助我们提炼与确定景区的环境基调色彩,其色彩具有地域性的包容感和延续力。以此为参照,结合当地民俗、服饰、建筑的色彩,可使我们掌握此地色彩上的地域差异与超常性。从而为和谐区域内色彩的视觉感知提供色域基础。在此之上景区内建筑、植物、路径、标识、服饰、广告宣传等等,其用色都应遵循此色域基础以达到全局和谐局部差异的效果。从而使景区内的人工痕迹与当地的自然、人文环境相融合,避免出现对原生态环境的侵略式影响,以提升旅游景区的整体环境氛围和旅游产品的品牌形象。 

  参考文献: 

  [1]里德、美国风景园林设计师协会.从概念到形式.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汪德华.中国山水文化与城市规划.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10 

  [3]林玉莲,胡正凡.环境心理学.中国建工出版社.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