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经济高速发展,高层建筑对于城市空间利用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使得高层建筑发展成为一股不可遏止的潮流。然而,高层建筑对于城市景观环境带来的各种消极影响也是日渐突出。在反思的同时,我们需要探求未来高层建筑与城市景观环境的和谐发展的出路。由于气候条件和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北方地区许多高层建筑设计表现了更重视自身设计的完善,而忽视了高层建筑与城市景观环境的协调。 

  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城市环境一直是大家关注的问题,环境质量也越来越被公众所重视。环境设计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已经确立了重要的地位。环境设计的任务,就是要按照安全、方便、舒适和经济的原则,满足人仍不同的使用要求。环境的允许限度和各环境因素本身的生态规律,将其妥善组织,有机构成,进而从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创造出一个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要求的多维的环境空间,其核心问题即协调人――建筑――环境这三者间的相互关系。 

  高层建筑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城市总体环境中,高层建筑特别是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高层办公综合建筑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特别要注重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其一,风速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大,处于风流场中的高层建筑,由于风速、风向和周围气流的变化,各个面都受到不同的压力,使高层建筑产生一定的运动,产生缓慢的偏移和围绕偏移位置的振动。这种振动能使主体结构开裂,围护结构遭到损坏,还使得居住者和工作者感到不适。其二,高层建筑高耸于空中,大多无遮挡,白天日照时间长,辐射热量大,不同高度和不同方位的房间其室内温度各不相同,时刻在敏感地变化着,造成空调负荷变化剧烈,冷暖气的调节比较困难。为了避免过多的阳光进入室内,引起眩光和增加室内温度,除采用室内外的一些遮阳装置外,还用吸热玻、热反射玻璃等作为保温隔热的防护材。其三,高层建筑本身有一些不可避免的特有噪声,如电梯、空调机组和冷却塔等工作时发出的 声音。这随着设备的改进,将会有明显改善。随着高度的增加,风速加大,风的呼啸声及碰到建筑上的撞击声也越大。要消除这种噪声和声源是不可能的。只有通过改善幕墙构造,采用多层不共振玻璃,加强窗经密闭性,提高围护结构隔声性能,简化建筑外形等途径来解决。 

  高层建筑的设计不仅要为人们创造能满足生理与心理需要的良好形象,也要使它能被成为城市总体环境中的重要角色。这种新型建筑在城市中所占地位重要。作为时代的特征,它有着明确的社会意义,反映了一定的城市文化内涵与城市的风土人情、传统特点,人文环境等的关系相当密切。另外,高层建筑以其高大、丰富多彩的挺拔体型不仅成为吸引人们视线的中心,也可成为城市的象征和景观,因此它在城市总体环境中的作用及周围环境对它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如何处理好高层建筑与其社会环境、人工环境的关系也就变得相当重要。 

  高层建筑对于城市环境的消极影响的呈现 

  高层建筑乘着不可遏止的发展势头不可遏止的发展,任何问题都存在着利弊两面,所谓全面看问题就是针对这样状况而存在。就像科技一样,高层建筑的发展也是一把双刃剑。目前,高层建筑对于城市环境的消极影响越来越多的呈现出来并为人们所发觉。 

  首先,高层建筑呈现出人工与自然间的矛盾。比如说光照,在地理上建筑物之间的距离需要根据太阳高度角计算,现实情况是,高层建筑由于它的高度太高,那么同样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也就相应的应该拉长,但是现在城市建筑物的密集很难使得这样科学计算得以实现。其次,高层建筑作为新时代的雨后春笋同旧建筑形象上的矛盾,尤其是与传统建筑之间的矛盾。另外,据考察,高层建筑由于自重很大,时间长了会导致或加剧地面下沉,研究表明,地面沉降仅仅占到整个沉降原因的30%,但这决不是一个简单的无足轻重的数字。 

  对高层建筑影响城市环境所采取的对策 

  尽管高层建筑对环境有着诸多的负面影响,但山十其优点也是非常显见的,目前,人们已普遍认识到高层建筑发展已成为必然,所以必须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加以规范限制,使城市的环境更适合人类生存、生活的需要。高层建筑很多的环境问题都是山十过高的高度和过十密集造成的,所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其高度和密集度,就能减轻相应的矛后。例如在特定的地区禁止建造高层建筑,在郊区中心附近,大片空地周围、河滨、高地或主要公共活动中心,则鼓励修建。限制高层建筑选址,控制高层建筑的体量、高度及密度,积极倡导整体设计的思想,在理性开发的基础上使其走向健康和成熟,努力创造以为“人”而不是为“物”的城市生活环境。 

  综述 

  高层综合建筑是适应社会需求、经济发展和用地紧张的必然产物,既然高层建筑是城市发展不可遏止的一股潮流,我们就不可能去逆历史潮流而行。正确的态度就是寻求高层建筑与城市环境和谐发展的方向,这个正确的方向就是以人文思想指导高层建筑的建设,即“人文建筑”,高层建筑的建设要透出文化并充分体现出人性化,做好小环境内的协调。还要突出文化和美,而且是独特的地方特色的文化和审美。高层建筑的“高”,不一定非要直入云霄的向上发展,我们也可以尽量的开采地下空间,有效利用地下的高度。集中体现城市更新的面貌,形成城市社会活动中心,把城市中分散的不同性质不同用途的社会生活空间组织在一起,充分发挥建筑空间的协同作用,满足城市空间的发展弹性与生长需要,使城市变得相对完整、紧凑。这对调整城市空间结构,减少交通负荷,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都具有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