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其人物刻画深刻,故事情节曲折。曹雪芹在他的巨著《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更是清代园林在书面上的最杰出代表,无论从选址、造园设计理念、景观营造、植物配置均达到了登峰造极、无与伦比的最高境界,集中国古典园林中园林景观艺术以及园林意境美之大成的“天上人间诸景备”。 

  中国古典园林力求不仅要有优美的景色,而且要有幽深的境界,应有意境的设想。使人能见景生情,因情联想,创造了幽深的诗情画意。植物因具有丰富的色彩、各异的姿态和芬香的气味,使其在古今园林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可以说“无园不木”,是创造园林意境美得重要构图手法,运用植物的特征、姿态、色彩给人的不同感受,更易产生比拟联想。大观园中的植物品种齐全,含义丰富,园中以植物花草寓指园中女性,显出植物景的象征意蕴,对于这些人物,曹雪芹深入地写出他们性格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更是通过植物来比拟人物的性格。 

  大观园是书中主要人物的居住场所,诸多故事都是发生在这个“天上人间诸景备”的虚构园林中,尤其以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为最重,对于他们所居住的庭院更是细致刻画。 

  一、人物性格与园林意境美的相互体现 

  1、人物性格与园林意境美的相互关系 

  大观园中的萝风轩、拢翠庵清冷充满禅意,怡红院富贵华丽,潇湘馆清幽高洁,衡芜院雅致素静,稻香村自然质朴,与其住在其所内的人物性格完全吻合。 

  园林植物人格化是大观园植物景观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曹雪芹对传统造园理论的创新。大观园的园林景观营造遵循“人园合一”原则,与人物性格相吻合。 

  2、运用植物形态美比拟人物性格 

  李辰冬《(红楼梦)在艺术上的价值》中说:“曹雪芹描写人物的目的,就在给人物一种个性。因为内心的不同,形之于外,即令最细微的室内陈设,也因之而异。”他认为,不但陈设,因心理的殊异,于是体格也因之差别。反之,从一个人的外貌,往往也可知道一个人的内心。 

  譬如,薛宝钗看上去“行为豁达”,而实际是深具机心;林黛玉看上去“小性儿”、“尖酸”、“多疑”,而实际是直率单纯。把人物性格写得丰满,曹雪芹在植物选择时充分注意到植物的精神属性美,如莲之高洁、菊之隐逸、竹之劲节。在赋予花木蕴涵时,大量运用了比拟手法,如怡红院中暗喻宝黛爱情的“蕉棠两植”,蘅芜苑只有“冷香”却无花木的植物景观,以及潇湘馆内点点泪斑的湘妃竹,无不暗示着人物的命运和结局。 

  二、大观园内宝黛钗的人物性格及园林意境营造分析 

  1、怡红院 

  贾宝玉作的《怡红快绿》云:“深庭长日静,两两出婵娟。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凭栏垂绛袖,倚石护青烟。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 

  大观园中最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的院落,是别号“绛洞花主、富贵闲人”,绰号“无事忙”的贾宝玉的住所。 

  怡红院为清代建筑风格,粉墙灰瓦,简洁淡雅。院外有竹、垂柳及碧桃等各种植物,运用障景手法进行构图,“一径引人绕着碧桃花,穿过一层竹篱花障编就的月洞门,俄见粉墙环护,绿柳周重。”园内运用碧桃作为骨干树种,建筑周边种植垂柳,桃和垂柳搭配,突出“怡红快绿”的春季植物景观,红色的碧桃花、翠绿的垂柳叶与白色的墙面。怡红院内配植花木色彩多为红色,突出了宝玉爱红、吃红、恋红的嗜好,具有象征意义。 

  2、潇湘馆 

  宝玉作的《有凤来仪》云:“秀玉初成实,堪宜待凤凰。竿竿青欲滴,个个绿生凉。进砌防阶水,穿帘碍鼎香。莫摇清碎影,好梦昼初长。” 

  潇湘馆为书中林黛玉的居所,书中黛玉是阴柔美的典型,“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整日伤感落泪,不能自已。 

  潇湘馆中植物种类仅有5种,主要有竹类、芭蕉、苔藓、梨、单瓣水仙等。潇湘馆内群植湘妃竹,亦是象征黛玉的风骨,也暗示黛玉命运的悲凉。“翠竹夹路,苍苔布满”,潇湘馆栽植苍苔地被植物,苔藓一般生长在空气湿度高和人为活动较少的地方,这表明黛玉与人少交往,庭院内苍苔遍地。同时也象征黛玉寄人篱下,通过苍苔表现出她孤寂的心理和身世,透出悲音。院后栽植芭蕉,此景亦为黛玉所爱,后院“大株梨花兼着芭蕉”,突出梨的姿态和春季繁茂的白花;体现苍白的园林意境美。 

  3、蘅芜苑 

  宝玉作的《蘅芷清芬》云:“蘅芜满净苑,萝薜助芬芳。软衬三春草,柔拖一缕香。轻烟迷曲径,冷翠滴回廊。谁谓池塘曲,谢家幽梦长。” 

  蘅芜苑的空间布局突出的是皇家苑固之风。五间清厦连着连棚,四面出廊,绿窗油壁,其建筑如“雪洞一般”,没有装饰,园内无一花木,满园异草,清香馥郁,表现的是“薪芷清芬”的主题。蘅芜苑里,杜衡、蓝兰等异草奇香,“三径香风飘玉蕙,一庭明月照金兰”。书中兰草象征的是显贵,仕文化的发扬。宝钗一心维护封建家庭秩序,推崇仕途经济,蘅芜苑栽培兰草,营造蘅芜院朴实无华的景观效果。植物的色彩以绿色或冷色系为主,绿色或冷色能给人以沉静的感觉,同时暗喻宝钗的冷美人的性格和低调的为人处世风格。选用香花的藤本和草本植物,无其他花木,院中藤萝就着大玲珑山石与建筑檐柱攀缘而上,形成障景,遮挡山石和建筑生硬的线条,是垂直绿化的成功典范。 

  三、结语 

  《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是清代园林的继承与发展历史,无论从相地、立意、布局到建筑、植物都展现曹雪芹的杰出艺术凤范,全面反映了我国明清时代的造园理论、造园艺术、造园手法。从意境的表现方式上看:主要采用了植物人格化的处理方式,园林植物有人一样的性格特征,见其园而知其人。 

  在宝黛钗的居所内中,书中主角的情感和意念在周围的景象得到充分发挥,即寓情于景、景中有情,使这些居所具有悠远、含蓄、雅逸的园林意境,使人回味无穷,尤其是园中那些植物赋予了强有力的生命,使人有一种强烈的直觉体验与顿悟。 

  红楼梦中园林意境的表现构图手法对现代造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大观园中的建筑空间布局、植物配植的营造模式,对现代园林中小中见大、曲径通幽的场景理论和技法具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引作用;尤其是植物配置采用比拟联想的拟人手法,不仅使园林意境赋予一定的情感,同时也赋予一定的文学艺术魅力。《红楼梦》不仅仅是一本文学巨著,也是一本中国园林的百科全书。 

  参考文献: 

  [1]潘宝明.巧撷百花,装扮红楼――红楼梦中花的描写在情节艺术中的作用[J].名作欣赏,1990(3):75-78. 

  [2]吕启祥.花的精魂,诗的化身――林黛玉形象的文化意韵和造型特色[J].红楼梦学刊,1988(3):41-46. 

  [3]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4]罗哲文.中国古园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5]张世君.《红楼梦》的庭园结构与文化意识[J].红楼梦学刊,1994(1):105-106. 

  [6]俞晓红.《红楼梦》花园意象解读[J].红楼梦学刊,1997(增):324. 

  [7]顾平旦,曾保泉.红学散论[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8]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0. 

  [9]改琦.红楼梦图咏(上、下)[M].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2003 

  [10]王小慧.建筑、文化、艺术及其传播[M].北京:白花文艺出版社,2000. 

  [11]李辰冬.《(红楼梦)在艺术上的价值》[J]北京:《国闻周报》,1934(48), 

  [孙继国 徐凤爱 王菲,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