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传统艺术讲究均衡和内在的节律,我国篆刻艺术中有所谓“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布局法则,强调变化中的均衡,这既符合科学上相对的原理,也符合艺术上形式美的规律。这种统一的,生动的,有韵律和节奏的审美感觉。传统美学观对我国现代招贴艺术的一些影响。这些美学观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现代设计思想。当然,我们也在不断受到外来文化设计思想的冲击,同样从中受益匪浅。我们相信,在这种世界规模的文化交流与竞争当中,凡是我们民族确有的长处,决不会丧失,只会发扬光大,中国古典园林是建筑、山池、园艺、绘画、雕刻以至诗文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在我国现存的古典园林中,保存了大量的建筑艺术瑰宝,它是特定时期人们审美要求的体现,这一审美情趣也必然继续影响着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的发展。 
关键词:传统美学 天人合一 园林建筑 艺术设计 
   
  建筑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是一部凝固的史诗。她积淀着人类的历史,尤其是文化史,体现了各国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思维方式。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由文人、画家、造园匠师们创造出来的自然山水式园林,追求天然之趣是我国造园艺术的基本特征。在中国园林里,不规则的平面中自然的山水是景观构图的主体,而形式各异的各类建筑却为观赏和营造文化品味而设,植物配合着山水自由布置,道路回环曲折,达到一种自然环境、审美情趣与美的理想水乳交融的境界,既“可望可行”,又“可游可居”,富有自然山水情调的园林艺术空间。中国古典园林之所以能够以其独特的风格著称于世,其原因之一正是在于其中蕴藏着丰富的传统美学思想。 
  一、中国传统美学的现代意义 
  从美学研究方法上看,中国传统美学从来没有把审美问题看作一个知识论问题,从来不是用知识论的方法去研究美是什么,美感是什么,而是把美学放在整个人文和生命思考之中,把哲学、美学和人生体验融于一体,从生命存在本身的感悟中去理解和把握审美和艺术问题。 
  在中国美学看来,人和自然界不是分裂的,而是和谐的,所谓“大乐与天地同和”。这种和谐就是“乐”的境界。王夫之说过一段话,意思就是说,乐是人和自然界的本然状态。宋代画论家董�也说过一段话,意思是说,一幅画,如果能表现“一气运化”即就有生意,即就是自然,即就是真。所以在中国哲学和中国美学之中,真就是自然,这个自然,不是我们一般说的自然界,而是存在的本来面貌。古典园林艺术也是始终遵循中国传统美学的标准,即便是历经千年,其独特和谐的韵趣之美仍旧焕发,令人留连。 
  二、传统美学对我国古典园林建筑发展的影响 
  说起建筑艺术,当然不能忽略园林的造型,特别是中国的古典园林。中国的园林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园林的建造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让中国的园林建筑别具一格,充满诗情画意。园林的内涵恰是一座宝库,挖掘它,你将领略到另一番风采。儒家传统思想对封建时代的园林建筑立意产生了深远影响。园林建筑的物质外壳如亭、堂、馆、轩、斋等,更多的是充当一种在文化礼仪及习俗上与“天地”及“先祖”沟通交流的物质媒体。而台的雏形是“灵台”,主要功用是祭奠天地祖宗。中国古代园林用种种办法来分隔空间,以达到曲径通幽的效果。最主要的方法是各种建筑的运用。如漏窗的运用,让空间既不是一望无垠,又不妨碍视觉流畅。在漏窗里看,玲珑剔透的花饰,丰富多彩的图案,有浓厚的民族风味和美学价值;透过漏窗,青竹迷离摇曳,亭台楼阁时隐时现,远空白云飞游,造成幽深宽广的空间境界和意趣。园林建筑往往有堂有廊,有亭有榭,有楼有台。人工的石洞,石阶,都显示自然的美色。所有建筑,其形与神都与天空大地等自然环境吻合,同时又使园内各部分相接,以使园林体现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特色,并收到移步换景,渐入佳境,小中见大等观赏效果。师法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表现自然――这是中国古代园林体现“天人合一”民族文化之所在,是独立于世界之林的最大特色,也是永具艺术生命力的根本原因。 
  任何一样事物的构成都有一定的构成要素,中国的园林也不例外。总的说来中国古典园林共由六大要素构成:筑山,理池,植物,动物,建筑,匾额,楹联与刻石。为表现自然,筑山是造园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秦汉的上林苑,用太液池所挖之土堆成岛,象征东海神山,开创了人为造山的先例。现存的苏州拙政园,常熟的燕园,上海的豫园,都是明清时代园林建山的佳作。透过他们你能真正感受到园林的魅力,也能发掘出中国古典文化的深层意义。 
  三、传统美学对我国古典园林建筑立意的影响 
  古典园林创作着重艺术意境的创造,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是我国传统造园的特色,它受宗教对仙山琼阁得憧憬,诗人对田园生活的讴歌,以至历代名家山水画寓情寄意的影响是很深的。诗情画意可以在许多园林艺术意境的创造上反映出来。《园冶》在“园说”“相地”“借景”诸篇中所强调的都涉及艺术意境的创造。譬如在“园中有轩楹高爽、窗户虚邻,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浪漫。”“萧寺可以卜邻,梵音到耳,远峰偏宜借镜,秀色堪食,紫气青霞,鹤声送来枕上。”“溶溶月色,瑟瑟风声,静拢一榻琴书,动涵半轮秋水,清气觉来几席,凡尘顿远襟怀”等句。在这些描述中,把远山、萧寺、洁水、花卉云霞、月色、风声、鹤唳、梵音、琴书等各种各样的形、声、色、味、组景因素都点了出来,其目的十分明确,就是要加强富于艺术意境的园林景观效果。古典园林组景,景区命名大多属于某种意境的概括,皇家苑囿和私家园林莫不如此。古典园林创作的立意强调景观效果,突出艺术意境创造,有一个最重要最基本的要素,就是必须结合进去,否则景观或艺术环境就会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在自然风景佳丽的地区组景(如颐和园),比较容易取得良好的景观效果,在一般地区由于缺少良好的自然条件,组景创作立意会比较困难,但只要在设计过程中,不放过任何自然条件的有利因素,还是可以做到立意新颖的,这充分体现了,古典园林创作的主旨――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中国古典园林要在有限的地域内创造无穷的意境,显然不能照搬自然山水,而必须通过造园家对自然的理解,并加上主观创造才能达到目的,在造园活动时主要靠园林空间的创造来得以实现。 
  四、传统美学对我国古典园林建筑布局的影响 
  古典园林创作着重艺术意境的创造,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是我国传统造园的特色,它受宗教对仙山琼阁得憧憬,从布局上来看,中国园林建筑大多呈现出严格对称的结构美和迂回曲折、趣味盎然的自然美两种形式,这两种建筑布局风格分别我国传统古典美学中儒家美学思想和道家美学思想的集中反映。 
  意境是艺术作品借助形象所达到的一种意蕴和境界。古典园林的意境,是比直观的园林景象更为深刻、更为高级的审美范畴。首先蕴含了造园者的人生态度,并通过精彩的园林景观打动游人,使其在园林中驻足,通过景物中的题咏,感悟到造园者所赋予景物的思想内涵。造园者自身的思想情感、意志品质等深层次的文化内容都凝聚在景物中,体现在园林的空(下转第71页)(上接第70页)间环境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也就是通过眼前的具体景象,暗示更为深广的幽美境界,是“景有尽而意无穷”。这便是中国古典园林造园之精髓。 
  中国古典园林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在造园手法上达到了自然美、建筑美、绘画美和文学艺术的有机统一,并且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意境是中国园林的内涵,赋予园林艺术以灵魂,情由景生,境由心造,情景交融而产生意境。我们只有不断的努力和学习,才能体会到,并运用到现在的园林设计之中,作为一个设计师我们只有提高自己才能提升当今园林设计的品位。 
  参考文献: 
  [1]曹林娣,许金生.中日古典园林文化比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9. 
  [2]刘庭风.中日古典园林比较.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7. 
  [3]. 李婷.试论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植的意境之美,园林景观论坛 
  [4] 疏友斌.浅谈我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J].工程与建设,2006.3 
  [5] 张家骥,中国造园论。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6] 吴肇钊,巧夺天工―中国园林理论、艺术、营造文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