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园林古建筑具有很高的历史、文物和艺术价值,进行安全性评估研究对保护这些珍贵文物遗产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社会价值,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扬州何园复道回廊木排架和砖墙建设年代久远,使用频繁,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破损。为对古建筑合理保护,安全使用,需对之进行安全性评估。
关键词:古建筑;安全性评估;何园
  引言
  中国古典园林以其自然成章的山水画法,集人文景观于一体,拓山入园,借水成景,利用高超的叠石手法,加上亭、台、楼、榭、厅、阁、舫、廊等古典建筑巧妙的组合,点缀名花、古木,于清秀中见宏伟,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园林古建筑做为古典园林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所蕴含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古典园林建筑属于“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保护这一宝贵遗产,已成为满足文化多样性和延续历史文脉的迫切需求。园林古建筑长期以来未得到有效维护,不少建筑在保护、利用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命运堪忧。部分开放园林建筑则由于利用、管理、修葺不当以及使用过度等方面的原因还存有种种隐患。因此,对现存的园林古建筑进行安全性评估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目前园林古建筑安全性评估主要以1992年颁布的《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残损点”评定为依据,对承重木结构状况进行了分类评定,将古建筑可靠性分为四类。所谓残损点是承重体系中某一构件、节点或部位已处于不能正常受力、不能正常使用或濒临破坏的部分。“残损点法”的优点是在修缮中只对残损点进行修复,对结构整体影响最小,利于保持原状,缺点是没有对古建筑综合安全性能及其它各方面状况进行全面综合评定。实际上园林古建筑木构架安全性及承载能力还受到其它诸多因素影响。本文以扬州何园复道回廊为例,通过以“残损点法”结合载荷试验的方法,来评估园林古建筑木构架的安全性能。
  1 项目概况
  扬州何园又名“寄啸山庄”,是清乾隆年间双槐园的旧址。清同治年间,道台何芷舠在双槐园旧址上改建成“寄啸山庄”。占地14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余平方米,被誉为“晚晴第一园”,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复道回廊当属何园颇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错综复杂的复道回廊给原本端庄的何园增添了无限灵气,立体式交通和华美的建筑风格使其成为江南园林中独具特色的一座。复道回廊分为上下两层,总长约1500米,清式建筑,木构架结构,木楼盖、双坡悬山瓦屋面,回廊内侧设砖砌填充墙,木柱下为石砌基础,砖墙下为大放脚条形基础,享有“中国立交桥雏形”的美誉。
  由于建设年代久远且年久失修,复道回廊木排架和砖墙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破损,为对古建筑实施合理保护,并确保游客安全,需对复道回廊进行安全性评估,进而采取有效的方法修缮和加固。
  由于何园建造年代久远,未存留任何原始设计和施工资料,为更好地保护回廊原貌,并为回廊安全评估提供资料,需要对复道回廊进行建筑测绘,包括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以及法式和结构特点等
  测绘部分的复道回廊南端,一道由赏月楼起,另一道由牡丹厅起,汇聚后分道,一道通往蝴蝶厅,一道通往半月台,是其周围建筑的主要通道,人流量较大。
  就其形式看,复道回廊是“复道”和“回廊”的结合体,是一个结构复杂的廊道形式。复道回廊分为两层,木构架和木楼盖,复道为部分双坡瓦屋面,回廊为单坡瓦屋面。复道两侧为廊柱,中间设砖墙,隔墙上多开有各式漏窗,以保证视线的通透性。回廊,扬州人俗称串楼,分上、下两层,它将东园、西园以及住宅院落串连在一起,游客即使在雨天,亦可尽情欣赏全园美景。
  2 结构检测
  古建筑木结构中的残损点易导致建筑结构在荷载和地震作用下产生变形集中,承重构件被各个击破,最终垮塌。拟决定对该部分复道回廊承重结构中出现的残损点数量、分布以及恶化程度进行检测,对结构局部或整体承载力,以及结构中的安全隐患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评估。主要评定内容如下:
  (1)回廊的承重体系、传力路径、结构的整体或局部倾斜程度、榫卯完好程度、构架间的连系以及梁、柱间的连系(包括柱、枋间,柱、檩间的连系)。
  (2)柱截面腐朽和老化变质、虫蛀及木材天然缺陷程度;柱的弯曲、柱础错位、柱身损伤程度、柱脚与柱础抵承状况以及柱身开裂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