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很多城市掀起绿化美化热潮,环境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不容忽视,特别是在绿化植物的配置上缺乏科学的认识。在有些城市,也许是决策者们或因其自身生活、工作环境条件不同,未能感受到城市环境污染严重;或根本不懂各种植物对环境净化功能以及中国风景园林应有的文化内蕴;或急于显露政绩,片面强调个人意志,而忽视了城市园林建设应有的科学性、艺术性以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绿量不足 分布不均
  目前,我国不少城市中的公共园林绿地太少,不仅绿量不足且分布不均。有些绿地结构不合理,缺少高大乔木,仅仅是一片生态环境效益不高的草皮,而且还不准市民入内。这样的绿地,“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结果使老人夏日无处纳凉,青年男女谈情说爱也只好处于众目睽睽之下!
  树种单一 选择随意
  前一段时间,长江中下游一些城市,一股风地将参天的大悬铃木砍掉换成锯截一根光干的樟树,理由是悬铃木落叶期长、球果有毛等。其实,悬铃木作行道树,不仅适应性强,生长迅速,且耐修剪,茂密的枝叶能在城市街道上空架起一道“遮阳网”。其落叶时间长、成熟果实的绒毛易飞扬等缺点可以通过适时修剪控制。现在一律换成樟树,萌芽后又不及时抹芽定枝、松土施肥,一味放任自然生长,不知何年何月才能使其变成浓荫漫街的参天大树!不知植物配置设计者和决策者是否看到:炎夏人们在街上漫步,无不忍受着上晒下“烤”之苦,个个汗流浃背,气喘吁吁的情景!
  局部设置 不够周到
  我国许多城市都建有一些较长的街道,但不少这样的街道两侧都缺乏街边小游园。这就给老弱病残市民和旅游观光的人们造成不便。众所周知,目前我国城市居民,大多数户外活动都是步行,既便是将来,所有市民也不可能人人以车代步。尤其是中老年人,他们很希望在漫长的街道散步时,能看到更多的浓荫盖地、繁花似锦、可憩可叙的街边小游园。
  盲目“克隆” 缺乏实用
  许多机关团体、工厂、学校等单位自建的园林绿地,既缺乏系统科学规划,又喜于不加选择地“克隆”国内外园林景观实例,从不考虑本单位应有的特色和如何为职工、学生创建一些适应不同生理和心理需求的优美、舒适、恬静的室外活动空间。
  品种单调 舍近求远
  我国拥有高等植物3万多种,而被引用到城市的植物品种,除植物园外,最多的城市尚未超过800种,很多中小型城市不足500种,致使城市园林景观千篇一律,大同小异,平淡无奇,生态环境功能低下。更不知何故,一些位居于“植物宝库”中的城市,宁愿置当地物美价廉的优良乡土植物于不顾,而甘愿耗费巨大的财力、物力、人力去他乡采购外来树种。
  高质量、高水平的植物配置方能称为现代城市景观主流,它的合理布局应该是一种人化自然。植物配置时应审形度势,对一草一木均不可掉以轻心。既要掌握各种植物的习性、质地、形象、现在和将来的变化,又要熟悉植物与植物间的相互依存、烘托、借衬、掩映下所展示的群体美;既要考虑人工植物群落与立地环境和气候条件是否适应,又必须兼顾四周环境氛围是否亲和、融合、协调。总之,应恪守以人为本的城市园林营造宗旨,千方百计地把自然引入城市,充分展示生物多样化,生态景观多元化,创造深受群众喜爱的园林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