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景观产品,以下几点要求必须要认真考虑

  第一、营造小区景观要求开发商必须具有追求一流的精品意识和诚信务实的作风,这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景观设计单位要具备高超的设计水平和成熟的设计方案,在充分领会设计理念的基础上把握好尺度,处理好三个问题:生态、审美、游息。
  生态:即要求小区植物配置应有层次感,所有的景观设计要贴近自然,让业主能感受到移步换景和一年四季的更迭;
  审美:即在营造小区景观时,要将文化内涵融入到亭台廊榭、假山小品、小桥流水等景观的建设中,让业主在亲近自然之时受到一种文化气息的熏陶;
游息:即小区景观营造应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将其打造成可观、可行、更可栖的境地。
  第三,施工过程中既要尊重图纸,又不能囿于图纸,工程的实施要具备一定的二次创造能力和讲究一定的灵活性。
  例如:“中建·红杉溪谷”的“中建·国际港”项目:首先,产品景观营造的标准高,必须用打造精品的态度对待景观施工;其次,对施工流程的要求高。其中,既要体现出南加州景观设计风格和艺术韵味,又要符合中国“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精神诉求,对选材、施工的要求几乎到了苛刻的地步,在细节营造方面以最大程度的迎合居住者的精神诉求。
  第四、好的创意贵从设计到施工中贯彻坚持下去,一步一步地造出来。景观行业有句话,叫“三分设计,七分施工”。这就需要开发商的现场控制力要很强,景观设计师的执行力也要强。一些专业的地产公司,都有景观方面的“现场工程师”,他们就是代表开发商进行现场控制的。专业的景观设计公司都很重视派遣骨干在现场全程跟踪、服务和监督,使之达到最佳的景观效果。比如种植大树,不是把一棵大树挖个坑种下去就ok,而必须在现场严格控制大树的胸径、冠幅、树形、全冠移植、是否截枝、几级分叉、观赏面的朝向、成活的情况、有无病虫害等等,这些都需要开发商有较强的现场控制力的专业人员。  
  第五、地产景观若想成功,最核心的是要独具特色。缺乏个性和模仿,永远“生产”不出令业主满意的“产品”。 高质量的房子只要地产商尽心都能做出来,可以做到千篇一律,住宅的风格也有一定的界限,唯独有特色的景观园林可以尽情发挥,好的景观倾注了设计师的智慧和汗水,它的内在精神绝对是独树一帜的。景观,如今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近年来的房地产楼盘大都以景观作为最大的卖点,由此可以看出景观的营造对于居住环境的重要性,同时也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在景观塑造方面遵循地域特色化和生态化、人性化:
  地域化方面,中国地域广阔,气候多样,人的审美观念也不同,鲜明的地区差异性,决定了必须打破城市景观同质化的怪象。楼盘的名称可抄袭别家,但景观设计无论如何都脱离不了地域特色这一天生的基因,只有在此基础之上解决景观基本功能,吸取国外适合本地的景观元素,才能取得创新自然的景观效果。比如:中建·红杉溪谷与北美南加州小镇风情相结合,运用考究典雅的材料构筑具有浓郁风情的别墅;中建·国际港与世博园林像结合化等。在每一个地方都能做出原汁原味的地域风格,并在此之上有所创新,立足于中国文化并创造当代中国的新风格,将多种元素进行合理搭配,形成标新立异的独特风格。
  生态化方面,以绿化、小品、水系配置为重点的方向发展,房地产景观风格突出的特色中有一种是以建筑空间语言和硬质景观为主的,用铺装广场、花架、亭廊、小品,通过分割、组合、转换、堆砌出空间转换的效果,楼盘的风格也通过园林建筑的细节装饰来体现,如别样风情的广场、跌水喷泉以及各类东西方风情等。
  随着消费者认识水平的提高,硬景的多少已经不能体现整体楼盘档次的高低,由于硬质构筑物大范围使用,使得硬质景观的重复出现大大增加了。而过多的硬质景观使本来就拥挤不堪的的楼盘更加局促,行走其中有一种透不过气来的压抑感;硬质材料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老化变形,需要投入大量成本进行翻修维护。随着人们欣赏水平的提高,硬景将会由追求数量转化为追求质量,以精取胜,而植物的配置和艺术的运用,使景观设计提升到新的境界。
  如此在景观上做足文章的做法,使客户强烈而直观地感觉到这个楼盘的美妙宜居环境,大幅提升其购房意愿。因此,将来的趋势应该是往以绿化配置为重点的方向发展,不仅绿量增大,而且绿化的品种、层次将会更加多样化。
  住宅小区景观设计要做到人性化,就是一切要以人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应该在开发商商业运作的科学性及合理性,整体自然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以人的尺度,人的活动为出发点,追求一种优雅、放松、生态、安全并有强烈归属感的景观风貌。  
  此外 住宅小区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地方,建筑风格多为现代建筑风格,各地区在建筑装饰上也强调要突出地方特色。绿化设计首先应该从这一大的前提出发,做到不同地域和建筑形式的小区绿化各具特色。特色是绿化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必须根据不同地域的气候特点,居民生活习惯和对户外活动的要求不同,作出不同设计。
由于北方四季分明,冬春风沙大,因此绿化首先从防护功能出发,充分考虑冬季防风,降低风速,防尘的效应;夏季应考虑通风,遮荫降温的作用,应以乔、灌、草为基本形式,并有一个合理的配置比例。楼间绿地应有足够的遮荫乔木。其次,为了方便居民的户外活动,在空间组织上应考虑不同年龄段居民的需求,应通过绿化带等形式划分出若干大小不同的活动空间;在道路,小广场的安排上,还必须考虑日常生活上的行动方便以及突发事件发生后的防灾及人员疏散问题,因此绿化种植不应阻碍交通。     
  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欢迎和重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们日益重视环境品质的直接体现。在住宅商品化的今天,房地产开发商对小区环境日益重视。环境已成为住户购房首要考虑的与户型、区位同等重要的因素。环境景观设计已不再是简单的一个中心绿地加上宅前绿化,单纯满足绿地率就可以了。景观设计要配合小区规划、建筑风格与地产企业文化等来进行。 
  现代的景观设计存在着很多的高深理念,但真正能使最终的使用者从中受益的实际上却非常简单。在这一切之中,功能永远是第一位的,简单的说就是要在选择最合理的位置,安排最合理的功能(包括景观元素);第二是要符合人性化设计及人体工程学的原则;三是要充分运用地形、植被、水体等自然元素创造出舒适、健康、宜人的环境氛围。
  好的景观作品需要多方面的协调、配合。在一些项目上是不是能够把对环境的处理和对开发商的经济利益能够双方面的照顾到,最好平衡起来,如果把这些方面做好了,这会造就一个好的成功作品。舒适的环境就是最好的。好的景观设计必须能与周围的大环境以及建筑单体相协调,让住在其中的人感觉到舒适与惬意,能够贴近居住者的生活需求。
  在中国内地,地产发展先前几乎没有景观的概念,最近几年,地产景观的概念被业界炒的风声水起,各种“主题”纷至沓来。中国的城市建筑经历了太多的变革,这也直接影响了它的景观。
  建国初期是学习苏联与自我传承的模式:以单位、四合院(大杂院)和大院等元素为主,其景观主要是行政性、象征性、原始性的。改革开放后,倾向于日本式集聚式建筑,从筒子楼和大杂院走出的人们搬进了各式多层的板楼、塔楼中,此时的景观已逐步走出行政性和原始性的窠臼,但也仅止于绿化的目的。从商品房经济开始大力推行的1998年始,地产景观才逐渐进入多元化的快速发展阶段。
  其次,巴黎也好、纽约也罢,大都是有一个城市中心公园来做绿肺,但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复杂性,使得这样一个核心公园在现代中国极少出现。公众空间的缺乏,使得中国地产景观的多元化进一步加剧。以北京这个次内陆城市来说,水景房和公园房向来是地产景观的核心炒作议题之一,你绕着北京任何一个公园看一圈,都会发现以此为卖点的楼盘,从早期豪宅颐源居到最近被炒得火热的钓鱼台七号院,无一不是。
  眼下的中国地产界盛产各种概念和主义,法式美式英式荷式、帕纳溪谷普罗旺斯,在北京城内就能看遍五大洲的风光。如果说玩概念是艺术,那么实景才是社会服务,这个概念让你欢欣鼓舞、感觉要进入一个国际化社区成为一个名仕,至于实际的体验和使用效果,则只有住进去才说得清楚。
  如果把地产景观比作衣服的话,中国已经走过了中山装和绿军装的年代,有了琳琅满目的种类,至于哪些衣服是市场诉求最好、穿着最舒适的品种,市场会反馈我们。
  近些年来,就地产景观而言,在北京的地产项目中,“南风北移”渐成趋势。有人说:中国北方没有优质景观园林,如今,北方地区房地产市场吹来“南派景观”风,在植物景观的营造上开始流行复杂的植物层次,多彩的时令花卉地被,超密的植物间距,甚至是奇特的外来树种等等。
  这虽然能满足销售季的即时效果,但由于北方气候条件及劳动力成本等因素制约,“南派”景观显然会造成后期维护成本的追加,如后期的时令花卉养护与替换、植株的间伐、外来树种的特殊养护、以及生长不良的植株替换等。鉴于此,我们根据北方一些居住区的设计案例,也在探讨适用于北方居住区的景观种植设计的方法,研究如何利用北方的本土植物设计出更加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观,以达到居住区景观实用、经济、美观的效果。
  对于北方没有优质的南方景观园林这种说法,园林景观的优劣从来没有地域的界线,颐和园不是好园林吗?长安街上没有椰子树,亚龙湾也看不见白桦林。所以在北方没有“困难”,有的是特色,优秀景观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就像好的厨师,不一定要在豪华厨房里才能做出好菜。那些抱怨北方没有建设优质园林条件的人,只是给自己找一个失败借口罢了!
  中国的地产项目景观设计与国外景观相比,在国内景观设计最薄弱的一个方面就是“场地设计”,中国的居住区总感觉没有一些国外居住区住起来方便舒适,其实并不是他们的建筑设计的有多好,而是我们的场地规划不合理。因为中国只关注建筑设计,而建筑之间的这些细节没人重视。“场地设计”简言之就是在一块场地上如何整合解决交通流、停车、景观、标识,以及美观问题。造成“场地设计”整体性缺乏的重要原因在于“规划师、建筑师与景观设计师”三者分段式的工作模式。由于缺乏设计者对设计流程自始至终的参与,往往使“场地环境”沦为“三不管”区域。从行业规范上讲应当由景观设计师担当起“场地设计”的职责。并且它强调“场地设计”未来会是人们生活环境甚至商业竞争最重要的一环。
  景观设计如何才能与项目的主题相互呼应?景观设计师是否应当引导客户的审美取向? 当前,国内房地产开发在景观设计方面都喜欢引入国外的一些元素,如欧式风情、美洲风情、澳洲风情,是否能够归类总结一下各自的特点?高品质景观应是由一流的开发商、一流的设计师和一流的施工团队共同合作造就的。
  通过景观设计师的经验来帮助开发商来做景观实践。景观设计师应该尽早地介入项目,这样项目会更经得起时间和市场的考验。首先要明白我们擅长做什么,什么时候应请哪些学科专家来介入等等。有一些知识、经验是我们这个专业特有的,这并不是说我们要一下子全揽过来,我们整合好需要的各类专业人员来协调、配合,并各自清楚让什么专业人员在什么阶段来介入这个项目。
  景观设计属于公共艺术,所以设计师必须要满足绝大多数人(包括客户)的使用及审美需向,而不是一味地强调自己的理想与追求,也不应过分地运用自身设计师的身份和专业知识强迫别人赞同你的想法。优秀的设计师应该习惯于综合大家的需求与想法,并把它作为重要的设计条件加以研究,作品对于设计师来说可能不够完美,但对于很多人来说是非常喜欢。这就要看你的价值观了,是为自己,还是为他人。
  关于风格方面,我们的很多居住产品是泊来品,所以在地产景观中出现大量的异国元素也不足为奇。其中以欧洲风情较为普遍,欧洲风情又可分为两个方向,一是以英、法、意古典宫廷风格为母本,突显项目尊贵品质的欧洲古典风格。二是以意、法乡村为主的田园风格。美洲风情也可分为两个方向,一是以北美自然风光为蓝本的北美风格,一是带有浓厚度假休闲感的加州风格。现在还有一种美国几十年前盛行的建筑装饰风格“Art Deco”也被广泛的应用。澳洲风格在地产景观中运用极少,其带有原生态感觉的粗犷风格更适应于较大的场地。但要说明的一点是,这些在中国所呈现出的产品,在其原生地只存在于某个时期、某个地区或某个片段之中,并非其现在景观风格或水平的写照,意大利籍设计师根本不会做托斯卡纳风格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

  南加州风格是通过景观展现出一种自然、舒适、休闲的生活状态。其最大特点就是将环境的实用功能与自然景观元素高度融合,创造出“里林而居”、“择水而居” 的生活理念。
  建筑的主旨是建立一个封闭的空间,给人类一个遮风避雨的场所。而景观规划设计则是在室外,为居者提供一个广域的活动范围。因此,园林施工更需要空间、人类和环境的协调。
  景观设计有三个基本概念:功能的象征化——在视觉上,使幽静茂盛的森林溪谷印象形象化、象征化;功能的实用性——以大面积的集中绿地满足业主聚集及邻里社交需求;自然中的静谧——令森林别墅的“沉静与安稳感”空间化。
  树种选择:需设计人员及植物专家在苗圃千挑万选,考察树干的粗细、树形、叶形等,最终选取条件优良、适宜北京生长气候、具观赏性的高价值树种;待树种被选中编号后,再依照严格的成树全冠移植程序,运输到项目现场。在现场栽种时,还要反复考察树冠的朝向与角度,以达到最佳的观赏效果;即使是树坑的填充物这种细节,我们也试过草皮、草花等多种素材,最终还是选择了视觉效果最佳的树皮。
  景观小径的铺地,沿用了同项目围墙一样、能够彰显南加州别墅气质的火山岩,这种材料极少用于路面铺装,因为它的质地相对柔软,对切割压顶的工艺要求较高,基本上是用了铺3条路的火山岩量才最终完成了首开区的一条小径。
  第三是石景营造。为了追求园林的意境,我们还借鉴了一些古典园林的做法。比如园区内近千块上吨重的石材摆放,都是由房山区一位年近半百的理石大师亲手设计完成。”总而言之,中建·红杉溪谷的园林打造不惜成本,精益求精,“我们会为了几棵树的运输填埋水系、将电线杆移位,整个首开区的园林是做了一遍、拆了一遍,再做一遍,反复修改酝酿,才实现了今天的局面”。
  主持人:我们在项目介绍中知道了中建·红杉溪谷有着“八层立体化森林奇景”的新颖格局,能否给网友详细阐释一下?
  白祖华:中建·红杉溪谷以森林、溪谷、庭院生活为设计主体,利用起伏的地形、高耸的树木、蜿蜒的道路、精致的小品等打造出美轮美奂的立体化森林奇景。八层立体化森林奇景具体如下:
  外围绿化屏障:·红杉溪谷的外围绿化带似一道绿色屏障将城市干道与社区隔离开来,良好的植物造景令业主每日均能体验到宾至如归的尊贵感。
  两大中心花园:东西区域两大核心景观花园,通过蜿蜒的水系、起伏的地形、多变的漫步道、丰富的植物层次等,营造出自然安详的南加州生活氛围。西区安琪拉森林以森林、溪谷为主要元素,叠水溪流、木道、景亭、树岛步移景异。东区卡梅尔花园以艺术休闲为主题,强调享受美好的生活时光。
  四重院落景观:通过项目外围、园区中心花园与休闲广场、宅间公共绿化及私家小院设计,红杉溪谷打造出四重院落式景观体系。
  异域风情小品:雕塑、陶艺、盆栽等独具匠心的异域风情景观小品点缀于景观空间中,营造出颇具异国情调的情境化生活。
  名贵树种移植:中建·红杉溪谷仅园林示范区种植的树种就达到了80种、全冠移植成树4627棵,这其中更包括有植物王国“活化石”之称的水杉。
  景观高差参差:园林营造注重体现植物的高低错落与色彩组合,以改良地形、精选种类等手法,使得植物高矮对比鲜明,种植疏密有致、色彩关系和谐,空间层次丰富。
  多元道路空间:横向空间的曲线设计与纵向空间的直线设计等多样形式,形成曲径通幽的灵动道路体系,与周围景观和谐相融。
  贴心私密设计:贴心的下沉式宅间道路,抬升了绿化空间,遮挡住路人的视线,增强了业主生活的私密性。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的四重庭院令人浮想联翩,具体是如何构造的呢?还有红杉溪谷的树木都比较珍贵,选用的品种都有哪些?
园林设计讲究层次的营造。例如中建·红杉溪谷巧借园林整体布局,形成步移景异的四重景观院落。
  首先是火山岩外墙:首开区入口围墙及门房外墙均采用暗红色火山岩材料,结合木质屋顶与烟囱设计,营造出一种生态、自然的斑驳厚重感。“一级大围墙作为第一重院落,将外界和小区隔离开来,使业主产生一种回到自己家院子的感觉。
  其次是园区中心花园和休闲广场:第二重景观院落为中心花园与休闲广场。园区中心花园东西区各设一个,是每个区域的精华部分,也是专为景观留下的集中绿地。花园设计元素主要采用南加州风格,另外带有西班牙色彩,主要目的是想营造林间小溪式景观意境。西区中心花园植被主要为水杉,花园形式更加自然随意和野性,观赏点较多,有水系、木栈道、水杉等等。东区中心花园,主要模仿卡梅尔花园风格,和西区相比,东区花园做工更加精致,人工元素更加突出。园区小品主要采用南加州风格,灯饰采用欧洲风格。休闲广场予人景观大道之感,路的末端收尾装饰,从形式上做了几大类区分,样式主要为半圆景墙、方形景墙。
  再次是邻里绿化及公共过道:作为第三重景观院落,宅间路下沉30公分,为两边绿化造成了一种反向地形,绿化空间抬升一部分后,遮挡住了路人的视线,对户内私密性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最后一重是私家小院:私家小院包括地上院和地下院,主要形式仍然采用南加州风格。南入户的叠拼地上院宽大约5米,私家庭院宽敞,公共绿化面积较大,足够的绿化厚度增强了院落的领域性。为了保证院子不缩小,联排地上院院墙距离下沉院院墙2.5米,叠拼地上院院墙距离下沉院院墙5米。
  移植了更多数量、更加密集的成年树木。这一方面取决于项目森林别墅的定位;另一方面,与偏梦幻柔媚的龙湖园林相较,中建·红杉溪谷社区更具南加州别墅硬朗、雄浑之气。在树木品种选用方面,在园林示范区,可看到从全国各地移植过来的多种珍稀成树。
  由于红杉树无法在北方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所以特别移植了与红杉树在树形上非常相似的树种,比如云杉、水杉、雪松、白桦等,首开区园林中有超过250棵的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水杉,有近150棵云杉,在园林打造上中建地产可谓不遗余力,移植成本高达千万。苍翠挺拔的雪松、白皮松,高大通直的云杉、水杉,参天的白桦、栾树,固沙的白蜡,用于行道树的国槐,树冠庞大、叶形秀丽的柿树、元宝枫,喜光的蒙古栎,果实累累的板栗树、核桃树、梨树、山楂树、稠李、鸡爪槭、君迁子,优美的合欢、二乔玉兰、垂丝海棠、黄栌、红枫、金叶槐、紫叶李、丛生玉兰、樱花、文冠果……
  ECOLA易兰是国际化的综合性设计机构,不仅拥有国际化的设计团队,同时拥有丰富的本土项目经验,具有中国城乡规划甲级资质、建筑工程甲级资质和风景园林专项资质。在国内外的众多设计作品中体现了其所提倡的在宏观层面上处理“大景观”的能力。
  在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上,“亩中山水”在微观设计层面充分发挥了“当代中式”的理念,营造出了一个民族特色与时代感并存,同时又体现出生态自然循环的新世界。上海世博会亩中山水园位于上海黄浦江南岸,世博会演艺中心以东,浦明路北侧水门广场以西,总用地面积约2.7公顷。“亩中山水”(the Teahouse Garden)再现中国传统名园中深入人心的场景,力图以现代理念展现传统园林元素,创造出最具魅力的人性空间。方寸之间,亩中造景体现出中国园林的独特思维,打造代表中国当代园林精神的项目。
  在中建•国际港项目中,亩中山水园是新东亚风格探索的一次大胆尝试与实践。运用亩中山水中成熟的“山水”及“亩中造景”等设计理念结合中建·国际港现代的建筑风格,力求打造时尚国际化的新东亚风格楼盘。
  中国有没有可以向世界展现的特色元素?中西两种风格能否做到完美融合?在中建•国际港项目中,一方面要突出新亚洲主义,一方面要突出人文之旅,两者之间怎么取得平衡?
  中国园林在世界园林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的“明轩”就是一个见证,中国5000年灿烂文化更是给景观设计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但是,由于景观行业近年高速的发展,我们更习惯于快餐型的建设模式,这也使我们渐渐失去了自己应有的位置。在作品中表达出中国灿烂的文化,表达出中国人特有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是我辈设计师的责任所在。在世界文化广泛融合的今天,中西方的景观认知也在相互渗透,特别是在大的环境领域,在处理人和自然共生的关系等方面认识是相近的,只是在实施层面的力度上的不同,造成了一定的差异。在具体的设计层面,无论是风格、方法、技巧都有很多的不同。二者融合达到完美在理论上是成立的,但只有当中国快餐型的建设模式结束后才有真正实现的可能。
  园林,是定夺居住品质的恒定准则。中建·国际港逐寸培植景观,考究于草木的色泽、造景的留白,广场的位置……将住宅板块堪分为六座庭园,同时借以西方造园手法,将园区外宽达80米的兴华大街绿化带,一并纳入视线之中,令居者享得七座花园。花园内部根据基址土壤,营造缓坡水系,移植整冠成树。令访客震撼不已的景观尺度,只是窗下的惯常风景。在城市之中,令居者每日轻嗅馨香,游目自然。在强调景观饱和度的同时,着重强调园林的人文质感,硬质铺装,小品节点均延续传统亚洲含蓄、沉稳、华贵的外形神韵,更将集“新亚洲主义”之大成者——上海世博会“亩中山水”的全部精粹移至园中,通过不同景观面,灵活的空间布局,把道路、交流场所、活动空间三者结合起来,循“完整、和谐、鲜明”三则,营造出均衡、秩序的大气美感。
  整座园区由中央景观大道串联,形成山环水抱的山水景观轴。结合山水景观轴,逐步打开开敞的活动场地。以居者舒适为出发点,根据日照分析,设置儿童活动场地及阳光草坪,结合景观大道设置中央下沉广场,半场篮球及慢跑道,极大提升了居者对园林景观的使用率。
  为体现每个组团的可识别性,并为居者营造出场所归属感,六座组团庭院分别以笋·竹林、钵·枯山水、叠石·溪流、阶·彩林、石雕·彩林、石桥·绿丘为风格主题。其中,笋·竹林、钵·枯山水、叠石·溪流三座组团,与世博会“亩中山水”园中的石笋园、映月园、叠石园三座经典亩园相契合。以“亩中山水”为衣钵,首次在北京实践“新亚洲主义”造景。传统意境和西方风格在大园内对称运用,景观与人本、周到的园区互动系统处处融合,以震撼尺度,呈现在居者窗下。
  徜徉大园之中,恍若一场悠游亚洲的人文之旅。所及之处步移景异,满目绚烂,于浓荫水岸之上,领略无处不在的阔达绿意,每日由锦林迎送,每日品味穿越花园的心灵酣宴。园林与建筑,与人,在此息息相谐。我们想通过景观的打造突出中建·国际港,不苟品质,精研分寸,肩载“新航城”的未来宏图。
如今景观的意义已不仅是对人文的崇拜,对野趣融合的要求,更是对地域性及居住理念的尊重,因而,景观将不再停留在表面的美丽形式,而是在生态价值观与生态美学引领下走向形式、功能与思想内涵的更高层次的统一。
  以人为本”是品质企业的典范,这一点对景观设计无比重要,比如景观设计师在小区中设计了一个广场,开发商会刨根问底:“你为什么要做这个广场?为什么要放在这里?是50㎡好,还是100㎡好?这个使用面积是拍脑袋的,还是统计分析出来的?给谁使用?多少人使用?如何使用?一天什么时候使用?你分析过这个社区中儿童、老人、青年、中年人的比例吗……由此可见,景观设计师要合理运用“数据量化分析,真正做到从功能出发来设计居住地产的景观,这样才能帮助开发商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来营造和谐的社区环境。
  北京的别墅产品近十年来也经历了由“房”到“居”的过程。早期的项目是放大的农舍,但却占据了最好的自然资源;现在的我们把室内功能做到了近乎完美,可惜外部已经无景可依,只能靠内部挖潜了;这是一种悲哀,但也不失为一种平衡吧。今后的别墅景观依然会以突出其崇尚自然的居住理念为发展方向。
  因地制宜,景观也能与产品进行“混搭”。当前,居住地产的景观风格一般都是追随开发商“产品系”风格,比如说现代简约、ART-DECO、西班牙风格等等,这些风格在建筑语言上,包括屋顶、山墙、景观小品、灯具上能体现出来,但是在软质景观,即绿化上是很难体现的,一味追求景观风格与产品系列匹配很有可能因为当地气候、水土等因素而事倍功半,因此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才有可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一直以来,居住地产景观有两个不同的发展方向,一种是以硬质景观为主,主张大广场、大轴线,以及大型构筑物;另一种是以软质景观绿化为主,强调自然、静谧和温馨的景观效果。我认为,将来地产景观的趋势应该是向着以绿化配置为重点的方向发展,不仅绿量增大,而且绿化的品种、层次将会更加多样化,后期的绿化养护也越来越重要,植物长得越好,楼盘的效果也会越好。由于硬质构筑物的材料会随着时间推移而老化变形,需要投入大量成本进行翻修维护,因此硬质构筑物的设计量要尽量减少,主要放置于重点区域必不可少的位置上。
  创新,是房地产企业和景观设计公司不断进步的动力。景观设计公司的创新大多是在专业领域对空间和细部以及材料的探索。相比较而言,房地产企业的创新是由一批精英地产公司推动的,直接面对顾客的需求和销售产品进行创新,因此,在地产市场上更加具有针对性。他们的创新为自己赢得了大量的利润,并被国内众多的地产公司效仿和学习,这也符合“20-80法则”。因此,关注这些精英地产公司的创新型产品就会发现居住地产景观的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