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以为设计行业,尤其泛建筑行业(城市设计,建筑,景观)的知识系统大概就分成几大块。

  设计哲学,背景研究,设计解答,描述表达,落地实现以及法规其它。这六部分相互关联影响,脱离其他部分单论任何一个部分都是不成体系且浅显的。这六个部分每个部分单一个分支都是可以拿来研究写文章的论题,这里仅仅是略谈。
  设计哲学,这部分看起来空而泛,却是所谓设计大师的核心价值之一。什么是设计,什么是价值,什么是逻辑,创造,空间,时间,城市,生活?等等最基本的最本真的问题是一个成熟的设计师都应该时常思考探讨的。就像俞孔坚先生每次都大力宣扬的大脚革命,朱育帆先生极其重视的场所价值等等,每位设计师内心中都有其坚持的世界观。设计哲学恰如前方的灯,先照亮了方向,我们才有往下行走的可能。
  背景研究,这部分其实是科研,是我们对物质世界的了解。很多专家格物致知地发现世界的‘真’,这些‘真’是我们设计最基本的依据。生态学,水文学,GIS等等这些自然学科与社会行为学,心理学,经济学,艺术等社会学科构建了人类如何理解这个世界的知识体系,配合工程,结构,材料等工科学科就是我们这个行业需要知道的背景知识。设计师对于一块场地的理解认识,大多都基于这些科学地研究之中。不同尺度,不同背景的场地需要不同学科的背景研究作为基础。基于场地的认识,才可能开始下一步的方案。
  设计解答,这个部分就是lz问的方案设计部分了。概念,扩初,节点等等,基于场地具体情况以及设计师自己的思考后设计师给予一个设计解答。至于设计方法千千万万,每个设计师都有自己习惯以及擅长的手法。我在知乎上有过一个回答:有没有类似《城市意象》的设计方法? - 建筑 里面大概提到过各种目前比较成熟的研究以及设计方法。通过设计师的设计解答给场地赋予了新的可能,新的价值。
  描述表达,有了设计就要把设计表达出来。表达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手绘,可以机绘,可以图纸,可以模型,可以动画,甚至是说出来,每种表达方式都有其优缺点,但表达的目标只有一个:把方案传达出去,卖出去。这是设计身为商品必然的结果。然而很多时候,很多所为年轻的设计师太过于沉溺于表达手法而忘记了设计真正的价值,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画图员,他们软件样样都会,手绘比美术生都棒,但是却把握不住设计的核心价值。
  落地实现,建筑设计很多时候总是要造出来才有意义,不然跟书本,绘画是一样的。因此,如何落地实现也是设计师应当考虑的问题。在方案阶段就应该想到怎样的材料适合场地,怎样的尺度更适合人性的观感等等,这些都是为了保证设计落地后效果。施工图,现场指导等等也都是为了保证方案落地效果的。
  法规其他,这部分世界各地都有不同的规定,没能力展开。
  我提供了一个认知的框架,填满它已经需要一辈子了。至于具体的方法,每个人的经历跟阅历都不一样。我一直觉得保持住自己的独特性,多样性才是设计师的价值所在。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