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化进程及新农村建设步伐 快速推进,特有的地域文化景观受到极大的冲击和破坏。因此,在景观设计中融 入地域性元素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植物是园林中最重要的造景元素,构成不 同地区的典型植物景观特色,本文深入探索景观设计中如何利用乡土树种来体现 城市的地域文化内涵,从而创造出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城市景观。

  【关键词】:乡土植物地域性景观文化

  1 引言 景观设计的地域性,是全球化时代的重要议题。由于世界上各区域气候、水 文、地理等自然条件不同,形成了各地各具特色的地域特征,也形成了丰富多样 的乡土植物。植物既是园林景观的重要构成元素,又是地域特征的表现形式之一。 植物形象的地域性造就了地域性的植物景观。

  2 景观种植设计的地域性 植物生长有明显的自然地理差异,在不同的气候、地形等生态因子的作用下, 植物形态会不同。以气候而论,高山植物普遍低矮、近地;而热带雨林的植物终 年常绿,树木高大。由于地形的差异,生长在杭州市(市区最低海拔仅几米,山 区海拔平均为100m)的杜鹃形状较为矮小,而生长在天目山(最高海拔1700m)的 杜鹃,则高大如小乔木。 在西双版纳的傣族地区,全体都信奉小乘佛教,一些榕树成了佛教徒崇敬的 对象。在白族,很注重对“风水树”的崇拜,他们在迁居某地之前,必先植以“风 水树”,种类以大青树、合欢、滇朴、黄连木等为主。

  在侗族,为了适应自然地 理环境,人们形成了“据水田而居,以稻作为本”的传统生活模式,同时也因稻 作而形成了独具侗族特色的稻作文化。在英国玫瑰象征爱情、幸福和美好;栎树 象征勇敢坚强;棕榈象征胜利。在德国,矢车菊启示人们小心谨慎和虚心学习。 在阿根廷,刺桐花是坚贞不屈、纯洁高尚的象征,体现了阿根廷人的民族精神。

  3 通过植物形象塑造地域性景观 植物既是园林景观的重要构成元素,又是地域特征的表现形式之一。植物对地 域性城市园林景观的作用,一是通过植物形象,二是通过植物文化。植物形象和 植物文化的作用往往是相辅相成的。 植物形象的地域性造就了地域性的植物景观。北方的植物以针叶树、落叶阔叶 树为主,常有郁郁葱葱、雄伟挺拔的针叶林景观或季相分明的阔叶林景观。以常 绿阔叶植物为主的南方,常见的则是四季常绿、幽篁蔽日的植物景观。布雷?马 科斯是巴西著名风景园林设计师,他运用现代艺术语言于巴西当地热带植物,展 现了浓郁的巴西热带风情。在创作过程中,他常运用对比、统一、协调、韵律等 艺术原理进行植物高低错落搭配,并且他强调植物叶形、质感、花色、量的大面 积对比,从而突出植物的观赏特性。 园林景观的文化性,固然可通过多种造景手法体现,但植物是园林景观的基础, 而植物又根植于地方文化,有着坚实的群众基础和历史根基。因此,以植物营造 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景观是最富生命力的。

  4 结合诗歌、画理营造地域植物景观 在我国古典园林中,处处都是根据诗歌取材的植物景观。比如苏州拙政园的得 真亭旁植有几棵黑松,取《荀子》:“桃李倩粲于一时,时至而后杀,至于松柏, 经隆冬而不凋,蒙霜雪而不变,可谓得其真矣”之意。梧林幽居旁边植梧桐树和 竹子,取唐羊士谔《永宁小园即事》诗句意:“萧条梧竹月,秋物映园庐”。显 然,诗歌与植物交相辉映,才创造出具有人文特点的景观,这一点值得我们在设 计中运用。

  5 植物景观和设施景观相结合表现地域文化 植物文化的表达除了依靠植物本身之外,还需要其他因素,如建筑、山石、园 林小品等作为配景才能更完善。竹为禾本科植物,枝干挺拔秀丽,竹节坚韧硬朗, 竹叶四季常青,它象征着坚忍不屈,高风亮节的操行。中国古典园林中,常在庭 院角落,花窗之外栽植紫竹、方竹、凤尾竹等。植物与其他景观元素的关系,既 是美学的,又饱含着文化意味。亭台楼阁因植物的点缀而变得生动且富有灵性, 植物文化则在亭台楼阁的烘托下缓缓散发出来。植物与雕塑的结合,可以使无形 的植物文化变得更加直观,更易使观众领悟到其中的内涵。 植物形象被提炼出图案而运用到园林中也可以表现园林景观的文化性。例如大 明湖改、扩建过程中,始终坚持体现景区山水园林的特点、弘扬荷花文化的原则, 使新建设施与景区风貌融为一体,相得益彰。主游路两侧的花钵,由整体石块雕 刻制作而成,上部巧妙地设计成荷花、荷叶的造型,用以种植四季花卉。底座较 纤细的部分以同一块石材雕刻成盘旋的藕瓜,既起到了牢固的支持作用,又不显 得臃肿粗笨。整体设计独具匠心,融实用性与装饰性于一体,体现了大明湖的荷 花特色。

  6 植物与自然景物的组合 中国古典园林常借自然景物来凸显植物景观意境。自然界的风声、鸟语、流水、 斜阳、日光、晚霞,在古典园林中都是表现诗情画意的背景元素。松,苍劲古雅, 不畏霜雪的恶劣环境,能在严寒中挺立于高山之巅,具有坚贞不屈、高风亮节的 品格。孔子有“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著名格言。竹是“三教”共赏之 物,积淀着深厚的文化意韵。“未曾出士先有节,纵凌云处也虚心”,因此,竹 被视作最有气节的君子。将松、竹与风声相结合,借松、竹等物来听风,或在风 的情景下赏景,不仅极好地诠释了植物的“性格”,构成了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一 大妙境,还形成了中国人所特有的听风文化。梅,落叶乔木,生性耐寒,花蕾于 隆冬绽放,率万木之先。梅花神清骨爽、娴静优雅、与遗世独立的隐士姿态颇为 相契,在两宋时期,人们已经赋予梅花崇高的文化象征,仅《全宋诗》中咏梅诗 就达4700 首。“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对梅花景观最美的描 写之一。水边植梅,清浅的溪水与高洁、疏瘦的梅花形成一致的审美意向,水面 上疏朗、雅致的梅影,加上水中晴朗、悠远的月影,不仅极好地体现了梅花的美 感,而且梅花的品格在水、月的烘托中得到升华。

  7 结束语 园林植物景观流于形式,缺乏生态思想的指导;园林材料、造景手法趋同;园 林景观对城市历史、文化的表达缺失,这些都是当前我国城市园林景观建设面临 的问题。当探讨植物的应用准则、寻找植物在创建有地域特色的城市园林中的作 用机理时,发现把握植物的地域性,用最合理的应用方式发挥植物的特性,创建 以植物为主体的城市园林景观是今后城市园林建设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孙卫邦.植物与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建设[J].中国园林,2003,19(7):63.
  [2](美)R.哈特向.地理学性质的透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3]谭晓红.城市街道空间地域性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04.
  [4]余江玲,陈月华.中国植物文化形成背景[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 版),2007,10(1):27-31.
  [5]王今琪.利用地域特色创造景观个性[[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5. 浅析乡土植物在地域性景观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