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绿化、美化乡村,实现自然村庄的基础,对彻底改变农村生产生存环境,改善农产品的质量,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坚持生态优先、生态与经济双赢和保护与建设并举的绿化方针,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做好树种选择,详细规划,大力开展公共绿地的建设,完善乡村绿地系统,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提供生态保障。   

【关键词】乡村绿化的现状;乡村绿化的基本原则;树种的选择   

绿化、美化乡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实现农村生态文明的基础,在进行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要依据建设标准,结合当地实际,重视乡村绿化,把农村建设成绿色生态的农村。   

一、乡村绿化的现状   

近年来,各地通过实施速生丰产林建设、绿色通道建设、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丘陵岗地植被恢复建设等工程,在造林绿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乡村绿化率比以前有了显著提高,但是,还存在以下问题   
1、 各地发展不平衡   
由于土壤、光照、温度、水分等自然条件的差异,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历史原因,各地区的绿化水平存在不均衡的现象。有的地区达到了较高的绿化覆盖率和较理想的绿化效果,有的地区却不尽人意。   
2、 绿化的质量和档次不高,树种单一。   
由于起步晚,思想上重视不够,经济条件的限制,导致绿化的质量和档次不高,存在把绿化理解成栽树的想法和做法。另外,绿化的树种单一,不但达不到绿化、美化的理想效果,而且容易引起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所以学校、村委、街心公共场所绿化可栽植长寿高大乔木片林,也可配置以花灌木为主的小景点或绿化小品,提高绿化档次;   
3、 树种搭配和布局不科学   
在树种的搭配和布局中没有考虑到当地的自然条件及绿化现状,选择的树种单调或者搭配布局不科学,没有突出植物的季节变化特点,绿化景观不丰富,没有形成四季有绿的良好效果。   

二、乡村绿化的基本原则   

乡村绿化必须因地制宜,要与林果发展、乡村长远规划及群众文体娱乐相结合,充分利用庭院、门前屋后、公共场所、道路、闲散地、废弃地、四旁地进行绿化。   
1、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体现特色的原则  
乡村绿化要结合各村地形地貌、小气候、人文景观及群众意愿,选择适宜的树种栽植,采用多样化的绿地布局,决不千村同面,对路旁、宅旁、水旁和高地、凹地、平地等采取灵活多样绿化形式,不千篇一律,以达到绿化、美化效果,不得盲目引进或单纯追求美观而带来不应有的损失。规划时要自觉保护、发掘、继承和发展各地乡村的特色,充分展示乡村风貌。   
2、坚持绿化为主,绿化美化兼顾的原则   
乡村绿化以环村林带、主要街道和庭院绿化为主。鼓励有条件的乡村,在完成环村林带、主要街道和庭院绿化为主的基础上,建设农民公园等休闲场所;机关单位要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场地搞好绿化,不断提升绿化档次。   
3、坚持乔木为主,乔灌结合的原则   
乡村绿化要注重乡土树种,尽可能选择抗污染性强,长寿、高大的乔木树种进行“乔灌”配置“针阔”结合,公共休闲场所可设计草坪、花坛、灌木。   
4、整体协调,统一规划   
乡村绿化要根据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充分体现整体协调和统筹城乡一体化绿化的观念。要把乡村绿化规划纳入县域的城镇体系规划、乡村布局规划、乡镇的乡村布局规划等各层次的规划,乡村绿化的布局、绿化用地安排等要与各部门的专项规划进行整体协调。在编制乡村规划时,要对道路、居住区等各种绿地类型进行总体布局,统一规划。   

三、绿化树种的选择   

(一) 、绿化树种选择的原则   
1、 因地制宜, 乡土种为主   
乡土树种适应性强、长势旺,苗源有保障, 成活率高, 同时适当选择经过驯化的适生外来树种, 力求达到四季有绿, 春、夏有花, 秋季有果。   
2.选择抗性强的树种   
应选择抗旱、抗风、抗病虫害树种, 以适应乡村绿化管理粗放的特点。节约管理成本。   
3.选择根系发达、分蘖能力强的树种   
根系发达、固土、抗风沙、分蘖能力均强的树种能形成浓密群落, 繁茂的枝叶可拦截雨水, 有效减少地表径流, 防止水土流失。   
4.选择抗病虫能力的树种   
要选择具有一定抗病能力,且不会成为附近农作物传播病虫害的中间媒介树种, 防止由乡村带来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并且减少因防治病虫害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管理成本。  

(二)、绿化树种的选择(具体树种的选择可参考附录)   
1、道路绿地树种的配置:   
应以乔木为主,乔灌草结合,以求更完美的生态功能。行道树应该选择干型好、生长快、耐瘠薄、抗污性强、病虫害少的树种,如杂交马褂木、落羽杉、榉树等。在宽阔的道路上可选用树干挺拔、冠大的树种,如35、351杨、895杨;在较窄的道路则应选用树冠小的树种;在高压线下选用干矮、树枝展开的树种,如国槐、黄金柳等;在交叉路口和道路转弯处,在10m以上的空隙内不宜种植乔木或高度超过0.7m的灌木。   
2、农田林网绿化树种的配置   
农田林网应以自然走向的路、河、渠两侧绿化为骨架,在此基础上,根据网格面积的要求,考虑是否新营造林带。新造林带应与主要害风的方向垂直。主林带应在两行以上,副林带可根据用地情况确定,尽量多行。用作果园、种植园的防护林,应采用紧密结构,一般林带可采用疏透或通风结构。   
3、河、渠、堤绿化树种的配置  
河、渠、堤绿化应根据绿化地段的水位高低、水质情况选择抗风、耐盐碱、耐水湿的植物。植物的配置模式与农田林网的模式相同,为提高生态和景观效果,乡村建成区内河、渠、堤提倡采用乔灌草组合式的绿化,乡村建成区外河、渠、堤绿化多以乔木为主,易干旱缺水的地区河渠坡面上应选择耐干旱、耐瘠薄的树种。   
4、庭院绿化树种的配置   
庭院绿化是乡村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庭院绿化的范围主要是房前、屋后、宅旁。   
庭院绿化的基本模式如下:   
①、观赏型   
此类型适宜于面积特别狭小的庭院。以栽种花卉为主,间种几株乔木,花卉可选取高、中、矮种类搭配。   
②、休闲型   
此类型适合绿化用地面积较大的庭院。选择的树种应主要考虑景观生态效益,兼顾经济效益。此类型以选择高大乔木为主,灌木为辅。   
5、工业区绿化树种的配置   
工业区绿化既要满足生态功能,又要注重景观效果,创造美丽的工作环境。   
在生态功能方面应根据厂区的不同性质,对绿化有不同的要求:   
①有害气体较多的工厂内外的树木种植应以疏为主,或用矮灌木、草坪等进行绿化,以利于有害气体迅速扩散和稀释。   
②在容易发生火灾的工厂内,为满足安全和消防要求,宜选择有防火作用的乔灌木,避免选用含油脂和易燃树木。   
③噪声较大的工厂周围宜选用树冠矮、分枝低、树叶茂密的灌木与乔木,形成疏松的树群或数行狭窄的林带,以减少噪声的强度。   

附录:   
树种的生长特性及抗性是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 对气候、土壤、光照等环境因子的要求, 形成了其自身的适应性。按不同特性可分为6种。   ①抗干旱: 加杨、垂柳、旱柳、胡枝子、紫穗槐、臭椿、油松、侧柏、圆柏、毛白杨、榆、柽柳、紫丁香、金银忍冬; ② 耐盐碱: 柽柳、榆、加杨、旱柳、臭椿、刺槐、紫穗槐、国槐、杏、侧柏; ③ 耐水湿: 垂柳、旱柳、柽柳、紫穗槐、枫杨、二球悬铃木、雪柳; ④防风: 家榆、刺槐、旱柳、油松、樟子松、紫穗槐、胡枝子、柽柳; ⑤耐污染: 山皂角、刺槐、加杨、臭椿、茶条槭、榆、枫杨、黄檗、小叶杨、旱柳、复叶槭; ⑥ 耐修剪: 水蜡、紫叶小檗、侧柏、圆柏、茶条槭、榆、珍珠绣线菊、山里红、珍珠梅、黄刺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