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设计的总体要求应在工程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园林、生态学原理, 利用地形地貌造景, 还大地一个有生命的绿色通道。为此, 必须利用公路两旁的自然植物群落, 结合公路环境中人工植物群落的建立, 采用障景、借景等造景手法,多层次、大手笔的创造景观。通过植被的分割变化来衬托道路的植被轮廓线, 从而形成一条绿色风景线。文章从公路建设的环境、景观绿化设计、保护的措施等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关键词: 公路建设;景观绿化设计;设计原则、保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 公路建设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因素
1)植被的破坏
公路本身所占植被的破坏是永久的, 这一部分的损失是必然的; 另外, 在建设过程中对公路沿线及对公路两侧的取土、弃土也可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2)地形地貌的改变
严格来说, 地形地貌的改变带来的并不一定都是有害的环境影响, 但这种改变是永久性的, 所以应该特别慎重。
3)水土流失
公路建设过程中的大面积填土、取土、弃土对水土流失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使土壤肥力下降, 淤积河流、水库、鱼塘等, 使水质变差, 农田生产力下降等。
4)废水污染
施工期废水可对水环境产生污染, 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 其一为水土流失对水体的污染, 其二为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运营期的废水可以有多种来源, 其一是来自车辆的尾气中的有害物质及大气颗粒物沉降于公路的表面, 其后随降雨通过路面径流进入水体; 其二主要是由机动车的机油系统的泄漏所引起的; 其三是由突发性事故引起的有毒有害物质的泄漏。这些污染对沿线水环境会造成影响。
5)大气环境污染
施工期的沥青烟是公路建设中可对环境造成较大危害的污染因素, 运营期的汽车尾气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 运营期的大气污染还来自由汽车引起的扬尘。
二、 环境保护的措施
2.1 选定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路线
在公路线位布设与方案比较时灵活采用公路的平纵面技术指标, 合理利用地形, 就势布线, 尽量与周围地形贴切、吻合, 避免强填生挖, 以减少对天然植被和自然地表的破坏,尽量减少填挖、减少废方和借方, 借方和农田改造相结合, 把公路建设变成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促进因素。路线布设在确保其使用功能的前提下, 尽量避开环境敏感区, 并结合沿线的自然环境、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 合理布置路线, 使公路工程和沿线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2.2 利用地形, 选用合理的路基横断面型式
为了使借方和农田改造相结合, 把公路建设变成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促进因素, 在局部岗地低填方、挖方段采用沿线取土, 把路基低填方变高、把挖方变成填方, 把岗地变成更适于耕种的良田。
2.3 做好取土、弃土场设计
不良的取土弃土方式, 将会严重破坏公路沿线的环境和景观, 并影响沿线人民生产生活, 应高度重视取土方式的研究。采用集中取土方式, 利用岗地和劣质土地取土, 同时将取土和农田改造相结合。无论沿线取土和集中取土, 均预先剥离表层耕种土, 集中堆放, 取土完成后用于恢复植被。
2.4 做好施工组织设计
做好施工组织设计, 在招标阶段就将环境保护有关规定提出明确要求, 在施工完成验收时, 应按照设计文件复耕的有关要求检查是否充分落实, 把取土场临时占地的地主签字作为施工验收的一个环节, 确保复耕落实。规定施工车辆的行驶路线和方向, 本着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的原则, 防止车辆随意行驶, 造成现场植被的破坏。
2.5 做好防噪音设计
路线在布设时, 尽量离开环境敏感点远些, 例如村庄、学校等, 采取绕避措施。对于容易产生扬尘的建筑材料堆放场地要进行覆盖; 对于易于产生扬尘的工地适当洒水; 施工车辆要达到国家规定的尾气排放标准。施工营地和场地要远离环境敏感区, 严禁高噪声施工。施工期和营运期的生产、生活污水、废水和垃圾等应按照环保要求妥善处理, 防止污染水土。
2.6 施工期间的环境保护
施工时还要注意尽量保护好公路用地以外的天然植被,减少对原有自然环境的破坏, 做到文明施工。对于临时便道和施工场地, 在完工后要及时清理场地, 及时恢复植被或者复耕。
三、景观绿化设计
3.1 路基边坡及公路两侧景观绿化设计
路基边坡防护绿化, 在保证路基安全、边坡稳定的前提下, 尽可能采用经济适用的植草或者拱形骨架植草等防护措施, 在冲刷条件允许的条件下, 在河滩地路段和桥头锥坡上,尽可能采用空心混凝土六棱块植草的方式, 不仅增大绿化面积, 绿化美化环境, 改善路容景观, 而且满足了高速公路对环境保护绿化、景观及乘坐舒适、消除驾驶员疲劳及调节道路使用者视觉情绪等多方面的要求。在公路沿线的路基坡口或者坡脚以外至公路用地界限以内采用乔木、灌木和植草混合种植措施, 以形成立体种植, 充分美化绿化环境。在乔木及灌木树种、草本植物的选择上, 考虑多采用本地品种。
3.2 中央分隔带景观绿化设计
中央分隔带即具有安全运营功能, 又具有创造景观的功能。由于位于中央, 种植土较浅, 常年处于高速行驶的车流中, 风速大, 污染严重, 植物生长环境恶劣。因此, 中央分隔带景观绿化设计要结合公路断面形式, 充分利用可用的宽度范围, 尽可能的采用形式多样、高低错落的植被来分隔空间、变换过渡、美化路容和遮光防眩。中央分隔带的景观绿化设计首先要考虑安全运行功能,保证防眩遮光效果, 达到环境设计要求; 其次考虑一次性投资与日后管理养护的经济性原则; 在保证前两项功能的基础上, 尽可能的运用景观设计手法, 创造最好的景观效果。
3.3 互通式立交景观绿化设计
互通立交是高速公路重要的景观节点, 就像镶嵌在公路主线这条项链上的一颗明珠, 对提高高速公路整体景观效果至关重要。景观设计在注重互通区主线最大效果的同时, 也必须注重匝道上减速行驶的视觉效果。同时互通区的植物配置应达到两个目的: 一是引导司机判断路线走向; 二是绿化美化环境。在互通式立交范围内的空地植草绿化, 同时种植灌木;在匝道和主线的分、合流连接部附近的三角地带只采用植草绿化, 以更好地引导视线; 主线、匝道和被交道的坡口、坡脚至用地界内的绿化则同主线段, 采用草、乔木和灌木混合种植, 以更好的改善环境; 主线和匝道的平曲线内侧不得种植乔木。匝道护坡道混合种植灌木和植草防护。
3.4服务区景观绿化设计
服务区景观设计是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反映当地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服务区是高速公路特有的服务项目, 它主要解决车辆的休息、加油、修理以及司乘人员的食宿。服务区的景观绿化应首先满足其功能要求, 在停车区周围栽植高大乔木, 为停靠休息的车辆和人员提供阴凉, 在面积较大的绿地或重点地段可建亭榭、花坛等园林小品, 供司乘人员休息和观赏, 以解除他们的旅途疲劳。在树种选择上, 可采用一些较高档的植物材料和常绿树种, 其设计与一般公共绿化相同。
3.5 附属设施景观设计
主要针对道路沿线的景观小品、广告牌、指示牌进行设计。通过设置形式新颖, 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景观小品反映该处的历史文化, 合理布置广告牌和指示牌, 满足功能要求。
3.6 取土场景观设计
对于沿线大型土场, 根据环境保护要求, 予以复垦或植树。对于弃土堆, 在工程完工后给予植树, 以利于环境保护。设计中充分重视腐殖土的保护。永久占地和临时用地,都应将表层种植土剥离集中堆放, 以备将来地表回填, 恢复植被。
四、 设计原则
严格遵守各相关设计标准和规范要求, 保障交通系统的根本功能; 落实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和水土保持报告书的各项措施要求, 充分体现环境保护设计的“三同时”制度, 协调好环境保护工程设计与公路总体设计的关系。绿地植物的选择在充分考虑沿线的气候、土壤的基础上, 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植物配置上同时考虑其功能性和景观性, 尽量做到常绿树与落叶树结合、快长树与慢长树结合, 乔、灌、草相结合。注意选用季相不同的植物, 利用叶、花、果、枝条形成色彩对比强烈、层次丰富的景观, 提高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
4.1 综合性原则
以高速公路景观为基本范围, 同时考虑视线所及景观、相关风景旅游资源、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高速公路之间的关系, 确保高速公路景观建设处于良性循环状态。
4.2 安全舒适原则
高速公路景观规划首先应满足高速公路行车安全要求,通过景观规划改善行车视觉环境, 减少司机疲劳, 创造舒适柔和的行车环境, 提高安全标准。视觉安全是公路景观设计的特殊要求, 公路景观设计可以结合和借鉴城市道路景观的设计理念, 但要注重严格区分公路景观设计和城市园林设计的不同, 公路景观要更加注重自然、宏伟、大气, 在视觉要求上注重远景和宏观视觉, 不能过分分散驾驶人员的注意力影响驾驶安全。
4.3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
高速公路景观选择应采取因地制宜的方法, 做到“宜绿则绿, 重点突出”, 充分结合自然地形、地物, 利用自然条件创造景观。植物选择以乡土树种为主, 突出当地植物的景观特色, 同时也可以降低养护难度, 提高树木成活率, 减少工程造价。
4.4 追求自然、和谐统一的原则
设计的出发点并不只是构建一个新的景观带, 而意在将高速公路融于当地的乡村的环境中去, 整体风格追求自然,体现自然环境的原有特点。
4.5 环境保护原则
景观工程必须与生态性工程、环保工程同步协调, 发挥工程投资的综合效益, 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发挥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五、 结束语
公路建设项目实施将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通过环保及绿化设计使沿线的绿化美化工程满足道路交通功能的需要,改善行车条件, 使高速公路更为安全、快捷、舒适。同时给道路增添绿色, 使道路更具地域特色及观赏性, 绿化工程设计应采用突出当地人文景观及民俗特色, 简单易行又节省投资的绿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