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分析了立体绿化花艺作为一种园林绿化装饰手法在城市园林建设中的作用,从立体绿化花艺的特点、应用形式、施工管理技术要点等方面探讨了立体绿化花艺在城市公园的应用。 

关键词:立体绿化花艺;城市公园;应用 
  1 引言 
  立体绿化花艺是相对于一般立面、平面绿化植物、花卉装饰而言的一种园林绿化装饰手法。通过适当的载体,结合园林绿化色彩美学及装饰绿化原理,经过合理的植物配置,将绿化花卉植物的装饰功能从平面延伸到立面空间,形成立面或三维立体的装饰效果,在城市可绿化用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具有广泛的应用和推广意义。 
  国家建设部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明确提出,要在全国大力推进立体绿化工作,包括屋顶绿化、阳台绿化、垂直绿化、墙体绿化。鄂州市园林局已将立体绿化建设纳入了城市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项目园林绿化综合验收当中,立体绿化逐渐成为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方向。 
  2 立体绿化花艺的特征 
  (1)见效快、效果好。立体绿化花艺能迅速成景,符合现代化城市发展的需求和效率。它摆脱了土地的局限性,可移动,能快速组织成型,能在短时间内就能形成较好的植物景观效果。 
  (2)占地少、立体感好。在同等的地平面上,立体装饰要比平面绿化的绿化量大,而且还能在平面绿化无法开展或难以达到满意效果的地方,如屋顶、阳台、墙体、山体、护栏等处大显身手。 
  (3)造型灵活方便。花卉立体装饰点多以各种个性形式的载体构成基本骨架,然后配以各种花材而完成特定的景观塑造,在追求个性造景的今天,备受园林艺术设计师的青睐。 
  3 立体绿化花艺的选材 
  3.1 品种要求 
  需要选择强阳性、耐干旱、抗污染、抗病虫害、适应性强的品种。立体绿化花艺中所运用的植物材料十分丰富,既有木本也有草木;既有多年生植物,又有时令花卉。观花、观叶、观果各类植物广泛应用,根据植物材料的外部生长形态一般分为垂吊式植物和直立式植物。 
  垂吊式植物一般栽植吊篮、花槽、花钵等容器边缘,能很快的覆盖容器侧面,能有效地遮挡容器,更能充分地展示植物材料的整体美化效果,常用品种有:花叶常春藤、垂吊矮牵牛、垂吊凤仙等。 
  直立式植物一般用于花柱、大型花钵、花槽、吊篮、壁挂篮及各种造景上的配置,成为栽植组合的中心主题和色彩焦点,常用品种有:矮牵牛、四季海棠、三色堇、万寿菊、孔雀草等。 
  3.2 质量要求 
  所有植物应达到生长茁壮、枝叶繁茂、株型丰满、冠形完整、高矮一致、根系发达、适应性强,无检疫性病虫害、无机械损伤、无冻害等基本要求,并符合设计要求规格的容器苗。 
  4 立体绿化花艺施工技术要求 
  立体绿化花艺应用形式具有多样性特征,因此施工方法也不尽相同,设计与应用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是:观赏性、季相性、安全性等,结合现实环境、因地制宜。同时,还要考虑后期养护的便捷,施工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用容器种植花卉,然后将种植器悬挂在构筑物上,例如人行天桥窗台、墙面、灯杆等。另一类是用金属材料、板材焊接或绑扎作为承重骨架,在骨架上栽种花卉,例如立体造型、扎景等。 
  5 后期养护管理要求 
  5.1 浇水 
  花盆的含土量较少,储水盆容量有限,水分散失很快,为了保持花卉景观效果,浇水是后期养护管理的重要一环。浇水大体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采用洒水车供水、人工喷水,另一种是安装滴灌系统浇水。 
  5.2 施肥 
  由于花盆里的基质相对较少,提供植物生长的肥力有限,最好能浇水配合施肥同时进行,将可溶性肥料兑于水中,春夏季一周施溶一次,秋冬两周一次或将适量固体肥料施于花器中自然降解。 
  5.3 修剪 
  日常应观察延伸到路上影响游客行人的枝条、注意修剪的合理性,适当修剪可使植物枝叶繁茂、分布匀称,有利于促进分枝和花芽形成。修剪应遵循“先上后下、先内后外、去弱留强、去老留新”的原则,还要及时地摘除残花败叶,摘除感病叶片,更换感病植株。 
  5.4 补植苗木 
  城市公园人流量非常之大,花卉缺失情况时有发生。对于死亡、缺失的植株,要及时进行补植和更换,补植后应及时浇定根水并于生长稳定后进行施肥,补植的苗木,应选择用原来的品种、规格,若改变品种或规格应注意与原来的景观相协调。 
  5.5 除草与保洁 
  杂草是植物的天敌,夹杂在花卉中间不仅影响植株成长,还有碍观瞻。花盆的杂草应及时铲除,花盆内应保持清洁,无垃圾、杂物,浇水时应注意对植物叶片及花盆底部进行冲洗,洗去灰尘。 
  6 结语 
  立体绿化花艺在欧美一些园艺水平较为发达的国家运用已非常普遍。徜徉在城市的公园广场里,总会看到墙面、屋顶、阳台、建筑物、构筑物、灯杆、护栏等处的攀爬植物及吊篮、花槽、花球、花塔等,其式样繁多、色彩斑斓。 
  目前,立体绿化花艺的应用也开始在我国崭露头角,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里,它将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成为城市公园、广场绿化的又一道靓丽的风景。 
  参考文献: 
  [1] 朱新玲,黎 鹏.武汉城市圈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12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