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阐述了野生植物悬钩子的生态习性特点,根据该植物的生态习性特点,多方面、多角度说明该植物在景观造景中的应用。 

  【关键词】悬钩子;景观造景;应用 

  在许多地区,悬钩子是比较常见的野生植物类型,其适应能力非常强,叶形优美,果实可食,既可观花、观叶,又可观果,是一种较好地野生植物景观资源。 

  1 悬钩子生态习性 

  直立灌木,高1-3米;枝具皮刺,幼时被柔毛。单叶,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5-12厘米,宽2.5-5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微心形,有时近截形或近圆形,上面色较浅,沿叶脉有细柔毛,下面色稍深,幼时密被细柔毛,逐渐脱落至老时近无毛,沿中脉疏生小皮刺,边缘不分裂或3裂,叶柄长1-2厘米,疏生小皮刺,幼时密生细柔毛。花单生或少数生于短枝上;花梗长0.6-2厘米,具细柔毛;花直径可达3厘米;花萼外密被细柔毛,无刺;萼片卵形或三角状卵形,长5-8毫米,顶端急尖至短渐尖;花瓣长圆形或椭圆形,白色,顶端圆钝,长9-12毫米,宽6-8毫米,长于萼片。花期2-3月,果期4-6月。[1] 

  悬钩子是荒地的一种先锋植物,耐贫瘠,属阳性植物,山莓适应能力强,它能在各种土壤中生存,尤其是一些酸性沙质土壤更加适合山莓的生长。悬钩子常野生于山坡灌丛及荒地,性丛生,三、四月间开白花,四五月果熟。 

  2 悬钩子引种驯化 

  凡是从外地引进栽培植物或由本地、外地引入野生植物,使它们在本地栽培,这项工作就叫引种。引进来的种或品种,有的表现很好,可以直接利用,有的表现不好,常常有不服水土的现象,引种是植物在其基因型适应范围内迁移。这种适应范围受到基因型的严格制约。所谓品种的适应范围,就是这个品种基因型在地区适应性反应的反应规范。 

  原产地与引种地之间,影响作物生产的主要因素应尽可能相似,以保证作物品种互相引用成功的可能性。 

  首先要尽量保证气候相似,要强调气候中温度条件,作物品种形成和生长发育所处的环境即生态环境要尽量相似。当物种移栽在另一环境中时,在生物学和形态学等方面形成了与当地主要生态条件相适应的产生作物生态型;在温度、光照、湿度等气候条件影响下形成气候生态型;在土壤的理化特性等因素影响下形成土壤生态型;在植物与其它生物(病、虫等)间不同的共栖关系影响下形成共栖生态型。随着景观生态概念的提出,对地被植物的研究,如地被植物的种类、生态习性、适应性及推广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已成为重要工作。 

  3 悬钩子景观应用 

  根据悬钩子生态习性特征,悬钩子属于地被灌木类型。 

  3.1 地被灌木景观应用原则 

  首先,要符合植物造景的美学原则:灌木以其美丽的花朵,色彩、 叶形丰富的叶片,奇特造型而成为景观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素材。悬钩子以其独特的叶形、丰富的花色进行地被灌木造景,综合考虑了色彩之间的配色原则。 

  其次,要结合周围环境综合考虑,遵循一定的艺术原则。地被植物造景要结合周围环境运用多种手法来体现。根据植物不同的形态特征,运用高低、姿态、叶形叶色等对比手法,衬托出美的植物景观。注意植物相互间的协调,不宜将形态差异太大的灌木组合在一起。 

  再次,要符合植物的生态学原则。灌木种类不同,其生态习性也存在较大差异,如有耐阴的,有喜光的。只有充分考虑环境中各生态因子对植物的影响才能发挥植物本身的观赏价值。 

  3.2 悬钩子在景观造景的应用 

  3.2.1 做主景:悬钩子以其自身的观赏特点可丛植、群植、片植形成主体景观。选择形状大小一致、花期一致的片植悬钩子配置于宽阔开朗的草坪上,为草坪增添生机。在道路的转弯处配置悬钩子能创造良好的景观效果,既能引起地形的起伏变化,丰富地表的层次感,又克服了草坪色彩上的单调感,还能起到相互衬托的作用。 

  3.2.2 做配景:悬钩子以其形状、色彩的点缀,起到烘托主景的作用。以乔木为背景,前面栽植灌木,配置群植悬钩子作灌木得配景,具有丰富的景观和色彩的变化。悬钩子还可代替草坪成为地被覆盖植物,对大面积的空地,利用悬钩子密植,组合形成立体草坪之效果。 

  3.2.3 布置花境和花坛花带:充分利用悬钩子丰富多彩的花、叶、果观赏特点和随季节变化的规律布置花境,也可在道路两旁布置悬钩子花带,以增加色彩。 

  3.2.4 基础种植:悬钩子可用于建筑物的四周、园林小品和雕塑基部作为基础种植,既可遮挡建筑物墙基生硬的建筑材料,又能对建筑和小品雕塑起到装饰和点缀作用。 

  【参考文献】 

  [1]山梅――中国植物志[M].[引用日期2013-12-10]. 

  [2]郑朝宗,方云亿.浙江悬钩子植物研究[J].杭州大学学报,1988,15(2):196-207. 

  [3]刘建秀,等.草坪・地被植物・观赏草[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4]]浙江植物志编委会.浙江植物志[M].杭州:浙江科技出版社,1989-1993. 

  [5]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花卉教研组.花卉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