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分析文化和植物文化的基础上,通过植物本身的文化内涵、植物景观中的人文内涵和运用艺术形式来表达植物文化,对植物的文化在植物配置中的体现进行了归纳总结,进而探讨了植物文化在园林配置中的应用。 

关键词:园林植物;文化;配置;应用 
  植物作为园林的主要构成要素,在景观构成中不但起着绿化美化的作用,而且担负着文化符号的角色以及传递设计者所寄寓的思想和愿望。人们常常提到生态园林,它是生态学与园林景观设计相结合的一门新学科,是顺应时代发展,人类进步而言的,它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最高层次的体现,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每个时代所赋予的文化内涵不同,植物景观中的文化现象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园林、植物、文化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深刻的文化内涵、意境深邃的园林布局和植物配置是我国著称于世的园林特色之一。 
  1.植物的文化内涵在园林配置中的体现 
  植物本身的文化内涵,原始先民“构木为巢”,从对树木的依赖,到把树木看作“神木”的原始崇拜,进而渗透了文化内涵,尤其是以孔子为首的儒家文化中的“比德”思想对我国的造园产生了很大影响。许多人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文化修养、伦理观念等,各抒己见地赋诗感怀,极大地丰富了植物本身的文化色彩。 
  运用艺术形式表现植物的文化内容,还可以运用匾额、楹联、诗文、碑刻等形式来表现,这些手法可称为“点景”,在艺术上起到画龙点睛、点石成金、锦上添花的作用。匾额、楹联、诗文、碑刻借助语言的表达功能,能够使欣赏者从眼前的物象,通过形象思维展开自由想象,进而升华到精神的高度,产生“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弦外之音”的境界,即意境。 
  2.植物品种及文化在现代城市园林配置中的作用 
  2.1地域特色植物 
  如市花市树,它是一个城市的居民经过投票选举并经过市人大常委会审计通过得出的,并受到大众广泛喜爱的植物品种,也是比较适应当地气候和地理条件的植物。市花市树的选择首先必须是当地的乡土花木品种,其次是视觉审美上必须美观大方,宜人得体。最后还应具有积极的花木性情与文化内涵。如上海的市花白玉兰,象征一种开路先锋、奋发向上的精神;广州的木棉,素有“英雄树”美名,象征蓬勃向上的事业和生气;还有杭州的桂花,泉州的刺桐都是具有悠久栽培历史文化内涵的植物。因此,利用市花市树的象征意义与其它植物或小品、构筑物相得益彰地配置,可以赋予浓郁的文化气息,不仅对少年儿童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而且也满足了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2.2净化空气,减弱噪音 
  有些树种比较优良,能在吸收一些有毒气体的同时,减弱噪音,国内外研究表明:绿化实体结构愈复杂,减噪能力愈强。乔灌草结合的绿地,平均可以降低噪音5dB,高者可降低8~12dB。但对一些病菌的抗性就较弱,这就需要其它树种的支持。在城市绿化中,特别是工业区、街道绿化,在树种选择时考虑不同树种的生态效益,合理配置,就能使绿化实体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 
  2.5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2000年春夏季,我国北方遭受了很严重的沙尘暴,这再一次提醒人们环境的恶化及防风固沙的重要性,植物的这种能力也是由实体结构及面积决定的。绿化实体结构愈复杂,面积愈大,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能力也愈强。据资料表明,园林植物覆盖的面积大小同减少二次扬尘进而减少总降尘量的作用成正相关。 
  3.植物品种及文化在现代城市园林配置中的原则 
  在设计中讲究春花,夏叶,秋实,冬干,通过合理的配置,达到四季有景。春暖花开,迎春、白玉兰、杜鹃、樱花、桃花、海棠,姹紫妍红地点缀着缤纷的春季。夏日缤纷,叶片色彩有嫩绿、浅绿、黄绿、灰绿、深绿、墨绿等,既给人们带来阵阵凉爽,又展现出不同的个性。秋果硕硕,观果植物如冬青、石楠、野鸦椿、红豆杉、天南星,其红色或黄色的果实如宝石般挂满枝头,这时许多水果类树种如柑桔、杨梅、葡萄等更是既有观赏性又有经济性。而秋季灿烂的景色中秋叶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有红色的枫树、漆树、元宝枫、三角枫、茶条槭、鸡爪槭等;紫红色调的四照花、络石、栾树、栗树、紫叶李、青榨槭、五裂槭、天日琼花等;黄色的棣棠、蜡瓣花、紫萼、银杏、黄栌、五角枫等。冬季静好,人们对植物的观赏焦点可以转移到植物的枝干。 
  综上所述,植物文化存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与人们的物质生活息息相关,更反映了人们的价值取向、精神追求,我国植物文化实则是一种透过植物反映以人为中心的文化现象。从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既要掌握不同树种的生态习性、观赏习性和文化蕴涵,还要考虑到一定的经济价值。而且最重要的是根据环境条件,因地制宜地植物配置,应该让乔灌花草,常绿树与落叶树按一定比例进行配置,组成稳定性好、外观优美、季相丰富的复层混交群落,使植物的观赏性、生态性和经济性相结合,追求园林生态化、景观大地化的现代园林,从而使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得到继承与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