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园林绿化设计手法初探

       摘要:本文从高校园林空间的基本概念入手,探讨了环境景观绿化设计的一般性原则,并对现代高校在环境景观建设时的绿化规划设计手法做了系统的总结。

  关键词:高校园林空间;植物景观设计;生态设计;园林意境

  

  1高校园林空间的基本概念

  高校园林空间的设计是现代景观设计范畴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泛指高校、大学城或高教园区范围内具有高校景观特点的、具有重要的活动功能的一组场所空间,这种功能可以包括集会、学习、休息、交流等很多可能在高校环境条件下发生的活动类型,如浙江大学玉泉校区入口广场的大草坪,北京大学未名湖周围景观空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爱因斯坦雕塑草坪等[1]。

  随着我国新一轮的城市建设的开展和设计中对于人文精神的重视,植物材料在众多园林设计要素中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尤其是近几年国外园林设计概念的引进、景观生态学在我国的兴起等,使得园林植物不再是建筑的陪衬和附属物,而是以其丰富多彩的形体、色彩、质地等成为景观构成中的主角。在我们的绿化设计中考虑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植物的优点,为人类提供丰富而又具有内涵的场所,就将是我国未来城市环境景观建设的重点。

  高校园林空间的设计实际上只是景观设计的一个方面,对于高校园林空间的绿化规划设计也要在基于现代景观设计对于景观概念理解的基础之上进行。现代景观设计理论认为:景观是一个复合体,对于景观的理解应该包括以下几个层面的内容:①中国传统园林理论对于“风景园林”概念的理解;②物种栖息地;③文化符号类型集;④动态的过程。对于景观概念的理解是我们确定高校园林空间绿化规划的目标和原则的依据与出发点[2]。

  2高校园林空间绿化规划设计的目标与原则

  景观设计的第一要义在于为人类提供舒适、安全的生存环境,而高校园林空间的绿化规划除了要满足这个目标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在此基础之上为师生提供一个宜人的教学、学习和教学互动的环境。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高校园林空间绿化规划设计要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2.1生态设计的原则

  生态设计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结合高校的具体特点,将各种园林景观要素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健康的“水-气-土壤-生物”生态环境。设计上应该坚持以植物造景为主,乔、灌、地被多层次复式绿化,突出生态群落的观点,注意采用物种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的措施来保证高校景观的稳定性,注意生态环境建设和功能建设同步进行。

  2.2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不同人的心理和行为,使不同的人群都能在整个环境中找到一个适合自己不同行为的园林空间在不同类型的景观空间中充分考虑其相应的设计禁忌,如选择植物的类型与人的健康需求,绿地的质感属性与人的心理调节等,以满足各种特殊人群的需要。

  2.3文化性原则

  高校的校园文化特色是设计要着重突出的内容,充分挖掘校园环境特色和文化内涵,通过对高校丰富历史底蕴的挖掘,突出校园景观的文化特色,体现场所精神,陶冶学生情操并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即在进行高校主题场所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对于景观复合体的教育机能的把握和体现。

  2.4经济性原则

  主要指在规划过程中考虑建设时的经济投入和建成后养护管理的经济投入及经济效益。在设计上主要考虑因地制宜的进行景观建设,尽可能少的对现有场地进行大规模的施工,同时还要主要远期和近期结合,以确保工程设计最终符号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目标。

  2.5统性原则

  现行的国家绿地分类标准时基于城市公园和城市绿地体系的角度进行定义的,其中并未对高校园林绿地的具体属性进行明确的分类。但是,高校绿地的内容可能是多样的,如可能包括专类公园绿地,也肯能包括生产绿地,还肯能有接旁绿地、防护绿地以及师生生活区的居住绿地等,因此,高校园林绿地的设计是一个系统性的绿地规划,除了要协调各种绿地的比例、布局关系外,还需要考虑绿地服务功能的系统性,为高校的教学生活提供系统性的服务功能是高校园林空间园林绿化的重要内容。

  2.6其他原则

  除主要上述原则外,在设计上还要注意以下其他的原则,诸如景观的可达性、艺术性等原则。高校园林空间的绿化必须具有必要的生态功能和优美的环境才能起到应有的功能,植物材料的选择和配置,要结合高校园林空间的特点,突出美学特点,使人赏心悦目,以充分发挥绿地的美化功能。

  3高校主题场所植物景观设计的基本手法

  3.1功能区植物配置方法

  校园各功能区的植物配置因依据科学性、艺术性的原则,树立植物造景的观念。首先进行场地分析,对场地上的温、光、水、风、生物等进行整体分析,其次考虑人如何在这块土地上活动,分析、评价土地的适宜性,然后适地适树,运用美学原理,对树木花草进行合理搭配充分利用对比、烘托、均衡等艺术手法,平面绿化与垂直绿化相结合,杜绝苗圃化、造林化的种植方法。现将校园主要区域的植物品种的选择及配置方法分述如下:

  (1)校门入口区:该区域地段具有瞬间人流量大、与校外空间联系密切以及在校园内处于重要位置的等特点,在功能上主要是满足人流、车辆的集散,对于突出整个校园的风格面貌、文化特色等都有着重要意义。植物配置因简洁、明快、开阔、大方、自然,突出和烘托高校的文化氛围。门前设有广场的校园,植物配置应该更加注意竖向与横向的对比,植物药低矮整齐,可布置成大面积的草坪,也可用花灌木及宿根花卉布置成大型花境,设立重要景点作为门前区的主景。另一种布置方法是从校门口到教学楼中央大道上可选用树型较好的落叶乔木或常绿乔木,用行道树构成宽阔的绿色通道,使环境显得安静、严肃。我们在处理湖南城市学院朝阳校区主入口时,将两种布置形式有机地结合,既处理好了地形高差的错落,同时也充分展示了明快、开阔的自然景观。入口景观,横断面上,以花镜为中心,由低向高,分别以花镜-灌木球-小乔木-大乔木构成。纵断面上,为营造开阔的视觉空间,仅以灌木及灌木球来丰富空间,加上本来场地的高差所设计的多级台阶的分割,使整个视觉景观通透却不单调。道路两侧小乔木-八月桂和其背后的大乔木-香樟作为通向主教学楼的绿色通道的主角,图1

  让这个通道显得安静,严肃。通透的视觉,多级的台阶,高大的行道树,让人一进入校园就感觉到整个校园严肃、活泼的文化底蕴。(图1)                    

  (2)教学区:教学区是学校的主体建筑群区,也是校园绿化的精华所在,许多重要景观都集中于此。此区的植物功能上应形成幽静美丽的环境,不影响室内的通风采光,在校园平视或在楼上俯视,都能取得最佳观赏效果。绿地植物造景宜采用自然式的布局,水池中种植水生植物,岸边可种植藤本植物形成倒影。水体面积较大的空间可布置成自然式的微地形景观,以草坪为基调,点缀树姿优美的乔木。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一面临人工河,我们利用水生菖蒲等多种水生植物、旱生鸢尾、垂柳等植物,采用缓坡入岸把建筑、绿地和水体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图2)。绿地内的花架旁应种植紫藤、葡萄、凌霄等攀援植物,形成绿荫花廊。亭榭四周可布置龙柏等常绿树。配置腊梅、梅花、碧桃、紫薇、枫香、红枫等,使季相变化明显,丰富空间内容。适当种植合欢、三角槭、栾树等用以遮荫和创造一种幽静的环境。也可用大叶黄杨、小叶女贞等常绿灌木,围成半封闭的空间,宜于学生学习、乘凉。此外,绿地内

  应广植花灌木,花开不断。该区域校园大道、图2                           

  运动场地相邻部分可用桧柏、大叶女贞等构成高篱,起到防尘、防噪的隔离作用。

  (3)生活区:该区的绿化功能是创造安静、卫生的环境,便于学习休息。同时还应该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及学校运动场普遍紧张的状况,留部分活动区。植物配置的原则应简单、实用、抗破坏,采用自然式与规则式相结合。如沿宿舍四周砌筑花池,种植一些低矮的花灌木,如金钟花、含笑、海桐、龙柏球等,既不影响室内通风透光,又具有美化效果。楼前有较大场地的宿舍区,可种植树冠较大的落叶乔木,既便于学生在大树下活动,还可遮阴。纳凉。在楼墙适当位置可种植爬山虎等攀援植物,增加立体绿化面积,也可起到防晒、降温的作用。由于宿舍区人流集中,活动频繁,管理不便,不宜种植草坪及珍稀植物。例如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长沙校区的宿舍区内,以杜鹃、小叶女贞等绿篱围合绿地空间,绿地内种植南洋楹、合欢、马褂木等树冠广阔的落叶树,夏季遮阴效果良好,开花时节景观丰富,冬季落叶后不遮挡宿舍采光。在地形有较大落差的挡土墙前种植常春藤、云南黄素馨等攀援或垂吊植物形成良好的立体绿化效果。

  (4)校园道路:校园道路通常分为主干道、支道和绿地小径。主干道绿化应以遮阴为主,支路小径。主干道绿化应以遮荫为主,支路、小径以美化为主。主干道行道树可选用水杉、银杏、广玉兰、合欢、栾树、楝树等落叶乔木,短距离的重要路段也可选用雪松、塔柏等常绿乔木。道路外侧应留有带状绿地,配置地被植物或花灌木,以打破干道的规则平直。支路及小径的路旁绿化应活泼有变化,根据路段不同可分段种植不同品种,组成不同的景区。一般选用常绿树与花灌木,也可用常绿树与花灌木间植,如桧柏与红叶李,龙柏与蔷薇等。绿地中的植物种植多为自然式,也可孤植、对植、群植,既具有观赏性也有引导、分隔的作用。

  (5)体育活动区:该区的绿化功能是创造开阔、卫生的环境,便于活动。此区是师生休息、游乐的中心,植物配置的原则应简单、实用、抗破坏,采用自然式与规则式相结合。如运动场地采用耐践踏的草坪,沿运动场四周砌筑花池,种植一些低矮的花灌木。较大场地的外缘可种植树冠较大的落叶乔木,便于学生在大树下活动、休息。

  3.2植物配置及树种选择

  高校园林空间植物配置的目的是构成高校景观的主题,它除了要起到保持、改善环境,满足居住功能等要求,还需要起到美化环境,满足人们游憩的要求。高校园林空间绿化时植物配置还应该以生态园林的理论为依据,模拟自然生态环境,利用植物生理生态及园林美学的原理,进行植物配置,创造上中下组合的立体组合绿化群落,保持植物景观的稳定性与多样性[3]。

  3.2.1布局空间处理

  高校园林空间除了中心绿地和主题景观场地外,其他大部分都分布在建筑物前后,其布局大都以行列式为主,形成平行、等大的绿地,狭长空间的感觉非常强烈,因此,可以充分利用植物的不同组合,打破原有的僵化空间,形成活泼、和谐的空间。根据植物的生态特性,可分为:

  ①适合于作上层栽植的植物:

  落叶乔木:银杏、合欢、栾树、悬铃木。

  常绿乔木:樟树、广玉兰、杜英、大叶女贞、雪松、侧柏。

  ②适合于作中层栽植的植物:

  适合于林下遮荫条件下的植物:连翘、红瑞木、金银木、麻叶锈线菊、棣棠、八角金盘。

  适合于林下半荫或全光照条件下的植物:紫荆、珍珠梅、红叶小檗、铺地柏、山茶、杜鹃。

  ③适合于林缘或疏林空地栽植的植物:西府海棠、紫叶李、紫薇、丰花月季、榆叶梅、锦带花、迎春、牡丹。

  ④适合于作下层栽值的植物:金银花、扶芳藤、白三叶、草坪草、铺地柏、常春藤、吉祥草、鸢尾。

  3.2.2线性空间规划

  线性空间是指校园中位于水边、草地边缘、差距边缘等线状空间地段,植物配置时可以利用植物林缘线的曲折变化,林冠线的起伏变化等手法,使平行的直线条融进曲线。突出林缘曲线变化的手法有:

  ①在灌木边缘栽植花灌木:利用花灌木矮小、枝密叶茂如郁李、金钟花、火棘、迎春、棣棠、木瓜海棠、贴梗海棠等植物密栽,使之形成一条曲折变化的曲线。

  ②孤植球类点缀边缘:在绿地边缘挑出几个孤植球,增加边缘线曲折变化。突出林冠线起伏变化的手法有利用尖塔形植物如水杉、龙柏、桧柏等,此类植物构成林冠线起伏变化较强烈、节奏感较强;选用地形变化,使高低差不多的植物也有林冠线起伏变化,这种变化较柔和,节奏感较慢。利用不同高度,植物不同树冠构成的林冠线起伏变化,一般节奏感适中。

  3.2.3植物季相变化

  高校园林空间是师生一年四季生活、学习和憩息的环境,植物配置应该有四季的季相变化,使之同高校春夏秋冬的教学生活节律同步。设计上应该注意植物景观的季相变化,使之产生春则繁花似锦,夏则绿荫暗香,秋则霜叶似火,冬则翠绿常延。如春以樱花为主附以玉兰;夏以紫薇为主附以棣棠;秋以石榴为主并配以红枫;冬以腊梅、水杉为主并穿插山茶。整体以银杏及大叶黄杨相互连接,既满足了景观要求,四季皆有景,景景有不同,又紧扣了四季主题。

  3.3局部空间的意境营造

  园林空间意境是高校环境景观教育机能的重要内容,恰当的场所意境可以更好的促进教学的效果。高校园林空间中的意境可以借助于山水、建筑、植物、山石、道路等来体现。但园林植物产生的意境有其独特的优势,这不仅因为园林植物有优美的姿态、丰富的色彩、沁人的芳香、美丽的芳名,而且园林植物具有生命的活机体,是人们感情的寄托[4]。用园林植物创造意境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利用优美的姿态创造意境,如苍劲古松表现坚强不屈;青翠竹兰表现气节虚心;傲霜寒梅表现不畏强暴、无所畏惧。

  其二,利用丰富的色彩创造意境,如白花表现宁静、柔和;黄花表现朴素;红花表现欢快、热烈。

  其三,利用沁馨的芳香创造意境,如桂花表示甜香;兰花表示幽香;含笑表示浓香;梅花表示暗香;荷花表示清香。

  其四,利用美的芳名创造意境,如合欢表示和谐;桃花、李花表示桃李满天下;桂花、杏花表示幸福等。

  4结语

  现代高校不仅是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所需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而且是城市创新的节点和窗口。高校园林空间的绿化规划设计不仅要创建有形的校园,更要营造无形的的校园,创造自身特有的环境氛围,即应充分考虑学校和校园环境的特点以及校园绿化的生态结构,达到理性与感性的融合,并通过空间、功能、意象的转换使新时期的大学校园景观更加丰富并有自己的特色,这对于我们创造更为人性和高效的育人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郭忠臣,孙彪,园林绿化种植设计初探,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J],2005(12):152-153;

  [2]肖运成,校园绿化与植物造景,安徽农业科学[J],2006(34):5232-5234;

  [3]侍重莲,韩秀田,绿化规划设计研究,现代商贸工业[J],2006(34):290-291;

  [4]贺建明,居住区绿化规划设计探讨,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J],2003(11):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