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园林绿化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改善生态环境、美化生活、增进人民身心健康、创造良好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是城市文明化的重要组成。搞好园林绿化建设是城市建设的需要、市民的需求,有效地改善了城市面貌和城市环境,进一步提高了城市品位和投资环境。如何开展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一些自己看法。
关键词:园林绿化;施工;管理
  1 城市园林绿化的背景及作用分析
  1.1 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
  城市园林绿化通过人工重建生态系统和模拟自然的设计手段,不仅对城市原有自然环境进行合理维护,更对自然环境再创造,使园林植被这种能够塑造自然空间的资源在城市人工环境中合理再生、扩大积蓄和持续利用。经过工业化、城市化急速的发展,人们突然发现身边的环境已经变的如此恶劣,生态失去平衡,大自然饱受蹂躏,空气、水、土壤遭受污染,动植物灭绝,森林消失,水土流失,沙漠化,温室效应等使人类生活品质下降,各种“城市病”随之而起威胁人的健康。这些促使人类觉悟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我们必须从工业化的“大跃进”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道路转变,建设园林城市可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维护生物多样性。
  1.2 传承民族文化,打造城市品牌
  文化是衡量经济和技术进步的真正尺度,只有文化的发展,才能进一步带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由于园林更贴近人的生活,承载着大量历史文化的积淀,反映当地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建造园林所用材料,如植物、山石等更具有地方特色,因而更有利于产生具有民族化、地方化的效果。但由于城市和建筑的标准化和商品化,使建筑和城市特色逐步消失,城市面貌千篇一律,文脉难以继承,这是一种文化的失落。中国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特点,在发展过程中又产生了许多不同的地方流派和民族风格,对东亚国家和欧洲的园林曾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这些传统特色要很好地继承和发扬。随着时代的前进,创作具有时代精神,符合现代人生活需要,又具有民族的、地方的文化特色的园林,是时代对园林工作者的呼唤。
  1.3 促进城市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又会促进经济的发展。城市是人口大量聚居的地方,城市生态环境的好坏,对市民的身心健康影响至深。因此,园林城市的建设也越来越重要,绿化植物具有调节气候、减少噪音、吸收有毒有害气体、涵养水源等生态功能,因此,城市园林绿化对推进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同时,倡导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氛围,完善相关的法治建设,可以促使人们重视生态建设,更好地抓好城市绿化工作。
  2 如何有效地进行城市园林绿化施工管理
  2.1 城市园林规划、设计技术
  2.1.1 生态系统设计。城市园林应以人、生物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为基础,要促使城市健康、安全、可持续发展,调整人类、动物、植物等的良性循环,使城市生态系统运行更加高效和谐。
  2.1.2 区域设计。21世纪城市园林绿化要突出区域特征,强调改善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环境,实现城市区域社会、经济、环境和空间发展的有机结合,绿地规划要符合生态性、生物多样性、野郊休闲性、人居环境舒适性和可持续利用性,要扩大到整个城市区域范围,建立城郊结合、城乡一体化的绿地生态系统。
  2.1.3 城市主题文化设计。通过城市绿地植物与景观系统的结合来实现城市总体形象的整合、塑造和强化,建设有文化底蕴、形象鲜明的特色城市。城市园林绿化始终和艺术互相浸润,相互影响。
  2.2 植物景观配置技术
  2.2.1 了解本地自然条件和植物特性。如气候特征、土壤理化性状、光照强度、湿度等;植株高度、绿色期、开花期、花色、适应性等,遵循植物生长原则,可以通过改造植物适地和改地适植物。
  2.2.2 根据绿地不同性质和功能选择植物,合理配置。
  2.2.3 因地制宜设计高度。上层乔、灌木分枝点较高,种类较少时,下层地被植物可适当高一些;种植区面积较小时,要选择较为低矮的种类;花坛边缘选择一些更为低矮或蔓生种类,会更加衬托出花的艳丽。
  2.2.4 季节、色彩搭配要协调。植物搭配要注意色彩的变化和对比,具有丰富季相变化。如落叶树下可选一些常绿植物,如麦冬、葱兰、沿阶草等。
  2.3 城市园林培育管理技术
  科学地培育管理能够减少病虫害,改善环境条件,保证绿地植物健康生长,达到城市绿地规划设计的目的。健康良好的城市园林绿化标准是:
  ①植物枝繁叶茂,生长健壮,无病虫害。②树形丰满美观,人、动物、车辆对植物损坏极少。③高大乔木不与架空线发生干扰,分枝较高,无阻挡车辆、碰伤人头、妨碍司机视线现象。④保持植物周围土壤疏松通气,植物基部无污染物。
  城市园林绿化施工管理作为改善城市生活质量、美化市容市貌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充分利用园林绿化植物,以及科学、合理的艺术手段,模拟自然生态系统,构建层次多元、结构复杂、生态多样、功能最优的绿地生态系统。良好的城市园林环境能改善人体生理健康、心理机能和精神状态,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