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防治荒漠化,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现有植被,通过人工诱导方式恢复路域生态环境,加速植物的自然演替,防治水土流失、构建稳定的行车生态环境、快速有效地治理荒漠化和恢复因修公路和铁路而破坏的植被。
关键字:荒漠 公路 绿化 途径 方法

中国人多地广,拥有的国土面积在世界前列。由于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给国家和社会造成巨大的损失,甚至危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据统计,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从20世纪70年代占国土面积的22%扩展到90年代得38%,每年全国土壤流失造成的经济损失达50亿元以上,相当于从全国耕地上刮去3mm厚的肥沃表土。而土地荒漠化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亦高达540亿元。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我国政府对水土流失力度正在加大,并采取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如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利用乔、灌、草三结合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在这个措施中草本植物尤为重要。草本植物生长快,是灌木、乔木在恶劣环境中生长的先锋植物,否则很难建成稳定的生态环境、快速有效地治理荒漠化和恢复因修公路和铁路而破坏的植被。

  1、荒漠化半荒漠化地区自然特点

  荒漠化半荒漠化属于欧亚大陆东部温带季风大陆气候。气温随着纬度的增高和地势的缓慢抬升而由南向北逐渐降低。年平均气温为8.0~14.5°C,年降水量小于400mm,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极其不均,夏季6~9月降水占全年的70%~80%。土壤主要为棕钙土、灰钙土、灰漠土、黄绵土等土质,主要特点是母质的石灰含量高,腐殖质层很薄,结构性差,有机质含量为0.3%~1.5%,土壤溶液呈碱性至强碱性反应,Ph值大于8.0。植被为旱生、超旱生半灌木荒漠、灌木荒漠、荒漠化草原、草原化荒漠。

  2、荒漠化半荒漠化地区高等级公路绿化意义

  2.1 高等级公路绿化现状分析

  由于荒漠化半荒漠化地区地理环境的特殊性,高等级公路、高速公路路基一般比较高、地形开阔,空气对流快,在迎风坡地段冬季气温很低,常常会造成树木冻伤而死亡,同时也造成地温回升慢。与普通公路相比,总的说来,其特点是:冬季严寒,夏季高温,春季干旱,土壤贫瘠,建筑垃圾较多,污染严重。特别指出的是,由于该地区的高等级公路一般盐碱化严重,需要结合盐碱地造林和抗旱造林同时进行。

  从保护环境改善景观和增加稳定性的角度出发,现在高等级公路绿化和景观已经受到了建设单位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有关公路绿化环保部门就开始做绿化工程设计,目前发展到在公路工程开工前就开始对生态恢复和环境影响进行评估论证,专门对绿化和景观进行系统的设计。同时公路绿化水平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喷播技术等新技术、新工艺已经在公路绿化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实践也表明:公路绿化与工程建设相结合,可以增加公路稳定性,改善环境,是公路路域环境恢复与生态治理的有效手段,节约了工程治理建设资金,防治了水土流失,提高了公路畅通行运输经济和社会效益.对于一些绿化的难题,如:湿陷性黄土地区、盐碱地、岩石边坡、特殊土壤条件下的种植防护先进技术在相关的单位努力下也已基本完成引进、消化、吸收和改进过程,公路绿化部门也在积极研究适合该地区公路绿化的新技术新方法,在植物材料方面拓宽植物在公路路域的应用范围,突破单一模式充分利用当地植物实现路域生态植被恢复快速化和立体化。

  2.2 荒漠化半荒漠化地区高等级公路绿化的意义

  2.2.1 以人为本,满足人们对高等级公路行车环境的要求

  在高等级公路上,川流不息的车流给司机的精神造成高度的紧张,千篇一律的设施使司机感到枯燥、乏味,这给安全埋下了隐患。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及生活环境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人们的出行不再是满足于位置转移的心态,而是要求在出行办事的同时能尝试到轻松的感觉。也就是要求高速公路的运行空间环境应该是高质量的,既要求在满足安全、快速、便利的同时,又要求做到美观漂亮。为此,公路建设在注意道路的安全性、可驶性、便利性和耐久性的同时,要引入环保、美化、人文的概念。

  2.2.2 防止水土流失保持水土

  由于该区域的自然特点,在长期遭受雨滴和表面径流的侵蚀和冲刷便会发生黄土湿陷性现象,很容易造成高速公路边坡的水土流失,进而造成路基和边坡的塌方而影响路基的稳定和行驶车辆的安全。

  2.2.3 生物固坡,稳固坡面

  降雨和表面径流冲刷带走的泥沙最终淤积于涵洞和路面两侧的排水沟,使排水沟系统受阻。生物固坡起到稳固坡面,防止淤泥堵塞排水沟的作用。

  因此,各类绿化植物对公路边坡进行生物固定,建立生物防护体系,不仅能美化环境,增加绿化面积,而且防止水土流失,起防尘降温、稳固坡面和不受侵蚀等保护作用,对公路的正常运行和交通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荒漠化半荒漠化地区高等级公路绿化实现途径、方法

  3.1 荒漠化半荒漠化地区高等级公路绿化模式演替

  在理论上,从十年前的“单一种草理论”演变到目前“乔灌为主、草本为辅”以及“草灌相结合”;从以前的完全意义上的“人工建植植被”演变到现在的“尊重自然,恢复自然”。

  3.2 荒漠化半荒漠化地区高等级公路绿化实现途径、方法

  高等公路的绿化包括中央分隔带,立交区、收费站、隧道进出口、两侧绿化带、路基边坡、碎落台、取弃土场等全路域的绿化和管理养护。重点是中央分隔带、立交区、管理所、收费站的绿化。

  3.2.1 中央分隔带的主要目的之一是防眩作用,由于高等级公路的中央分隔带一般较窄,不宜种植高大乔木,应选低矮乔木、花灌木、灌木、花卉等。栽植方式有株行栽植、株间栽植、变换栽植等。选用品种侧柏、刺柏、黄刺玫、丁香、榆叶梅、连翘、月季等。

  3.2.2 立交区、管理所、收费站等附属设施的景观设计也需要综合考虑,一般为园林化要求高档次,设计风格多样化;随着高等级公路投资和管理体制的改革,高速公路附属设施集服务、休息、娱乐于一体,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附属设施的景观设计要满足行车需要和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的多重要求,要具有亲切感,要表现出地域特点等。适应本地区园林植物有油松、落叶松、刺柏、侧柏、国槐、刺槐、泡桐、旱柳、垂柳、桃树、杏树、红叶李、紫穗槐、紫叶小檗、小叶黄杨、大叶黄杨、金叶女贞、柠条、连翘、迎春、黄刺玫、丁香、牡丹、芍药、月季、紫薇、紫花苜蓿、草木樨、红豆草、黑麦草、冰草等。

  3.2.3 两侧绿化带、碎落台保持高等级公路的线性美、联贯美、选择形体美易成活、速生的乔木或藤本植物,在保持整体景观统一的前提下,可在形式上有所变化,使其能够更好地结合各路段的环境特点,丰富路景。栽植方式有沿线型株间、株行栽植。选择植物有油松、落叶松、刺柏、侧柏、国槐、刺槐、旱柳、垂柳、河北杨、常青藤、爬山虎等。

  3.2.4 路基边坡:生物防护措施结合工程措施(六边形植草孔、菱形、拱形骨架)形成“草灌结合”的防止水土流失,稳固坡面和不受侵蚀等保护作用的防护体系。草灌木的选用紫花苜蓿、草木樨、红豆草、黑麦草、冰草、紫穗槐、红柳、柠条等。生物防护措施选用方式单一草本植物(植草、铺草皮),单一灌木(穴播、植苗),草灌混交(穴播、植草植苗),或者利用新型快速绿化措施进行液压喷播等方式。

  结束语:土地荒漠化防治既需要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参与,更需要从制度、政策、机制、法律、监督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好资源、人口、环境之间的关系,促进荒漠化防治工作的健康发展。荒漠化半荒漠化地区高等级公路绿化增加公路稳定性,改善环境,是公路路域环境恢复与生态治理的有效手段,节约了单一工程治理建设资金,防治了水土流失,提高了公路畅通行运输经济和社会效益。对于一些绿化的难题,如:湿陷性黄土地区、盐碱地、岩石边坡、特殊土壤条件下的种植防护先进技术在相关的单位努力下也已基本完成引进、消化、吸收和改进过程,公路绿化部门也在积极研究适合该地区绿化的新技术新方法,在植物材料方面拓宽植物在公路路域的应用范围,突破单一模式,充分利用当地植物实现路域生态植被恢复快速化和立体化.

  参考文献

  1、王文智,京石高速公路绿化浅谈[J]。中国园林,1997,(增):113~115。

  2、李睿煊,李斌成,高速公路绿化设计初探[J]。公路,1997,(4):36~39。

  3、李小明,刘高林,高等级公路绿化有关问题的讨论[J]。公路,1996,(3):3~5。

  4、赵金融、孙立达、朱金兆,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灌木。中国林业出版社,1988,10

  5、王玉太、王维平,浅谈公路建设的水土流失原因及其防治措施[J]。水土保持通报,1991.19(1):61-62

  6、李转德,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J]。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2003.3(1):19-22

  7、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我国沙尘暴发生情况及防治对策[J]。环境保护,2001(4):19-20

  8、张新时,荒漠化防治必须要有针对地采取措施[J]。人民日报,2003-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