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具体分析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原则,提出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策略,介绍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需要注意的事项,以期给生态园林设计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生态; 园林设计; 植物配置;

  生态园林能够继承与发扬传统园林的经验,按照生态学的原则,构建全面科学的植物群落,形成人、物联系的新局面,获得生态、科学、文化之美。在生态园林建设中植物的合理配置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在生态园林设计中要坚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结合生态学原理合理配置植物,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推动各种植物群的协调有序配置,通过运用不同植物之间的特点推动园林生态绿化的可持续发展,进而提高生态园林设计水平,为建设美丽的生态园林环境提供帮助。

  1 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原则

  1.1 乡土特色和生态效益原则

  长时间生存在本地区且保留下来的植物种类即乡土植物,乡土植物已经非常适应当地环境,并且成为了最适合本土种植的特色植物。为了加强生态园林的设计效果,在植物选择中要将乡土植物作为首选,适当地引入外来树种,植物景观设计中要坚持生态学原则为指导思想,以凸显自然、维持生态平衡作为宗旨,坚持人与自然共存及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实现平面上系统性、空间上层次性及时间上相关性的目标。

  1.2 统一性原则

  对园林植物而言,由于植物类别不同,形态、色彩、线条等都会有所不同,如果不能进行合理配置,将会影响生态园林的整体设计效果。所以,要利用植物与其他素材之间的良好融合,充分满足园林需求,符合植物生长习性,达到园林艺术审美标准的前提条件下,运用不同构图方法,打造不同的园林空间,从而创造不同类型的园林景观,符合人们观赏游玩的要求。

  1.3 均衡性原则

  不同的植物色彩、形态会给人带来不同的视觉冲击力,并且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在生态园林设计中。要求各种植物在体形、数目、色彩、质地、线条等方面权衡比较,以求得景观效果的均衡感。比如色彩简单、体积小、质地柔软的植物会给人们带来轻盈的感受;而色彩鲜艳、体积大、质地粗厚的植物会给人们带来厚重感。为了呈现良好的植物配置效果,需要均衡配置植物的色彩、体积、形态,充分结合环境特点,合理配置不同植物种植面积。

  1.4 多样性原则

  遵循自然界植物群落的发展规律,满足数量和多样的要求,在创造植物景观时,最重要的一个原则是“没有量就没有美”。在保证植物数量的基础上,加入群落物种种类,构建错落有致的群落层次,为生物多样性、改善绿地系统带来较大的帮助。

  2 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方法

  2.1 充分考虑植物的生长特性

  园林植物与环境互相作用,在研究生态园林植物配置中,要了解园林植物的特性及生活环境与园林植物之间的关系。一般情况下,植物之间相互影响关系较小,但有些植物栽植在一起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例如金盏菊与月季种在一起,能有效地控制土壤线虫,使月季茁壮生长;红瑞木与槭树、接骨木与云杉、核桃与山楂、板栗与油松等栽植在一起都可以互相促进生长。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植物不能栽植在一起,这部分植物具有十分显着的互相影响。例如桧柏与梨、海棠栽植在一起会使后者患上锈病,导致落叶落果。结合园林绿地建设情况,充分考虑物种生态特点,将其看做合理选择物种的前提条件,减少物种之间的竞争,建立科学合理的群落结构,使不同物种之间进行相互补充,在充分运用环境资源的情形下,使城市园林景观更具观赏性,提高居民幸福指数。

  2.2 植物色彩的搭配

  植物配置中色彩搭配作为非常关键的一部分内容,包含单一色调的搭配、双重色调的搭配、多重色调的搭配及类似色调的搭配等形式,单色搭配的原则具体运用到大面积的园林设计中,此种色彩搭配的形式需要大面积的色调景观,从而促使观赏者在生态园林景观中获得开拓的眼界,但此种色彩搭配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因面积过大易显得单调,若在大小、姿态上获取变化,景观效果会更好。双重色调的搭配方法就是补色配合,例如植物配色中红配绿作为主色彩搭配,会给人醒目的感觉,大面积的草坪上配置少量红色的花卉,可以呈现鲜明的对比效果。多重色调的植物配置在一起会给人生动、欢快、活泼的感觉,通常在布置节日花坛时,常用多种颜色的花卉配置,以营造欢快的节日气氛。类似色调的搭配,用于生态园林设计中一个空间向另一个空间的过渡阶段,给人柔和安静的感觉。

  2.3 结合植物季节变化进行配置

  伴随不同季节的变化,会使不同植物的叶子、花色、果实及形状产生巨大的变化,在不同季节中植物会表现不同的形态,将会给人们提供不同的视觉与心理感受。生态园林植物配置中,要结合植物的季节性进行配置。比如北方春天来临比较早,秋天来临比较晚,气候的变化会影响植物颜色的变化;春夏季节枫树是绿色的,而跟随季节的改变,枫叶的颜色也会逐步改变成黄色或红色。因此,在植物配置中,要充分考虑植物颜色变化,从而保障植物配置的良好效果。

  2.4 自然配置

  现代生态园林设计与建设过程中,需要在形态、颜色及高度等方面进行配置,通过灵活运用植物层次感,展示不同的画面感。因此,为了防止在生态园林设计中搭配观感效果不佳的植物,就需要高度重视植物之间的均衡与协调性,乔木、灌木、亚乔木、草、花、地被的搭配,在充分满足植物生长的条件下,实现留白,进一步提高生态园林的层次感,丰富植物配置形式。在植物配置中,要严格按照地形的差异,运用多种自然配置的方式,通常包含孤植、丛植及群植3种配置方法,在设计中要严格按照植物特点,加强园林植物配置的错落感,提高植物配置的层次感。

  2.4.1 孤植。

  孤植是指在空旷地上,孤立地种植一株或几株同种树种,紧密地种植在一起,表现单株栽植效果的种植形式。生态园林设计中通常选用树形高大、枝叶繁茂、树冠开阔的植物种类,既有遮荫效果,又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孤植还能营造单一的空间,因此通常要在色彩、方向或姿态上选择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树种。另外,因孤植树往往作为园林构图的主景,所以在规划时要突出位置。通常来讲,孤植树周围距离树高4~10m的范围不应出现其他的景观植物。合理的孤植方法可以最大程度表现植物的个体美,在生态园林设计中可作为一种最直接的景观。

  2.4.2 丛植。

  丛植是将二至十几株乔木或灌木,实施不规则近距离组合种植,其树冠线彼此密接而形成的一个整体。此种配置方法可有效结合植物的群体美与个体美,实现园林植物结构自然过渡的目标。如今丛植已成为生态园林设计中运用最广泛的一种植物配置方法。

  2.4.3群植。

  群植是将二、三十株以上至数百株的乔木、灌木混植成群的配置形式,属于一种比较特殊的植物配置形式。群植由于植物的大量集聚,要综合考虑植物所处位置、土壤、水分、阳光等因素。植物配置设计在坚持生态原则的基础上确定植物种类,使不同种类植物进行互相补充,组成具有稳定生长特点、结构合理的植物群。通过运用合理的群植方法建立一个具有整体美感、效果突出的生态园林系统,对提高园林总体美感与获得更高的生态效益发挥重要的作用。

  3 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注意事项

  (1)由于植物群落不同,所具有的水平、大小与面积也各不相同,在生态园林设计中,要规范植物群落的横纵向结构,保证植物群落发育的稳定程度。植物配置时,能够分离灌木、藤蔓及地面的组合,找寻稳定的植物群落,综合景观生态学与美学原则,建设生态园林中的植物群落。

  (2)协调不同植物间的关系,综合考虑其生活环境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可在设计中多运用植物所存在互相依赖关系,例如山茶花、茶梅、红花油茶等与山茶子放在一起,可明显减少霉病;而存在相互影响的植物,在设计中则避免配置在一起,例如水仙和铃兰为邻,长在一起则会“同归于尽”。

  (3)园林施工过程中,由于引入、迁移及运输等因素的影响,植物成活率会受到影响,因此,要增加运用乡土植物,尽量少引用外来树种。在设计中,一方面,分析植物生长情况,合理配置植物,使生态园林具有良好的季相景观,最大程度上发挥植物群落的优势;另一方面,还需要适当地扩大园林绿化面积,不但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而且还能成为紧急情形下人们的临时避难所。

  综上所述,在生态园林设计中需要始终坚持生态平衡的原则,科学合理地规划园林绿地,良好选择植物种类,避免种类之间直接竞争,打造具有科学合理、功能齐全、种群多样的植物群落结构,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形式构成优美的景观。

  参考文献

  [1]金姗姗.基于现代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方法探讨[J].中国住宅设施,2020(08).

  [2]赵玉芬.关于植物配置的原则在生态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农家参谋,2020(17).

  [3]高嵩,彭兆辉.探析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J].林业科技情报,2020(02).

  [4]赵一喆.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探究[J].花卉,2020(02).

  [5]雷伟铭.浅析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J].南方农业,2020(03).

  [6]李志毫.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探究[J].地产,20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