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路景观视觉分析的相关理论
道路景观视觉分析的基础理论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即城市意象理论、环境心理学理论和动态视景分析理论。下面我们将分别对这几个理论进行阐述。
(一)城市意象。在城市意象理论中,将城市景观构成的要素划分为道路、区域、边界、节点以及标志物这几部分。这些构成元素的合理应用大大提升了城市环境的建设质量,为道路景观设计的开启提供了更多可靠依据。城市道路属于以一种线性形态的开放空间。通过对城市意象的研究,可以将城市道路视为一种视觉通道,而各种构成要素在道路景观设计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道路两旁的建筑、绿化植被等是对空间进行限制的重要因素;道路穿越的不同区域路段给人们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道路节点的视觉信息相对较为丰富,给人们提供了不同的方向选择。标志物,如建筑物、雕塑等装饰物,则成为不同区域的划分标准,为人们展示了不同的环境空间形态。在道路景观设计中,既要对道路的线形特征进行考量,又需对各种构成要素特点进行思考,通过两者的结合,来强化道路环境的意象效果。
(二)环境心理。环境心理主要是通过视觉感知和环境认知这两部分内容对道路景观进行合理分析,以此来营造一种不同的线性空间感受,实现城市与外部环境的有效连接。人们在出行过程中,不管是车行还是步行,其视线范围均呈现透视和成角透视的规律,也就是说,视线范围集中在前侧和道路两侧上。在城市道路设计中,建筑、绿化和各种道路设施的组合应用形成了一幅较为完整的画作,其本身是静止不动的,但是当人们行进时,前侧和两侧的景物是会不断变化的,这使得原本较为单一的景象,更加富有活力,给人们不同的视觉感官享受。由于城市空间区域功能和环境要求的不同,在进行道路景观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区域内人们的视觉规律,营造不同的景观特征,以此来强化城市整体设计效果。
(三)动态视景。道路是人们体验和感知城市环境的重要途径。但是这种体验并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随着空间上的流动而存在连续性的变化。具体解释为,在人们移动的过程中,景观会通过突现或者隐现等方式跳入到人们眼前,进而在人们眼中形成不同层次的变化特征,这些已经显现的景观与即将显现的景观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幅幅生动活泼的画面,带给人们不同的视觉享受。所以在道路景观设计中,需要对这些景观特性予以全面的考量,以此来合理规划道路景观布局方式,增强设计的合理性,从而确保其功能的有效发挥,营造良好的环境意象。
二、基于视觉特性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原则
基于视觉特性的道路景观设计要合理运用统筹兼顾的基本原则,对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涵盖的影响因素实行全面的分析和了解,从人们的视觉特性出发,合理安排城市景观道路设计的具体内容,改进整体设计水平。
(一)确保城市道路性能和功能的充分发挥。基于视觉特性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虽然是为了满足人们视觉需求的,但是如果一味地重视视觉需求,而忽略了道路原本的功能性,则会降低道路的实用性,为城市建设带来一定的经济和资源损失。所以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应以城市道路性能和功能为基础,不断进行优化和完善。一方面需要对城市布局、地质、水文、气候以及交通等特征予以了解,另一方面要对城市交通覆盖范围、运载功能、路网建设特征进行调查和研究,收集更多的数据资料,为不同区段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提供依据。此外,还要对道路周边建筑物、基础设施、植被、装饰物等内容予以重点掌握,实现合理的优化,从而加强道路景观设计的合理性,提高观赏性和实用性,更好地满足使用者的视觉需求。
(二)综合分析使用者的行为规律和视觉特征。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是为人们服务的,所以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人们的需求,保证设计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为此,设计人员需要对城市不同区域人们的行为规律以及视觉特征实行调查和研究,为道路景观设计提供更可靠的依据,保证设计的合理性。在调查研究中,需要全面分析不同区域内不同功能道路的车流量和人流量,并全面掌握动态变化过程中能够欣赏到的景色。同时还需结合交通目的的差异性,合理选择设计和布局方式,从而促进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作用的发挥,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空间。如:上班人流较多的道路,在景观设计中,应该以舒缓的景物为主,以缓解人们上班的焦躁心理;以旅游为目的的道路景观设计,应注重其美观性和观赏价值,让人们更好地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只有做到因地制宜,才能更好地加强景观设计的有效性与美观性,满足人们的视觉审美需求,提高服务质量。
(三)综合分析和考量。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本身就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工作,其影响因素相对较多,所以在视觉特性下,为了提升城市道路景观的设计效果,需要对各种影响因素实行综合考量和分析,并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在优化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水平的基础上,实现人、自然景观与城市之间的有效连接,改善城市的整体形象,并落实一体化管理的相关内容,以推动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基于视觉特性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需对自然环境和城市现有资源实行重点考量,如湖泊、古建筑、桥梁、街巷等,以期增大资源利用率,提升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独特性,为城市规划和发展做出贡献。
(四)可持续发展与个性化原则。可持续发展和个性化原则可以说是视觉特性下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重点内容,其中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主要是为了实现自然、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经济三者之间的协调统一发展。可持续发展原则是在保护城市现有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增大其利用率,进而营造良好、舒适的道路景观效果,推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开展,在满足人们视觉需求的基础上,实现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有机结合。个性化设计原则的主要目的就是突显城市自身具有的艺术特征和涵养,通过对城市历史文化发展的研究和应用,强化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艺术效果,在突显景观特色的同时,实现历史文化的传播,更好地加深人们对城市的印象和感知度。
三、基于视觉分析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
视觉分析是通过人的感官系统对可观事物进行呈现的一种反映,是帮助人们清晰了解周围事物的必要条件。因此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视觉特性的要求,需要在视觉分析的基础上,做好城市道路景观的规划和布局,建造更多的人性化道路景观。
(一)城市交通道路景观设计。现阶段,在城市交通道路景观设计中,最常使用的设计方式就是绿化带的建造,合理规划绿化带位置会给人们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所以在绿化带内部不会安置信号灯、交通标识等设施,通常在周边路面或者上空位置设置相应的信号标示,起到交通指引的作用。这样的设计能够将道路两边建筑实施平行化处理,加强整体的美观性和工整性。
(二)城市生活道路景观设计。生活道路的设置是为了方便人们出行,一般生活用道集中在交通道路的两侧,与周边建筑相连,在设计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方块砖或者青石板等材料的铺设,将其与交通道路进行划分,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路旁栽植一些疏松的植物,以起到遮阴的作用,从而强化生活道路的整体效果。一般情况下,生活道路景观设计不会选择过多的装饰物,以免影响人们的出行。
(三)绿化带道路景观设计。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绿色植物的栽植和花圃修建是其最为重要的两种设计方式。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道路的具体情况实行合理规划,以免影响城市道路自身的功能性,降低城市环境质量。在绿化种植中,一般会采用景观种植和功能种植两种方式,其中景观种植主要通过设置密林的方式完成修饰,种植的宽度超过50米;功能种植主要在道路两旁或中间完成种植,其宽度不超过6米。由于这两种设计形式在功能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在选用上需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以完善道路的美化功能。
(四)城市商业街景观设计。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经济体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多,且商业街的建设数量和规模也在不断增大,由于商业街一般都是建设在城市中心较为繁华地带中的,所以在道路景观设计时,需要结合自身特性,有针对性地开展设计工作,以提升商业区的整体观赏效果,突显其功能性及观赏价值。例如,可在传统街区文化特色的基础上融入一些现代化的元素,促使传统商业街与现代商业街进行良好的融合,这样在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的同时,还能促使商业街向现代化迈进。
四、结语
综上,在道路景观设计时,应当充分地对道路欣赏主题的视觉特性予以分析。设计方面,可以运用一些成熟理论,满足整体性、环境契合性、突出个性以及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且对于不同地段环境的道路景观,设计者需遵循因地制宜的理念,完善道路功能性,以此推动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
参考文献:
[1]陆振强,王国明.现代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5).
[2]王薇,段飞.城市发展背景下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策略:以郑州市为例[J].中外建筑,2015(12).
[3]张涛.城市道路景观生态设计浅析[J].科技展望,2015(10).
[4]董林江.探讨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方法[J].智能城市,2017(9).
[5]葛晓军.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方法探讨[J].现代园艺,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