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绿化系统包含的内容很多,其中较为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居住区绿化。居住区绿化是城市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的一项产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人居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绿化比率的要求也日益增长,本文主要对居住区绿化规划设计现状及改善方法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居住区;园林绿化;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居住区绿地规划是为人们创造富有生活情趣的环境,也是居住区环境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志。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仅对居住区建筑本身的质量有所提高,而且对居住区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一、居住区绿化的重要作用 

  1、使用功能 

  居住区绿地在地震、战时、火灾等非常时期能疏散人口,有着防灾、避难、隐蔽建筑的作用,绿色植物还能过滤、吸收放射性物质。而且居住区绿地直接创造了优美的绿化环境,可为居民提供方便舒适的休息游戏设施、交往空间和多种活动场地,具有较高的使用效率。 

  2、生态功能 

  居住区绿地以植物为主,从而在净化空气、减少尘埃、吸收噪音、保护居住区环境方面有良好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改善小气候、遮阳降温、防止西晒、调节气温、降低风速。 

  3、景观功能 

  居住区绿地中婀娜多姿的花草树木,丰富多彩的植物布置,以及少量的建筑小品、水体等的点缀,并利用植物材料分割空间,增加层次,美化居住区的面貌,是居住区建筑群更显生动活泼。 

  4、文化功能 

  居住区在良好的绿化环境下,组织、吸引居民的户外活动,使老人、少年儿童各得其所,能在就近的绿地中游憩、活动观赏及进行社会交往,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增进居民间的互相了解,和睦相处。 

  二、居住区绿化规划设计存在的普遍问题 

  住宅区绿地可分为公共绿地、组团绿地和宅旁绿地,它们有不同的功能和要求,设计时应有所侧重。尽管现代住宅区发展迅猛,但在住宅小区的绿化设计,尚有不少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 

  1、“为绿化而绿化”设计规划观念表现普遍 

  主要表现在一些住宅小区方案阶段粗糙的规划设计,这类方案仅仅满足符合规范或绿化法规条例的要求,但缺乏情趣、有人情味的可持久的绿化空间设计,有些住宅区的绿化甚至有拒人于园外的感觉,草坪、花坛、绿地景观被铁栅栏、围栏包围,这样的绿化虽然绝对化覆盖面积达标,但其绿化的实用功能却远远不能发挥它的作用。更与有主题的均好性绿化(即一方面,有中央庭院作为社区共享部分;另一方面,将绿色延伸到每一户的窗户外,或使住户能走入绿色,使之成为可享有的绿色)相违背。还有些城市规划中在市政广场、中心公园上很下功夫,对与城市居民关系最为密切,利用频率最高的住宅小区绿地空间却潦草马虎,应付了事。 

  2、住宅小区绿化设计千篇一律,千园一图,毫无个性可言 

  大多数城市居民在使用过程发现他们的住宅区没有特色,识别性不强,以致来访的客人很难快准确找到他们所处的位置。其实,开发商关注绿化环境时,不妨关注一下绿化环境的差异性,这样,可以使你开发的楼盘中脱颖而出,便于识别。 

  3、绿化过分重视单一草坪,而忽略植物群落 

  在住宅小区的绿化上,目前有一种过分追求大面积草坪的倾向,单一大规模进行草坪建植,其实并不科学,草坪相对植物群落而言,观赏性强,但实用性弱,而且大范围的草坪养护及建植的费用都很高,会增加住宅小区内居民的经济负担。 

  4、绿化设计与使用后的维护脱节 

  不少住宅区在正式投入使用后,由于我国物业管理尚起步,小区使用后因疏于管理和维护绿化好的环境遭到破坏而得不到及时维护,加上水、电供应及太阳能设施脱节,使居民的外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从而大大降低住宅小区环境的质量。 

  三、居住区绿化景观设计与建设思路 

  就县域城市而言,其居住区的绿地系统和园林景观设计较为落后,从生态城镇建设和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县域城市生态建设已然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居住区的绿地景观设计是关键点,加强其建设具有现实的意义。 

  1、以人为本原则 

  相对以人为本,以前的住宅区都是以景为本的较多,只看重了其观赏性的作用,就像雕塑,喷泉之类的,既占绿地面积,也让实际的绿地看上去很紧凑。现在有很多的设计人员已逐渐转移到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思路,注重住户的参与性,让人们能够融洽的融入到绿化中,真正做到景为人用。同时在配置上注意常绿与落叶植物的搭配,让人们在夏天有阴凉可乘,在冬天有暖阳可晒,让住户感到绿地的真实存在和亲切感,所以,住宅入口到分户入口都需景观绿化。 

  2、设计思路 

  (1)保留原有植被。在小绿地的建设中,常常会忽略一个问题,就是保留场地的原有植物,当然并不是全部保留,而是对植物的生长状况和景观效果进行考察,该留则留。一般在城市发展中很难将原生的植物群落保留下来,次生群落和人工植被倒是较为常见,因为它们与环境长期共存,有相对稳定的关系,通常就会保留下来。 

  (2)协调植物关系。众所周知,“互惠共生”是指两个物种在长期共同生存的环境下产生的互相依存,互相惠利的关系,比如,真菌共生,地衣就是藻菌结合体;一种植物的分泌物对另一种植物有利,就像黑接骨木和云杉根;反之,有胡桃和苹果、松树与云杉等,这些都应当是受到重视的。 

  (3)植物营养空间的定位。园林绿化中的植物搭配以美观为主,而设计师也需要考虑植物个体之间的关系。自然界植物的分布受到气候、土壤、光照等因素的影响,出现水平及垂直分布现象。不同的植物分布在不同的营养层,这就要求人工栽植需符合自然群落构成的规律。小型的绿地一般两个配植层次就可以了,也就是乔木与小灌木、乔木和地被层,其优点是,充实顶层,中空留虚,视线通透,避免出现郁闭感,也满足了对营养空间的需求。 

  (4)模拟自然群落结构,保证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的理论体现了群落和环境物种的丰富程度、变化程度、均匀程度和其稳定性、群落相互之间的关系。专家认为,在一个稳定的群落中,其对群落的时空条件、资源利用等都是互相补充,并非直接竞争,因此,系统越复杂、群落也就越稳定。同样的,在园林景观中也要保持物种多样性,协调与自然的关系。在满足自身的同时尊重并尽可能满足其他物种。 

  在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就必须要通过生态建设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减少废物产生率增强其生态的服务功能。在我国的城市生态设计中,需将审美、精神、生态功能三者有机结合,为城市建立一个良好的景观格局,同时运用现有的相关知识,以促进资源利用、循环再生、减少排放,让城市走环境良好的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 

  (5)重视水景,动静结合。自古以来,水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同样绿化环境也少不了它。居住区的绿地规划设计,有水容易,成景难。想要水景设计成功,一是水质,二是水形。还要保持水不断的流动,做到真正的“活水”,避免成为一潭死水,让住户天天避而远之,叫苦连天。 

  因而,想要做到真正活水,就要对水进行补充、排泄、循环净化等一些列的设计。大多数是以瀑布、涌泉作为动力推动水流动,造成水位落差让水自然流动,做出溢水、涓流等动态的水景。因为坡度的不同、水面的宽窄也不同,也就造成了不同的水深,不同流速,这样也可以促进水的流动。同时,还要考虑到交通、娱乐生产等等的因素,并开挖水渠将土方堆成高低起伏的地形,不仅自然,且节省费用。在流域附近的绿地用自然水灌溉,形成对雨水的回收利用,促进水循环。还可以在周边布置一些石块、亭台等将空间错开构成景观,以各种形式加大景观深度。 

  结束语 

  合理有效地利用城市有限资源,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利用自然条件和人工手段来创造一个有利于人们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以满足人们对公共性和私密性的需要,丰富和充实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内容,使居民区与城市自然融为一体。 

  参考文献 

  [1]彭卫强.浅谈城市园林绿化中的植物造景[J].中国西部科技,2011. 

  [2]王运旭.园林施工新工艺的管理与技术难点分析[J].现代园艺,2011. 

  [3]李兆奇.园林施工管理与技术难点的几个问题[J].中国房地产业,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