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地形可以创造丰富的园林景观层次及空间,越来越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营造手法。微地形塑造一般是以山丘等自然形式为主,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并尽量增加空间的丰富性和层次性,使得人居环境更具有自然韵味。 

  1 微地形的概念 

  微地形即在某个比较小的环境中,利用树木、花草、水体和园林建筑等,将宏观自然环境中的某个角落模拟出来,采用人工设计的方法,尽量展现自然界的原始状态。相比大规模的园林规划,微地形并不需要使用太大空间,一般是在人工改造的空间中才会使用微地形,设计简单,容易见成效。 

  2 种植土微地形处理原则 

  2.1 尊重原有地形地貌进行地形的再塑造 

  如今提倡节约型园林,基本原则是在塑造地形地貌时,不要对原有地形进行大的改动,尽量贴合原本的地貌特点,不能大幅度改变原始自然景观和地表本质,而是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适度调整,人工塑造的最终目的是让自然恢复到初始状态,以保护和完善为主,而不是破坏和大肆更改。 

  例如,梅州市平远县车上大桥至水门山绿道工程,充分尊重原有地形有所微地形的改造,既保留原有自然风貌,又在原有基础进行提升,节约成本又取得了良好的塑造效果。 

  2.2 根据地形特点塑造种植土微地形 

  不同的地表特征是取决于地形的具体情况,例如高低、面积大小、比例、尺度、外观形态等,在设计景观时要考虑到这些因素。如果场景面积较大,希望凸显整个场景的广阔姿态,就需要建造一些大面积的草坪或是绿地,营造一望无垠的感觉;而如果是小面积场景,则需要在丰富空间架构上下功夫,通过微地形处理来从视觉上拓宽原本的狭小空间。 

  3 种植土微地形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 

  3.1 景观结构的作用 

  如果是比较空阔的平地,则可以通过种植土微地形来增加整个空间的开放性;如果是地质地貌比较复杂的坡地、山体、水体等,就不能再设计成完全开放式的空间,而是应当设置成半开放式或是封闭式的空间。在园林景观中应用种植土微地形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周边环境特点和人们的需求,目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空间设计的要求也更高,希望在有限的空间内看到设计更多元的景观。 

  3.2 造景作用 

  微地形本身就是一种简单的景观,此外也可衬托主景,适时增加微地形,有利于营造更立体、层次更丰富的景观,而且主次分明,更具有整体美感。微地形形态各异,既有高低起伏的坡地,也有广阔无垠的草坪,还有水体和山地,已经可看作是简单的景观。在起伏地形中,可以实现对植被的立体化设计,可按照地势特点种植培育各类高度不同的植物,如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等,避免统一种植的单调性。 

  4 各种绿地类型的种植土微地形处理 

  4.1 公共绿地 

  城市公共绿地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设计方法就是地形的升高和降低,这也是展现景观最方便的设计方法。如许多主题园林中,会在某个区域中设计一个雕塑,或是建筑模型,这就属于抬升。以植物造景为主的地块丰富景观却是主要以微地形为主,达到扩大景深的效果。 

  例如,剑英公园围墙改造绿道建设工程中,原围墙位置以塑造的微地形代替,生硬的围墙变成了流畅的微地形,配上生机勃勃的植被,有极佳的景观效果,防止机动车随意出入,又能让周边的行人更好地欣赏园内的风景及道路景观。 

  4.2 小区或机关单位绿化 

  居住区绿地不仅有限,而且有较多管沟,井盖等地面建筑设施,这些都使绿地显得小而零碎。因此居住区环境的微地形处理是可以挖潜力的,也可以结合楼间距的面积来进行微地形处理,一般是将其设计成不高的小土包,最好是起伏状,像是一个微缩版的山峦,可以是一个山峰连接一个山谷,也可以中间为山谷两边为山峰,使人居环境与大自然有机地融为一体。 

  例如,梅州市检察院办案大楼周边绿化工程,由于设计区域下面有地下车库,就需要在车库顶规划绿地,而考虑到车库设计特点,在选择植物并种植时就会受到许多限制。而这时就可以应用微地形,地形最高是1.5m,其他地方则可根据地形变化和设计要求做出适度调整,即便是高大型的乔木可以生长,而且也有一定的抗风作用;而在土层较厚的地区,可以选择乔灌木植物,土层交浅的地区,则种植草坪,草坪则作为小区居民的休闲场所,而小区中绿地面积也有所增加。 

  在园林中小路上的种植土微地形,如果是完全平坦的路面则比较单调,因此可设计成坡度较小的、防滑的台阶,小区居民散步时也可在此休息。而小路两边起伏的地势,不仅解决了排水的问题,而且使得道路转向更自然。路面铺设时也可采用多样化的方案,如梅州生活小区绿地中常用各色鹅卵石铺地,不仅造型图案丰富,而且可按摩脚底,放松身体。 

  通常将小区中的绿地边沿其设计为缓坡,并从绿地一直铺设到路面上,这样首先可以作为排水设施,此外绿地与路面的分割也不那么明显,路边可以镶嵌一些自然石,或是采用短木埋桩当做是界限,这样的设计更自然,不生硬,而同时道路和绿地也得以区分,并未破坏整个小区规划的统一性。 

  参考文献 

  1 吴为廉.景园建筑工程规划与设计(第一版)[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 社,1996 

  2 张文英,石金城.园林景观设计实录[M].吉林: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