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园林景观工程中的园林地形与植物配置设计,是园林景观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对后期施工有着重要指导意义,是预期效果得以实现的重要前提。笔者认为,园林地形的设计既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也应讲究有效的处理手法;植物配置设计则在要求遵循一定原则和讲究有关方式、技巧前提下,还应是诸如植物、生态、美学、气象、地质、人体工程等各学科知识的综合科学运用。本文将对园林景观工程中的园林地形与植物配置设计进行简要探讨,总结、分析有关方法与技巧。 

  【关键词】园林地形;植物配置;设计要点分析   

  一、园林地形与植物配置设计的概念 

  园林地形是指园林绿地中地表面各种起伏形状的地貌。在规则式园林中,一般表现为不同标高的地平、层次;在自然式园林中,则往往因为地形的起伏,形成平原、丘陵、山峰、盆地等地貌。园林地形设计即是在园林景观工程中,按预期的景观效果,对其地表的起伏形状的地貌进行有效的控制。 

  植物配置设计是指园林景观工程建设过程中,为了实现预期的设计期待,设计师结合工程实际的地形、地貌、构筑物及实用功能等情况,在遵循工程当地的气候、气象条件的前提下,根据各植物枝、叶、花、果的形态,充分考虑其阴阳性、病虫害、花期、果期后,有目的、可实现地对即将种植的植物物种及数量进行科学合理安排,使植物朝着预定方向生长,丰富空间层次,最终实现预期效果。 

  二、园林地形设计 

  园林地形是园林景观工程中的大框架,是园林景观工程内涵的载体。园林地形塑造是园林景观工程的基础,关系到其全局。因此,园林地形设计应分别从工程的实际情况、预期使用功能、预期景观效果、预期社会效应等方面入手,综合考虑,并安排落实到具体细处。 

  1. 园林地形的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 

  (1)满足因地制宜原则 

  园林地貌是园林的骨架,我国传统的自然山水园的一大特点就是因地制宜,利用原物原貌。因此进行园林规划设计时,首先要考虑到尽可能利用园林实地中的自然地貌、地物。例如原有地貌或平坦或起伏,有山岗、沼泽等,基本符合或部分符合设计效果预期要求,这时候就应在充分尊重原有地貌的基础上,结合园林使用功能和园林景观构图等方面的要求,对景物的安排、空间的处理、意境的表达都力求依山就势,高低错落,疏密起伏,自由布局。同时,还应根据需要和可能,进行全面分析,并坚持对原地貌 “利用为主,改造为辅”的原则,使土方工程量降到最底限度;如需改造原地貌,也应尽量达到园内填挖土方量平衡。 

  (2)满足使用功能原则 

  园林中活动内容多,景观要求丰富多彩,地形设计应满足园林功能上的要求。如游人集中的地方,体育活动场地要求平坦;欣赏自然风光的地形要有起伏;为创造划船、游泳、种荷、养鱼的条件要开辟水面;为给游人以远眺的条件,而应堆阜造山。因此,园林地形的设计要尽可能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为游人创造出各种能满足游乐活动所需的不同地形地貌环境。 

  (3)满足景观要求原则 

  园林应以优美的园林景观来丰富游人的游憩活动。所以,在园林地形设计中,应力求创造出能满足园林景观要求的游憩活动广场、水体、山林、草坪等开敞、郁闭或半开敞的园林空间意境,以便形成丰富的景观层次,使园林布局更完美、更实用。其地形设计更应结合园林景观,与景园建筑及平立面设计同步进行,使人工建筑与自然景观浑然一体,形成一幅集人文、生态、艺术等于一体的优美画卷, 

  (4)满足施工要求原则 

  园林地形设计在满足使用和景观需要的同时,还必须使符合园林施工上的要求,即可行。例如堆山与堆山坡度的关系、各部位的排水坡度、理水驳岸坡度等,都需严格、合理地计算安排,从而合理的解决陆地内涝、水面泛溢或枯竭、岸坡崩坍等工程质量保证。 

  2.园林地形设计的处理手法 

  园林地形的处理手法主要包括平地、堆山、理水等三个方面。 

  1)平地 

  园林中的平地不同于一般建筑物室内的地面,其实际是具有一定坡度的缓坡地(其坡度一般介于1%~7%之间)。园林景观工程中一般均按一定比例设置有平地,便于群众性活动、人流集散和排水,同时,平地的设置也可形成较开朗的园林空间。 

  2)堆山 

  堆山,即园林工程中的堆砌假山、掇山、置石的行为。假山,是以造景游览为主要目,充分地结合其它多方面的功能作用,以土、石等为主材料,以自然山水为蓝本并加以艺术的提炼和夸张,用人工再造的山水景物的通称。掇山、叠石应注意不能孤立而行,其和自然界中的真山相比,体量小,然而却有石骨嶙峋、植被苍翠的特征,加之以独立或经典的置石形式,从会使游人很自然地联想起深山幽林,达到最终的景观营造效果。堆山是园林地形处理的点睛之笔。 

  3)理水 

  理水是园林地形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掇山必同理水,所谓“山脉之通,按其水径;水道之达,理其山形”,很好的总结了园林地形设计的精髓所在。从自然山水风景到人工造园,山水始终是景观表现的主题素材。理水不仅是重要的造园素材,它还有使用功能,如开展水上活动,增大空气温度、调节气温、吸尘等等。因此,理水是园林地形设计及园林景观营造的神来之笔。 

  三、园林植物配置设计 

  植物是园林景观得以实现的保证,是园林景观艺术构成的主导因素,是园林地形接构筑物的辅助和补充。园林植物配置设计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园林景观设计的预期效果能否得以实现。因此,做好园林植物配置设计,是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点。 

  1.园林植物配置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适地适树原则 

  适地适树,通俗地说,就是把树木栽在适合的环境条件下,即是按因地制宜的原则选用树种,从而使树木生态习性和园林栽植地生境条件相适应,达到树和地的统一,使其生长健壮,充分发挥园林景观艺术功能。因此,适地适树是园林植物配置设计的首要基本原则。在近几年各大城市的园林建设工程中,进行植物配置时,其基调树种均以乡土树种为主,例如南宁市以扁桃、芒果、盆架子等作为市政基础行道树种等等,这是在适地适树原则下进行植物配置设计的经典例子。 

  (2)遵循园林绿地的性质和功能要求原则 

  进行园林植物配置设计时,首先应充分研究该园林绿地的性质和主要功能要求,并围绕这些性质和要求开展设计。如街道绿化的主要功能是美化市容、蔽荫、交通,在进行植物配置设计时,需要保证美化市容、解决蔽荫的同时,考虑疏导交通的作用。城市综合性公园,根据其多种功能的性质出发,需要设置有供集体活动的大草坪,有供人们遮荫休息的乔木,有供人们欣赏的艳丽成片的花灌木,有供人们安静休息需要的密林、疏林等。 

  (3)科学选择植物物种原则 

  园林景观工程中,进行植物配置时,应结合绿地的功能和艺术要求及实际情况,科学的选择好物种。例如行道树满足的主要功能是蔽荫,因此进行植物配置设计时,要求选择树干高,容易成活、生长快、适应城市环境、耐修剪、耐烟尘的树种;绿篱的植物要求选择上下枝叶茂密,耐修剪,能组成屏障的树种;种在山上的植物,要求耐干旱,并要衬托山景,可选择观花、观叶、观果、观形、耐旱的物种。 

  (4)物种多样性原则 

  植物大致可分为春花、春叶、夏花、夏果、秋叶、秋果、秋花、冬叶、冬果、冬枝干、三季彩叶、树形奇特、等多种类别。园林景观工程中,在进行植物配置设计时,应科学的进行选择,分别从乔木层、灌木层、地被层综合选择,从平面构图、立体层次等多角度、多方面丰富预期景观效果。实践证明,植物的物种丰富度越高,配置出来的效果越好,景致越富于变化,预期景观效果的实现度也越大。 

  (5)和谐原则 

  衡量园林景观的营造是否成功的标准之一,就是衡量景观空间中的各个要素是否和谐的安排在其中。因此,在进行园林植物配置设计时,应综合的考虑如下关系: 

  1)空间与体量的和谐关系。每个树种的高度、体量、叶片大小与质感、生长速度的不同,它的最佳观赏距离也是不同的。一般来说,一棵树的最适观赏距离是它高度的1-2倍,尽量不要种得离观赏点或观赏路线过近或过远。 

  2)充分综合温度、光照、水分、土壤、风、种植环境、树种习性的相互和谐关系。应做到: 

  ①选择的树种是否适应当地的温度,尤其是冬天极端低温,树种的耐寒性将直接影响到种植工程的成功与否。 

  ②光是万物生长之源。植物种植环境的光照环境将直接影响着植物的光合作用,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如在建筑的或其他植物的阴影范围中,应选择耐荫的植物,阴影范围外的应选择耐日灼的植物物种。 

  ③水分同样是影响植物生长状况的主要因素。因此,在进行园林植物配置设计时,不耐水湿的植物物种,不能种植在容易积水的地方或者水边;对水分要求高的植物物种,可种植在水池边、驳岸处等。 

  ④风主要影响植物的水分蒸发和固定。因此,进行植物配置设计时,在风口处,不可栽植浅根性的植物物种、全冠的高大乔木、常绿乔木或其它容易风倒的植物物种。 

  ⑤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温床,是养分的载体。因此,在进行植物配置设计时,应考虑立地条件的土壤情况,如不能将不耐瘠薄的植物物种栽植在土壤条件差的地段;地下管线附近不能选择根系发达的物种;高大的乔木不能栽植在地下构造物(如蓄水池、车库)的上方等。 

  ⑥植物配置设计时,应结合人类的正常活动及行为习惯进行考虑。如草地的物种应选择耐践踏性的物种、多鲜花的物种应尽量种植在远人群的地方等。 

  ⑦树种的生长习性是植物配置设计中的技术难点,它关系到植物的成活、生长、病虫害及艺术效果等各方面。因此,在进行植物配置设计时,应充分研究各选择物种的生长习性,做到:竞争能力弱的植物物种远离竞争能力强的植物物种;会产生化感物质,抑制周围植物的生长的物种少选或不选用;容易共患病虫害的植物物种严禁配置在一起等。 

  2.园林植物配置设计的方式与技巧 

  园林植物配置设计的方式和技巧可归结为孤植、对植、列植、丛植和片植等。 

  1、孤植 

  孤植是指单株乔木孤立种植的配置方式,又称孤植树(或孤立树)。有时在特定条件下,也可以是2—3株乔木紧密栽植,形成一个整体。但必须是同一树种,株距一般不超过1.5m,远看和单株栽植效果相同。孤植树下不得配置灌木。孤立树的主要功能是构图艺术上的需要,孤植树作为局部空间的主景,当然同时也可以蔽荫,供人观赏、供人休息、眺览。孤植树作为主景是用以反映自然界个体植株充分生长发育的景观,外观上要挺拔繁茂,雄伟壮观。 

  2、对植 

  对植是指用两株树按照一定的轴线关系作相互对称或均衡的种植方式。对植主要用于强调公园、建筑、道路、广场的入口,同时结合蔽荫、休息,在空间构图上是做为配景用,起陪衬和烘托主局作用。如利用树木分枝状态或适当加以培育,形成相依或交冠的景框,构成框景。 

  3、列植 

  列植是指树木按一定的株行距成行成列地栽植的方式。列植形成的景观比较整齐、单纯,通常与道路配合,构成夹景。列植的行距取决于树种的特点、苗木规格和园林主要用途,一般乔木采用3~8m,灌木为1~3m。 

  4、丛植 

  丛植通常是由二株到十株甚至以上的乔木或乔、灌木组合种植而成的种植方式,即树丛。配置树丛的地面,可以是自然植被或是草地、草花地,也可以配置山石或台地。因此,在进行植物配置设计时,选择作为组成树丛的单株树木条件应与孤植树相似,必须挑选在蔽荫、树姿、色彩、芳香等方面有特殊价值的树木。 

  5、片植 

  组成片植的单株树木数量一般在20—30株以上,也称树群。因此树群应该布置在有足够距离的开阔场地上,如靠近林缘的大草坪、宽广的林中空地、水中的小岛屿、宽广水面的水滨、小山山坡上、土丘上等。 

  四、结束语 

  做好园林景观工程中的园林地形与植物配置设计,是园林景观工程得以成功实现的重要保证。其应遵循诸如实用、美观、人性、生态等设计原则,还应灵活、综合运用植物学、生态学、美学、地理学、气象学、地质学、人体工程学及社会科学等各方知识,坚持科学,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创新。  

  参考文献 

  [1]胡旭明.园林绿化植物配置探讨[J].山西林业,2008. 

  [2]苏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3] (明)计成 撰.胡天寿 译注.园冶.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