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成都浣花溪公园是模拟自然湿地生态系统所设计建造的半人工湿地公园。通过该公园的总体规划、功能分区、景观空间、小品导向牌、植物的设计研究与分析取得经验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学以致用。 

【关键词】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研究 
  1 湿地公园的概念界定及生态旅游特点 
  1.1 湿地与湿地公园 
  “湿地系指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这是一个已被国内外学者广泛接收的湿地定义。目前对于湿地公园的定义还没有定论。在国内,湿地公园的概念被众多的中国湿地学者和与之有关的行业对给予了界定。在通过阅览了全国各地种类湿地公园的相关定义,我总结了界定的概念的要符合如下三个要求: 
  1.1.1 湿地景观在公园中发挥主体性生态作用 
  无论湿地是否是通过人工造就形成的或者是天然而成,湿地特征都是认定是否为湿地公园最根本的特征所在。说到湿地公园必须要说的是,它是象征着大自然的公园。所以公园中必许具备的是,湿地面积应有一定面积比例,要有典型特征、较高的美学价值、丰富生物种类、良好的生态系统。 
  1.1.2 以湿地保护为前提 
  我们的国家和人民政府花费资金去建设和维护湿地公园,目的就是想保护地球上有限的湿地资源。自然界中有些物种只能生存于湿地中,我们在保护湿地的同时就是在保护着这些物种的,而保护它们的同时也在保护地球的生态体统,因为大自然间的食物链缺少任何一环节,生态系统都将难以平衡。 
  1.1.3 具有观赏游憩、科普教育、科学研究等功能 
  原生态的特色是湿地公园想相较于普通公园的最大区别。湿地公园也是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人们见识到湿地的美丽之后,会对湿地产生的喜好,自然而然的也就会想去永远的留住这一美好。其次,湿地公园对于科研人员也是研究、探索的重要场所。 
  1.2 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的特点 
  1.2.1 保护性 
  以保护为建立的前提是湿地公园建立之基本,自然共享与文化传播是建设湿地公园之内容。生态旅游显而易见以自然环境为主体,但是有关于湿地的自然环境可能并非100%自然环境。据调查世界上仅有很少一部分的湿地完全未被侵扰,大部分的名为自然环境的湿地多少有些人工的加入,遗憾同时,各地独特的湿地文化也就应运而生了。生态旅游其实就是另一种形式,呼吁人们在旅游的同时学会保护自然、保护资源、保护文化。 
  1.2.2 参与性 
  随着城市现代化的脚步不断加速,短距离出游成了工作繁忙的上班族空闲时候的首选,成都湿地公园给城市中的居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休闲去处,给人们一次亲自参与体验大自然赋予我们湿地公园的自然美。我们在自然的基础上加上了一些传统的人工建设,同时又让人们体会到伟大中华名族的文化美。 
  1.2.3 专业性 
  专业性是成都浣花溪公园有别于其他旅游公园最大的特征。就技术方面和科学文化方面两点来说,我们以以保护湿地旅游资源和环境为首要,将高水平的技术策略运用到公园的设施、项目、路线、服务、设计和管理中,同时我们让游客在心理层面上感受到大自然和当地文化的一种契合,达到生理和心里的两种体验。 
  1.2.4 教育性 
  环境教育也是建立湿地公园具有的重要功能之一。旅游者们通过对大自然美景的亲眼所见,从而产生留住美景的意识,无形中让人们抑制自己可能将要有的破坏的行为。从中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不但丰富了自己的湿地科学知识、增强了道德责任感,还将地球的美景留给我们的子子孙孙。 
  1.2.5 责任性 
  当我们享受生态旅游的同时也是需要对大自然负责任的,游者在旅游时应该思考,自己是否或者曾经对游览的景区环境造成过负面影响或者伤害?国际生态旅游协会在对生态旅游的定义是:“生态旅游是一种对环境负责的旅游和观光行为”。中国学者认为:“生态旅游是在自然环境中,对生态和文化有着特别的感受并负有责任感的一种旅游活动”。希望通过对湿地公园的游览,当美景所陶醉后,也能增强我们对地球资源的保护意识。 
  2 成都浣花溪公园总体规划 
  浣花溪公园位于成都市西南方的一环路与二环路之间,公园占地369200m2,北接杜甫草堂,东连四川省博物馆,于2003年建成,建设总投资1.2亿元,属于浣花溪历史文化风景区的核心区域,是成都市迄今最大的开放性城市森林公园。浣花溪公园分为万树园、梅园、白鹭园三大园为主要布局,其中包括南门湿地湖――白鹭湖,园内人工湖――沧浪湖,四个休闲广场,以及多样丰富的植物布置构成了成都市唯一一个五星级公园。通常像这种大型的公园以限制了周边建筑的高度以保证公园内部的景观视线.这样也可以形成很好的城市天际线,与城市肌理相通相融,作为设计师当我们在设计中,我们不能仅仅的就设计一座公园这么简单。而要紧密结合城市的肌理和交通分布来设计,所以要做好一个设计,一个该从更高的高度,放在大环境里去体会。 
  2.1 功能分区 
  浣花溪公园分为三大主题园区: 
  湿地主题――白鹭洲是人工打造的湿地景观。虽然不具备天然的环境但它在景观构景上都模仿了天然湿地形态。 
  人文主题――沧浪湖,以大范围视线的湖泊进行心理和视线的对比,形成开阔的空间,符合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先抑后扬的效果。到杜甫草堂门前的影壁开始,一路通向南方的一条轴线,就是诗歌大道。历史的传承、现状的维系、未来的发展,如何在三者之间保持平衡,这里开始人们可以慢慢感受川蜀文化,杜甫等多位诗人的雕像和环境小品,营造诗歌意境。 
  山水主题――万树山。人工挖出来的湖刚好可以堆积成山,典型的填湖造山。在靠近南大门的风向,集中设置了老年活动区、儿童活动区、网球场、包括一些广场,方便从公园南大门附近居住的居民休闲娱乐活动。   图2 
  2.2 景观空间 
  浣花溪公园景观空间丰富多彩,以中国传统精华――中国诗歌为主线,围绕这一传统高雅的主题来布置设计整个公园给了浣花溪以灵魂,又以古代诗人的名言佳句让后人领会生命的真谛。同时运用一些雕塑,小品穿插其中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在诗歌广场上可以看见一些中老年朋友以书法诗歌会友以水为墨以地为卷谱写着生命的诗歌与公园文化特色交相呼应更烘托出成都地区的文化人文特色。该中心共建有八个主题景点:一、标志性视觉符号,二、诗歌大道,三、“诗之韵”诗歌典故,四、“诗之韵”诗歌意境,五、新诗小径,六、浣花流韵,七、游客诗墙,八、诗圣长廊。除“诗圣长廊”外,其余的主题景点均位于浣花溪公园内。 
  2.3 小品,公共设施及导向牌 
  浣花溪公园导向牌及小品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它不仅只是给人以提示指引方向而是在潜移默化中教育人们为人处事的道理,能够净化人们的心灵,教诲人们崇善与自然保持一种和谐的态度,我认为是非常有意义而且是非常好的一种设计理念,在小品的设计上设计师也没忘记这一点让人们感受到丰富的人文精神和人生哲理。比如说陶渊明的一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让我们感悟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在导向牌的设计上大多采用木质和天然石材这也是为了烘托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2.4 植物和水景岸 
  整个浣花溪滨水湿地公园被乔木、灌木、花灌木、地被、水生植物等绿色植物所环绕,并且我们在公园的景观植物生态群落体系设计方面做出了重点展示。公园的岸边栽有菖蒲、芦苇,让人脑中浮一种曲径通幽的诗意感觉,同时这种设计也让湿地与岸上的景色形成一种巧妙的融合。但事事无完美,浣花溪公园也有让人遗憾之处,由于布置过程中缺乏一些湿地的专业知识,导致整个过度过程中的风景缺乏了一些美感。 
  3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城市空气的重度污染,人们越来越需要一个高质量的休闲环境,能够放松身心,净化心灵的湿地公园。所以对于设计师来说除了要具有扎实的技术水平之外还要掌握专业的知识文化内涵。湿地公园的建设宗旨是符合“充分发挥湿地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科学地合理地利用湿地资源,为人民提供游憩的场所,享受自然”。在湿地公园的设计与建设中,保护与开发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两者缺一不可。我们必须要站在长远地可持续发展地角度,把握两者的对立与平衡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设计和建设出我们想要的湿地公园,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方躬勇.自然保护区旅游规划初步研究[D].长沙:中南林学院,2003. 
  [2]陈克林.湿地公园建设管理问题的探讨[J].湿地科学,2005(4):299-301. 
  [3]龙鹏飞,潘远智.成都浣花溪湿地公园景观生态设计探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8,2. 
  [4]叶顶英,刘光强.城市滨水植物景观营造现状与分析:以成都浣花溪公园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03,09. 
  [5]谢佳.环境空间机能与景观构成研究:以浣花溪为例子展开的城市公园绿地研究[J].大家,2009,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