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规划管理行为中对路网、建筑、管线都有着明确的量化验收标准,园林绿化工程相对上述验收主体更倾向于对细节的把握,而且其没有特别的数据模式供参考,变化系数大,需要仔细的推敲和把握。不可否认,园林绿化工程与设计图纸及设计条件要求之间有适当偏差,如何灵活掌握这种偏差,提高竣工验收效率是值得认真思考的。 

关键词:园林绿化;设计;问题 
  城市规划管理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规划验收体系,无论是小区路网还是建筑单体和竖向管线,它们的竣工验收都有着一套完备可行、数据量化的验收标准。然而规划配套的绿化工程不同,它既不是规划设计中的重点,验收主体也相对抽象,弹性系数大,应该仔细推敲绿化工程验收标准,提高验收效率,应特别明确如下方面: 
  1 园林绿化工程验收应相对独立并细化其验收标准 
  园林绿化工程具备独立施工条件并能形成独立使用功能,无论是古典风格,还是现代流派,按照《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园林绿化工程的规划验收应当按照标准中子单位工程来参考执行。现行许多地方性园林验收规范将园林绿化工程划分为分部工程,并进一步划分为种植工程、园林建筑工程、小品工程及安装工程。然后再分解为各类子分部工程与分项工程。这明显降低了园林建筑应有的地位,忽略了其本质的属性,从主观上就忽视了园林绿化项目的重要性。 
  验收规范标准的最基层划分不可以只是简单到分项工程。存在某一个品种的质量上佳,但是其他几个品种的苗木质量比较差的可能,其综合判断根本无法表述。考虑到植物材料的多样性、复杂性,在分项工程的基础上还必须引入批检验的概念,对工程最基础的内容进行划分。 
  综上所述,对于验收规范的执行必须在更科学的划分质量验收的内容上予以优化,同时在质量控制的内容上予以细化。 
  2 应该加强种植土壤的规范数据要求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势和景观效果。一般地方性土壤验收规范只是概括要求栽植土必须具有满足园林栽植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的能力,严禁建筑垃圾和有害物质混入,要求对盐碱土必须进行改良,达到脱盐土标准,粘土、砂土等应根据栽植土质量要求进行改良等。其土壤分类不明晰,相对应的指标检测要求不全面。 
  土壤工程作为园林绿化工程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应作为园林绿化施工企业实施的基础性工作来验收。其施工必须由专业园林绿化施工企业完成,如确有困难需分离实施的,也应由具有专业园林绿化施工资质的其他企业完成。 
  为了确保植物在种植后能够正常、健康地生长,其种植土壤中与植物生长密切相关的理化指标应强制检测,包括pH值、密度、有机质和非毛管孔隙度等。同时,在公园、学校、居住区等与人接触较密切的绿(林)地,还应强制检测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含量。 
  3 明确使用材料细致控制 
  考虑到各种植物生长区域十分广泛,热带地区的植物品种与亚热带、温带、寒温带等区域的植物品种有着非常大的差异,在一般条件下,多数品种很难跨纬度生长。 
  规范如果对不同属性的绿地设置相应的植物品种配置以及乔灌草占比,就可避免建设单位为节省资金盲目使用大面积草坪或盲目追求景观效果而造成植物材料浪费等。 
  此外,园林小品在园林景观工程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园林小品工程的施工需要用到各种建筑材料,比如钢筋、混凝土、砂浆、砖、小型砌块等。对于这些材料的产品质量判别以及按照怎么样的检验批抽检等监管方式方法,施工验收规范未提出相应要求。 
  在实际工程的施工监管过程中,对于工程中使用的建筑材料,不少施工单位能参照土建工程验收的相关规范提供建筑材料产品的生产合格证、检测报告等资料。但是绝大多数的园林小品工程存在点多量小的特点,也就是在一个园区内需要实施的小品数量很多,但是每个小品所需的建筑材料量非常小,若依据建筑工程的检测要求,在操作上非常困难。 
  根据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应结合园林小品工程的实际特点,制定相应的材料检测要点。 
  4 明确植物病虫害的质量验收 
  园林绿化工程中的主要材料――各类植物材料与其他建筑材料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它们均为活性材料,具有生老病死的生物特征。因此,在使用植物材料的同时必须考虑其自身生物特征。 
  规范条文是针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的,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发现病虫害并予以防治的内容也应考虑。对于一些烈性的、毒副作用较为明显且不易分解的化学药物,应在规范条款上加以限制。 
  针对植物病虫害处理的规范要求究其本质也是工程材料使用上的限制措施,单独列出加以讨论是因为在这一方面的内容相对来说较为复杂,不仅是从工程角度考虑保证工程用材的质量,同时也是人类居住环境优化中更高层次的涉及到环境保护的综合性问题。处理好这块的规范限定,对于真正提升人居环境质量非常重要。 
  5 结语 
  应该承认,各个地区建立完善可行的园林绿化工程规划施工验收规范是引领地区工程规范的指南,对于提升区域内工程质量大有裨益。批量次地方性标准规范的建立也将有效推进国家级行业标准的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