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

摘 要:城市滨水空间是城市最富活力的场所,本文以宣城市宛陵湖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为例,对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宛陵湖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2-0044-02 

  城市滨水区是人与自然交流活动最为频繁的地带之一,合理的滨水景观规划设计要能充分利用城市滨水地区各种景观资源,保证滨水环境的持续发展,延续城市历史,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同时,滨水地区是形成城市景观特色最重要的地段,以其景观环境、情趣上的优势为人们所向往,它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的景观美学质量,而且可以充实和完善人们的生活环境,为城市提供一个环境优美的滨水空间。另外,城市中的水体以其活跃性和穿透力而成为景观组织中最富有生气的元素,它集中体现了城市深厚的文化积蕴和丰富的物质文明。在人类活动的作用下,它不仅是单纯的物质景观,更是城市中的文化景观。 

  成功的滨水景观规划设计,在城市的空间整合、景观塑造、提高城市整体质量等方面具有深刻的意义,有利于强化人们心中的地域感,塑造出美丽的城市形象;并以此带动整个城市持续健康的发展。 

  一、宣城宛陵湖景区现状 

  (一)区域位置及其范围 

  宣城地区位于安徽省东南部,是安徽省的东南门户,宣城市区紧邻长三角地理位置优越;中心城区距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等大中城市的距离均在300公里左右,是安徽省沿江开发开放的重点城市之一。宛陵湖位于水阳江大道、响山路、薰化路和滨湖路之间。 

  (二)生态环境 

  宣城地处皖东南山区余脉与长江中下游冲积平原过渡地带,地形地貌复杂,整体生态环境良好,与黄山、九华山和太平湖连成一线,构成了其生态的大背景。从宣城城区范围来看,自然环境优越,有北部的敬亭山风景区,南部的扬子鳄自然保护区和夏渡森林公园,东部水阳江及南漪湖。城区外围的自然生态系统,对城市生态环境的调节和改善起到重要作用。 

  宣城市气候为亚热带湿润气候类型,地域差异性明显。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多集中在六、七月份的梅雨季节;伏天受副高控制,长期高温少雨;八、九月份常有台风过境,洪、涝、旱灾害频繁。 

  (三)文化脉络背景 

  宣城的文化脉络可以归纳为吴越文化与徽文化交融区、诗词文化、书画文化、名人文化和餐饮文化等5个方面。 

  越文化与徽文化交融区:宣城地处安徽、江苏、浙江三省交界处,是吴越文化与徽文化的交融区。宣城的建筑风格既有皖南徽派建筑的特点又吸收了吴越文化的优点。吴越文化可以说是水文化,表现为与水的搏斗、依赖和利用。在美观上亦处处流露出蕴藉、流动、和谐的性格。 

  诗词文化:范哗、谢眺、沈括、文天祥、李白、韩愈、白居易、杜牧等相继来此寓居,众多的人文遗迹,使得这座古城赢得大量歌咏。 

  书画文化:宣城以出宣纸而著名,和书画有密切联系。宣城被誉为“中国文房四宝之乡”。 

  名人文化:宣城地灵而人杰,有三大氏族名人最多――梅氏、吴氏、胡氏。 

  餐饮文化:徽菜为我国八大菜系之一,宣城市绩溪已被授予中国徽菜之乡。 

  (四)旅游发展背景 

  宣城市域范围内共有48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包含敬亭山、南漪湖、扬子鳄湖、古城、现代城市等五大景区。 

  宣城旅游客源市场特点鲜明,以逗留时间较短的国内结伴游游客为主。 

  (五)规划背景 

  根据《宣城市总体规划文本》(2003―2020年)和《宣城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年)等上位规划的内容,有三条内容涉及到规划范围内的部分区域。 

  《宣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2003―2020年)第28条内容:规划形成五大旅游区(宣州宛陵湖特色生态与多功能旅游区、广德一郎溪洞石竹海旅游区、径县新四军文化与老区风情旅游区、宁国山水生态与绿色农业旅游区、族德一绩溪特色乡村与徽文化旅游区),以宣城市区和绩溪县城为旅游集散主、副中心,努力开发区际旅游线路,形成层次分明、网络清晰的市域旅观光体系。 

  第81条内容:从敬亭山到宛陵湖的直线景观线形成与城市路网相结合的城市景观轴,在景观轴线的控制中应严格规定建设高度指标,在项目建设中应根据相邻节点的高程和景观视线走廊的通达性确定某点位的限制高度。 

  《宣城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年)第三十三条内容:近期重点加强敬亭山风景名胜区开发利用和宛溪河综合整治及两岸绿化景观建设,启动宛陵湖景区建设。 

  二、规划目标 

  规划将3.65平方公里的宛陵湖景区核心区定位为集生态保护、城市建设、产业发展、形象塑造、文化弘扬于一体的新区滨湖游憩园。成为城市中水生态自然保护区、复合型城市亲水开放空间、高品质的市民休闲游憩地、城市景观形象名片、城市文化的展示窗口。 

  三、规划原则 

  (一)环境优先原则 

  规划既要最佳组织调配地域内的有限资源,又要保护该地域内美景和生态自然,强调景观空间格局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与控制,并通过格局的改变来维持景观功能流的健康与安全,确立保护性开发原则。 

  (二)文脉延续原则 

  现代景观设计不能完全脱离本地原有的文化与当地人文历史沉淀下来的审美情趣,不能割裂传统。汲取“只言片语”的传统形式植入现代景观设计中,使人在其中隐隐约约地感受历史的信息与痕迹。 

  (三)立体设计原则 

  景观设计不应仅仅是平面设计,而应是全方位的立体设计。立体设计涵盖了软、硬质景观两方面:软质景观如种植乔木、灌木时,应先堆土成坡,再分层高底立体种植;硬质方面则运用上下层平台、道路等等手法进行空间转换和空间高差创造,使得整个区域在三维空间中变得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