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城市广场规划设计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城市广场建设的规模、性质各异,但设计质量良莠不齐而且大多缺乏特色。针对上述情况,本文以天津市宝坻区文化广场的规划设计为例,简要论述了广场规划的必要性以及规划设计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

  关键词:城市广场;规划设计;空间;特色;原则

  规划设计好城市广场,对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尤为重要。本文就宝坻区文化广场为例,从以下几方面浅谈现代城市广场的规划设计。

  一、城市广场的绿化特点

  广场绿化要依据具体情况及广场的功能,性质等进行绿化设计。从功能上讲,文化休闲类广场主要是提供在林荫下的休息环境以及调节视觉、点缀色彩,所以可以多考虑铺装结合树池以及花坛、花钵等形式。而有些广场从性质出发如交通广场绿化还要有吸尘减噪之用。广场绿化还要和广场的其他要素作为一个整体统一协调,大树应作为重要的构成元素,融进广场的整体设计中。同时尽可能采用立体绿化,扩大实际绿化面积,并借此划分出多层次的领域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功能需求。

  二、城市广场规划设计的原则

  城市广场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开放空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城市广场体系空间结构;城市广场功能布局;广场的性质、规模、标准;各广场与整个城市及周边用地的空间组织、功能珩接和交通联系。城市广场规划设计除应符合国家有关规范的要求外,一般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以人为本”原则

  一个聚居地是否适宜,主要是指公共空间和当时的城市肌理是否与其居民的行为习惯相符,即是否与市民在行为空间和行为轨迹中活动和形式相符。个人对“适宜”的感觉就是“好用”,即是一种用起来得心应手、充分而适意。城市广场的使用应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古典的广场一般没有绿地,以硬地或建筑为主;现代广场则出现大片的绿地,并通过巧妙的设施配置和交通,竖向组织,实现广场的“可达性”和“可留性”,强化广场作为公众中心“场所”精神。

  (二)地方特色原则

  城市广场的地方特色既包括自然特色,也包括其社会特色。

  首先城市广场应突出其地方社会特色,即人文特性和历史特性。城市广场建设应承继城市当地本身的历史文脉,适应地方风情民俗文化,突出地方建筑艺术特色,有利于开展地方特色的民间活动,避免千城一面、似曾相识之感。

  其次,城市广场还应突出其地方自然特色,即适应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气温气候等。城市广场应强化地理特征,尽量采用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艺术手法和建筑材料,体现地方山水园林特色,以适应当地气候条件。

  (三)效益兼顾原则

  城市广场的功能向综合性和多样性衍生,现代城市广场综合利用城市空间和综合解决环境问题的意义日益显现。因此,城市广场规划设计不仅要有创新的理念和方法,而且还应体现出“生命至上、生态为先”的经济建设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思想。

  首先,城市广场是城市中两种最具价值的开放空间之一。城市广场是城市中重要的建筑、空间和枢纽,是市民社会生活的中心,起着当地市民的“起居室”,外来旅游者“客厅”的作用。城市广场是城市中最具公共性、最富艺术感染力,也最能反映现代都市文明魅力的开放空间。城市对这种有高度开发价值的开放空间应予优先的开发权。

  其次,城市广场规划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建筑空间形态、立体环境设施、园林绿化布局、道路交通系统珩接等方方面面。我们在进行城市广场规划设计中应时刻牢记并处处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并重的原则,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兼顾的原则,切不能有所偏废。厚此薄彼,往往顾此失彼。

  再次,城市广场规划设计要克服几个误区:一是认为以土地作为城市道路、广场建设的回报是一条捷径。二是广场越大越好。三是让开发商牵着鼻子走。开发商看重的是重拆、建房、卖门面的利益;而政府则应着重考虑增加绿地、建设广场和公园,改善旅游、购物、休闲和人居环境。

  (四)突出主题原则

  城市广场无论大小如何,首先应明确其功能,确定其主题。这也可谓之“纲举目张”。围绕着主要功能,广场的规划设计就不会跑题,就会有“轨道”可循,也只有如此才能形成特色和内聚力与外引力。是交通广场、商业广场,还是融纪念性、标志性、群众性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广场,要有准确的定位。在城市广场规划设计中应力求突出城市广场在塑造城市形象、满足人们多层次的活动需要与改善城市环境(包括城市空间环境和城市生态环境)的三大功能。并体现时代特征为主旨,整体考虑广场布局规划。

  特定的城市广场的规划设计都应精心创造实用而突出主题特色的城市广场个体:一是要和谐处理城市广场的规模尺度和空间形式,创造丰富的广场空间意向。应根据市级、区级和社区级合理规划,一般不宜过大,且应分散设置,以取得均匀的城市活动公共空间。二是要合理配置建筑,实现广场的使用功能。三是要有机组织交通,完善市政设施,综合解决城市广场内外部的交通与配置。特别注意空间距离的远近和交通时间的长短,以方便市民使用城市广场。既要讲究观赏性,但主要还是要讲究实用性。

  三、宝坻文化广场的规划设计

  1、宝坻文化广场建设的必要性

  (1)随着宝坻的经济、城镇规模的发展,城镇人口的增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有了明显提高,宝坻区目前的人均绿化指标、公共休闲娱乐场所从面积、规模、档次上来看已不能满足需要。建设一个以文化为中心广场是完全必要的。宝坻文化广场的建设即能改善本地的环境质量,给市民创造一个娱乐休闲的好去处。又能推进本区的精神和文化生活的发展,还能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加快城镇化的进程。文化广场的建成标志着宝坻区的城镇基础设施将跨上一个新台阶,有助于树立宝坻良好的风貌与形象。

  (2)一个城市的建设都有一个自己独特的标志,宝坻适应市民的需求充分利用本地的环境优势,在城中心结合具体环境中原有的两个小池塘与东城路行道树,并与柳树为这一特点设计中扩宽并打通了两个小池塘,内种荷花并加入中国传统园林中的水榭与小桥与现代意识的文化广场与广场喷泉相映,又考虑周围背景与视觉变化利于各种园林植物的不同特色对比与协调变化与统一巧妙搭配,通过石雕、石凳、山石、花坛、喷泉、古亭等园林小品搭配。建成具有独特意识的宝坻文化广场。宝坻文化广场的建设不仅是体现宝坻的景观特色一面,也是宝坻文化的缩影及宝坻文化历史的见证。

  (3)文化广场的建设是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带动项目周围沿线开发的需要。文化广场的实施,环境的改善,必定会带动周围地价的升值,从而带动房地产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2、宝坻文化广场的大小和周边建筑的规划设计比例

  宝坻文化广场长500米,宽为200米,总占地10000多平方米,周围的建筑,西临宝坻宾馆、东以宝坻财政局相望,南以教育局相呼应,其高度均在10~30米之间,高宽之比约为1:2左右。这样的比例使人感到闭塞。但由于文化广场中央布置了雕像、大型喷泉、灯柱、栏杆、花坛、草地,特别是场中设置大型舞池,极大丰富了广场的内容,增加了广场的层次,又使人感到开阔。广场中间可供群众集会游行和节日联欢之用。这样广场设置较少绿地,以免妨碍交通和破坏广场的完整性。在主席台、观礼台的周围,重点设计了常绿树。节日时,可点缀花卉。为了与广场及周围气氛相协调,以规整形式为主,在广场四周道路两侧布置了行道树组织交通,保证广场上的车辆和行人互不干扰、畅通无阻。广场还有足够的停车面积和行人活动空间,其绿化特点是一般沿周边种植,为了组织交通,又在广场上设绿地种植草坪、花坛,装饰广场,形成交通导的作用,但行人一般不得入内。文化广场的东北、西北两侧的绿地与荷花掩映的池塘,形成地上地下空间的巧妙结合,且与荷花池里的小桥、水榭和古亭遥相呼应又给人一种雅俗共赏、古朴归真之感。

  3、宝坻文化广场规划设计的原则

  (1)设计了足够的铺装硬地供人活动,同时也应保证不少于广场面积25%比例的绿化地,为人们遮挡夏天烈日,丰富景观层次和色彩。

  (2)文化广场中设有坐凳、公厕、电话亭等服务设施,而且还有一些雕塑、小品、喷泉等充实内容,使广场更具有文化内涵和艺术感染力。做到了设计新颖、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功能齐全,也满足了广大市民大到高雅艺术欣赏、小到健身娱乐休闲的不同需要。

  (3)文化广场的交通流线组织以城市规划为依据,即处理好了与周边的道路交通关系,又保证行人安全。

  (4)文化广场的小品、绿化、物体等均以“人”为中心,时时体现为“人”服务的宗旨,处处符合人体的尺度。此起彼伏的喷泉、高低错落的绿化,让人呼吸到自然的气息,赏心悦目,神清气爽。

  其次,宝坻文化广场的规划设计注重对新宝坻区历史文化素材的挖掘,结合具体的地形特点合理布局,既符合长远发展的战略思想,具有超前意识,又因地制宜,建设以地方文化为背景,以历史人文景观为表现形式的主题文化公园,赋予宝坻公园以全新的历史文化内涵。宝坻文化广场的规划设计利用现代的艺术手法,充分结合本地情况,因地制宜。突出当地建筑特色,植物材料选择上突出本土植物,努力打造地方自然特色突出的现代化城市。并且以体现“文化”为主题,在充分挖掘当地历史文化的基础上,通过广场、喷泉、雕塑以及景观小品等园林要素,完美展现宝坻区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沉淀,让人们在享受园林美景的同时,缅怀过去、把握现在、憧憬未来。

  四、结语

  作为现代化的城市广场,应具备三大功能:塑造城市的形象、满足人们多层次的活动需求、改造城市环境(包括城市空间环境和城市生态环境)。宝坻文化广场的规划设计全面考虑了以上三点,以使广场成为一个生态型、文化型和生活型的市民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