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筑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摘要:本文利用建筑规划的相关理论分析了建筑规划对于城市建设的重要性,通过理论分析的方法能够比较容易的得出建筑规划的设计对于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性,本文通过对中国整体的建筑规划的一个分析,分析了城市建筑规划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建筑规划与设计对于城市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建筑规划,城市建设,作用

  引 言

  一项规模较大的建筑项目的实施,都是要经过详细的前期设计和规划。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加速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与此同时,也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和压力。在古代中国的造物思想中,“利人”是一个较早得到广泛讨论的话题。先秦的墨子认为:“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集中反映了他的造物思想。在墨子看来,对人有利的“巧”的规划和设计才是正确的规划,反之就“拙”。在这里,“拙”并不等同于中国传统美学范畴的概念,而是确指“不利于人”的东西。所以在一个物品正式诞生之前,应用于其上的“巧思”也就是所谓的“规划”至关重要。

  一、城市建筑规划并不是简单的“小孩子过家家”

  两年前经政府规划批准,投巨资翻新校园,刚刚建好又重新规划,责令拆除。有福州官员很是自豪,称它为“大手笔”。然而无论怎么看,它都像极了小孩子“过家家”。全国第七届建筑物改造与病害处理学术研讨会传出信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建成各类建筑物达400多亿平方米,并以每年5亿多平方米的规模扩大。由于管理不当等诸多方面的因素,中国设计寿命为50年的建筑物,实际平均使用寿命为30年,我国每年20亿平方米新建面积,相当于消耗了全世界40%的水泥和钢材。对比国外发达国家水平:英国建筑平均寿命为132年,全世界最高;美国建筑使用寿命74年;欧洲建筑平均使用寿命80年。

  是我国的建筑水平如此落后吗?笔者查阅了我国建筑的有关资料,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古建筑的辉煌也表现在使用年限很长,如山西应县木塔、河北赵州石拱桥等。现代建筑中,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大楼已使用51年了,结构还很好等。“国内在技术上完全能做到让建筑寿命与发达国家一样长。”全国政协委员陈清华、郭松海认为,建筑短命问题不是书面规定的年限过短,也不在于技术能力达不到。随着建材科技的发展和设计、施工及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建筑物耐久性也在不断提高,由原同类环境下房屋合理使用年限50年提高到70年,仅现代技术即可完全达到。经验表明,有的砖混结构建筑几百年也都能安全使用。而我国每年产生超过3亿吨建筑垃圾,但全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不足5%。循环利用建筑垃圾的技术并不存在难题,为何利用率只有5%,全国仅有10余家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类企业。而建筑对于就业的作用持续时间短,并无明显的积极拉动作用。[1]因此我国建筑短命弊远远大于利,甚至是对国民财富的浪费,是对环境的不负责任,是将我们这代人经济建设的负面影响向后代转移的举动。

  二、建筑规划首当其冲的失误分析

  (一)一届政府一套规划的短视行为

  许多建筑并不是因为质量问题而拆除,问题出在不理性、不科学、难以持续的城市规划上。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必须以科学的规划来引领而在制定了合理规划之后,一些城市的住房和城市建设,标准制定落后,也是建筑短命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崇拜GDP、大搞形象工程的错误政绩观

  如果从发展地方经济的角度考虑,在当地市政府的强力推动下,规划一个商务中心或者其他规模较大的建筑产地,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这种追求短期利益,没有长远规划,是很多患有GDP崇拜症的地方政府的通病。我们随处可以看到随建随拆的高楼大厦,随修随毁的高等级公路。这一切,都缘于城市规划者的“过家家”心态:但求一时玩得心跳,不管造成的浪费如何惊人。所以,“错误政绩观指导下的拆旧建新,带来的GDP增长是表面的,并没有实质性增加社会财富和经济价值。相反,不正常的拆建本身浪费了巨大的财富和资源,除了能带来政绩,对社会经济毫无益处。”山东经济学院房地产经济研究所所长郭松海说。

  (三)拆迁卖地的利益驱动

  相对于形象工程带来的政绩,在近年来土地价格快速上涨的背景下,拆迁置换出土地带来的卖地收入,更能让人对新建筑“痛下狠手”。多数短命建筑的背后,都有房地产开发的身影。少数城市为了尽快通过拆迁置换出土地进行商业开发,甚至将一些2000年左右建成的商品房小区列为“棚户区”,以方便拆迁,同时还可以获得国家对棚户区改造的资金支持。在城市建设指导思想上急功近利,重速度、轻质量;对政绩工程和GDP的盲目崇拜;加上开发商的商业利益。三者相结合,造成目前大量不该拆的房屋大量被拆除。

  三、总 结

  其实,城市规划有远离批评之道,那就是多方集纳民意,给市民充分的话语权和参与权,避免一意孤行。一项规划的形成,如果凝聚了大多数市民的共识,即是有诸多瑕疵,不够完美,甚至需要推倒了重来,民众也不至于愤怒,因为,自己的行为,当然该由自己负责。对于某些重要建筑的拆迁,甚至可以举行听证会。而我国现在缺乏这样的模式,仅仅做到了对挂牌的文物拆迁“一票否决”。同时,有专家认为,相关部门应该出台政策法规,严厉禁止没有质量问题的建筑提前被拆毁,也应该对违规拆除“短命”建筑的相关责任人追究责任。

  从宏观看,规划应该成为引领百年建筑的龙头。首先应该进一步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并在城市规划阶段细化建筑的寿命。建设部原副部长刘志峰认为,要从实质上遏止中国建筑的“英年早逝”,还要切实强化城市规划的严肃性,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的执法力度。与此同时,要建立建筑拆除的法定程序,明确拆除条件,切实做到建筑拆除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长王建国表示,中国作为当前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在经济建设如火如荼的背后,城镇化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失衡的矛盾亦逐步凸显。必须摒弃过去错误的发展思路,在根本的体制机制上有突破、有变革。“要按照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引领城市发展的脚步,让城市有喘息的机会!”综上所述,建筑的科学合理规划符合我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符合当代和后代人的利益需求,符合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昕羽·中国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对GDP和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20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