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以人为本理论融入环境艺术设计

  摘要:以人为本是设计的基准,没有中心便不能算做设计,设计是人对现实需求和愿望的诠释,人的需求和愿望是设计的最终目的,并且设计不可能凭空出现,必须依托于现实,而设计的实现则依托于现实的物质,二者相辅相成。

  关键词:以人为本,室内设计,标准和基线,个人的理解

  “设计是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通过视觉的形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人们通过劳动改造世界、创造文明,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最基础、最主要的创造活动是造物。设计便是造物活动进行预先的计划,可以把任何造物活动的计划技术和计划过程理解为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概论》中关于设计的一个广义的介绍。人们通过自身的需求,创造或者改变自然与客观物质,而做改变之前,需要先对需求进行全面分析,进而围绕需求进行设想、论证、计划、规划的过程,叫做设计。

  “以人为本”的含义是什么?这四个字中的重点便是“人”和“本“二字上,在四字中,可以理解为”人“是中心或者是原则、本质;”本“自然便是”人“字进行定位的辅助字符。在哲学上,常常以”人“与两个物质相对,一个是”神“,一个是”物“,”人“是相对于”神“和”物“而言的。我对“以人为本”四个字有自己的认识与理解:“人”并非是指个人本身,此处的“人”字并非实体,而是一种需求,或者可以解释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的需求以及改造自然与生活环境的愿望,而“本”那自然毫无疑问,就是上述中所说的中心、基本,把这些整合起来,那即是:以人们的对生活质量的需要以及改造自然与生活的环境的愿望为中心、标准或者说是基线。

  设计与“以人为本”的关系是什么?《百度文库》中关于室内设计的灵魂是这样解释的:“室内设计是艺术工作的一种,设计师依据个人的理解把室内空间中元素,以新的秩序来安排,使空间内的景物刺激我们对重生的空间产生一种新的感觉。”重点便在于“个人的理解”,个人水平的高低,便是完全取决于个人对设计的理解,就想我们通常所说的灵魂,如果一个作品中,没有中心、没有主题,哪怕再漂亮,也仅仅是躯壳而已。 “以人为本”是设计的基准,没有中心就不算是设计,设计是对人们“需求和愿望“的诠释,人们的”需求和愿望“则是设计的最终目的,二者缺一不可。

  一、环境艺术设计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环境艺术设计的根本出发点,旨在满足人们在生活、工作和心理等各方面的需求,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准,增进人生的意义。“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要求设计者把更多的目光从环境艺术设计本身转移到其使用者?D?D人的身上。现代设计不再仅仅是对于使用功能的设计,它正迅速地向审美功能、文化功能靠拢。在当今信息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渐冷漠和疏远,所以人们不仅需要一个舒适方便、功能齐全的生活空间,更渴望摒除工业社会的冷漠、呆板。设计于是承载了对人类的精神和心灵予以慰藉的重任,这体现在设计应以人为尺度,达到协调人与环境关系的和谐,充分满足人们对于安全、舒适、个性化的需求。如在设计建筑物时,首先预测和评估建筑物对人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同时努力使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使之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能与社会环境的变化相适应;并在尊重当地历史文化的基础上,考虑建筑物的布置、外形和色彩等。

  卢那察尔斯基曾说:“如果人没有创造的自由,没有艺术的享受,他的生活就会失去乐趣,人不仅要吃得饱,还要吃得好,这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生活日用品不仅要实用,合人民的口味,而且要使人感到愉悦。服装应当使人愉悦,家具应当使人愉悦,餐具应当使人愉悦,住宅应当使人愉悦。艺术设计的任务将在于:探索简单的,健康的,令人信服的愉悦原则,并将此原则应用到生活的建设中。” 卢那察尔斯基指出了设计的审美原则--使人愉悦。设计不同于艺术,必须要体现出它的功利性,在使用中实现设计的价值。使用过程中使使用者感受到设计的精巧而产生愉悦感,同时将这种愉悦感升华为一种审美意象,这种全方位的“使人愉悦”,才能真正体现出“设计为人”的思想。“设计为人”实际上也正是要将设计的接受者塑造成为自觉的审美主体。设计中的审美现应当是把物质与精神,实用与审美综合在一起的,在它们的矛盾中去把握、调整和规范它们之间的关系。设计师必须在特定的审美领域内探讨功能与形式、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我们现在倡导的“设计以人为本”,不应该只停留在追求表面形式的丰富、色彩的眩目、高品味的诉求这样一些浅层次的设计元素之上,而应该从深层次的设计的原始目的出发,将设计中应用到的各种层面、各种涵义之上的元素综合到“设计”这一整体中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是应该自然产生的,而不是人为的、主观的臆造,这样才能真正把“人”作为设计服务的对象。在设计中重视物质技术手段的同时,高度重视美学原理,重视创造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环境空间和形象,创造具有视觉愉悦感和文化内涵的室内外环境。

  在人和环境组成的环境系统中,人是核心,因此环境设计理所当然应以人为本,把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放在第一位。从环境的功能来说,就是要合理设计、安排、组织空间。空间的设计首先要保证人能安全、高效、便捷的进行日常的学习、工作及其他活动,要保证人在各种环境当中能够顺利、便捷地获取需要的信息,此外还要满足人的心理上的安全、舒适。此外,以人为本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对人的精神层面需求的关注。当前信息社会的审美观念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表现在环境设计中就是空间形态设计的多元化。不同的审美取向要求设计师要具有能把握不同风格环境设计的能力。从当前的趋势来看,人们对于温馨、朴素、自然、环保、节约的追求渐渐成为一种时尚,在多元化的审美取向中逐渐占了主流。环境艺术设计的目的是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为人类营造舒适、安全、方便、优美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无论是公共建筑物的装饰装饰,还是住宅家居的装修装饰,都不能违背设计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利用人类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提高人类生活的舒适度。

  在工程实践中,要特别关注弱质群体的生活,为老人、儿童、残疾人参加社会活动创造便利的条件。在营造舒适居住环境中,把科学技术的发展因素考虑在其活动中,把新材料、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应用到环境艺术设计活动中,提高生活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使建筑物的内在品质有突破性的升级。树立自然、简洁的环境设计观 :在现代环境设计中,自然、简洁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趋势,简洁设计要求设计者在考虑功能合理的前提下,追求设计思想的精炼及构图的完美,形成自然、简洁的设计风格,减少多余的装饰。因此,如何以最少的装饰材料达到最完美的装饰效果就成为设计师追求的目标。自然风格和简洁设计在未来的环境艺术设计中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

  二、室内设计雏形的出现

  青铜时代来临的夏商周以及春秋时期,人们对青铜的向往偶然也是必然的出现了青铜器具,由于皇室对尊严的向往和对地位等级的崇拜,在物品的材质选择和纹理的绘制上加入“美“等元素的加入,如碗、罐等器具由最初的陶演变为当时昂贵的青铜,纹理有”云、雷、植物“等自然纹理演变为”龟、象“等动物纹理。在奴隶制社会的背景下,稀少的青铜成为贵族的专属,使得当时的室内转变我青铜柱等以青铜为主的装饰,此阶段的室内设计是有皇权思想,尊卑有序的等级阶级观念演变形成。

  三、室内设计的发展

  秦砖汉瓦成为了秦汉时期的典型代表,是古代建筑构件上的艺术典范,图案精美,做工精细,在秦汉两代全国一统的形式下,各地艺术文化交流广泛,为设计的发展起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背景,秦朝的统一使得文化也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大统一。正是这样的背景,人们对美的追求更胜以前,当时的代表作毫无疑问即是阿房宫,但阿房宫被焚毁后,留下的只有史书中的记载,并未有遗迹,有所遗憾。但阿房宫出土的瓦当、器皿、以及栏杆装饰雕文来看,毋庸置疑,当时的室内装饰已经相当精细和华丽了。人们对美以及舒适的要求的提高,促进了室内设计的大跃进。

  四、室内设计的成熟

  魏晋南北朝以及宋辽金时期,当时的成就在于城市的规划与佛教建筑的兴盛,典型的代表由长安商业街市与居住的区等区域的规划,是古代城市规划中的顶级典范,佛教的传入在这个时期影响巨大,大量的佛教建筑如春笋般壮大,而室内也在这个趋势下进行了大的转变,在这个时期,人们对佛教的崇拜,甚至皇权者对上天的崇拜,审美也进入的另一个阶段,如当时的皇宫装饰,不再仅仅是装饰的细致,而是大量的采用了黄金等金属元素和红色等元素的融合,当时的室内装饰审美转变为了金碧辉煌。我们可以看出,人的意识决定着设计发展的方向,人的思维精神才是设计发展的“原点“。

  五、鼎盛时期的到来

  元代装饰在继承了宋、金的传统基础后,又吸收了大量中亚建筑的手法,元代也是琉璃瓦的重要发展阶段,琉璃色彩趋向多样化。装饰上地面有砖的、瓷砖的、大理石的多样化,还有大量的是地毡,墙面柱面有云石、琉璃、还有金箔等做装饰,室内设计在元朝已经达到了古代室内装饰的巅峰时期,这个时期最大的特点就在于融合,将宋、辽时期的特点与中亚地区的特点进行了完美的融合,这个时期我们可以看出,设计是有人的意向来决定方向,而并非是设计领导人的思维。

  明清时期就不加详述了,中国古典风格的代表时期,不论是建筑、园林、室内、规划都达到了中国古代前所未有的高度,但需要提出的一点是,明清时期积累了上千年的艺术沉淀与积累,在这些沉淀于积累到达了一定的高度,再与人们的需求结合,便有了新的量变。当今社会,世界文化相互交流频繁,文化的积累和人们思想的进步,明清时期单一的中式风格已经不在是唯一了,如:现代中式风格、简欧风格、田园风格、地中海风格、东南亚风格、美国乡村风格等等一系列的设计风格,人的思维指引设计,文化的多重交流,使我们不在仅仅限于单一的思维,例如,我喜欢现代简约,但是我又喜欢中式的韵味,那不难,自然而然的就出现了现代中式风格和简约中式风格,但具体一点来说,是按照我的思维来进行设计,不是设计引导我的思维。设计的发展与壮大是由人的需求与意向决定,正如做买卖一样,有需求才有买卖,有买卖才有市场,也可简化有需求才会有市场,没有需求,市场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人作为地球上的顶级生物,就是因为人拥有着别的生物没有的创造性思维,正是因为人的思维才使人们拥有创造和发展的能力,甚至改变自然为人服务,人们的思维也引导着设计。设计的初衷是因为什么,设计就是为了给人们更好的服务,更好的生活,所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思维不断的开阔,设计才会随着我们的努力继续发展,因此,人是中心,人是设计所服务的对象,所有的设计必须以人为基准。

  “以人为本“中”人“的含义,指的是是一种需求,或者可以解释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的需求以及改造自然与生活环境的愿望。把这种需求和愿望进行整合,可以总结为人的思维,”以人为本”可以解释为:以人的思维作为中心和基准。“设计来源于生活”,本来我对此的理解是灵感要在生活中去寻找,现在我觉得我的认识并不全面,甚至对灵感的理解也进入了误区,我认为的灵感是大脑中一闪即逝的思绪,但现在我更倾向于的灵感是对生活中的感悟,我们该追寻的正是这种感悟,去理解生活中人们所需要的、期盼的东西,去创作,去实践,而非盲目去追求那些飘渺的思绪,这该叫做积累,没有质的积累就不会有量的变化,如果去学着生活,感悟生活,那自然而然的就懂得生活,自然也就明白了“以人为本”的含义。

  也有更为直白的解释,设计是通过什么来表达?自然是视觉,通过视觉来理解的,来欣赏,来使用,当然少不了人的中心位置,不论再伟大的设计,如果少了这个中心,那它的价值在哪?如果没有价值的东西人们是怎样处理的?毫无疑问的扔到垃圾桶里去。

  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诠释设计:1、宏观上说设计诠释生活的规律,其目的便是使人们了解生活、认识生活、融入生活,使人们更好的生活;2、微观上说设计可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从“以人为本”四个字中我认识到,设计不可能凭空出现,必须依托于现实,设计的实现需要灵感的花火,且需要依托于现实的物质。这个物质,正是人们现实中所需求的或者说是希望的。

  参考文献:

  [1]刘源波.把以人为本理论融于环境艺术设计[J].科技信息,2012(19).

  [2]李岚.浅谈以人为本的城镇环境艺术设计[J].科教导刊,2012(26).

  [3]马爱民.浅议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人本主义”[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