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安庆市菱湖风景区市民公园项目设计目标是建设以城市文化公园为主要建设发展方向,兼顾风景区和休闲旅游区的功能,围绕“皖山、皖水、皖文化”,建设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娱乐体验、宗教文化熏陶于一体的全国闻名的皖国“人文山水”体验型旅游目的地,提升菱湖风景区的整体价值及文化内涵,振兴“皖”文化。
关键字:风景区 公园 文化艺术中心 水上森林

  安庆市菱湖风景区市民公园项目设计目标是建设以城市文化公园为主要建设发展方向,兼顾风景区和休闲旅游区的功能,围绕“皖山、皖水、皖文化”,建设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娱乐体验、宗教文化熏陶于一体的全国闻名的皖国“人文山水”体验型旅游目的地,提升菱湖风景区的整体价值及文化内涵,振兴“皖”文化。

  拟建市民公园位于菱湖风景区的中心,东面与北面均临东太湖,西临城市交通性道路湖心中路(该路将成为其主要入口),南边与建成的现莲湖公园北苑接壤。市民公园用地面积34.68万平方米(含水面5.3万平方米),地理位置重要。园内有总体规划中拟建的两个建筑单体,黄梅戏艺术中心以及培训学校。设计中对两个建筑与景观环境的关系进行了合理调整,还包括重要的文化中心标志建筑选址设计。

  上海市园林设计院设计团队在把握历史文脉的基础上突出自然生态特点,使市民公园成为一个有生气又有文化品位的实体,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环境,真正成为整个菱湖风景区的核心区域,景区之“源”。

  同时高度重视生态意义:通过有机形态设计,采用挖湖清淤的手法,进行河岸线的整治,改变了原先外侧水岸的单调。通过水森林及水生植物的过滤系统,将菱湖的水系在小菱湖内得到循环过滤,充分展示生态处理过程,提高水质。

  为了把安庆市真正建成皖西南的旅游网络中心点,设计中加强对市区旅游资源的挖掘和建设,满足“安庆历史文化名城——菱湖风景旅游区——大龙山”的城市旅游格局。使菱湖风景旅游区处于真正的旅游核心地位,以绿化景观为主,形成集观演、文化、休闲、旅游观光等为一体的滨水开放性场所,既让游人休闲娱乐,又让游人充分感受到文化的氛围。因而市民公园设计中充分考虑开放性(公益性的休闲功能)、景观性(建构筑物的地标性》、生态性(园林环境)和经营性(购物、娱乐等)的综合特征。

  安庆,历史悠久,人文荟萃。2000多年前,这里就建立了古皖国,创造了灿烂的古皖文化。建于南宋时期的安庆城,至今已有800年的历史。从清朝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至1938年,其间170多年,安庆一直是安徽省府所在地,为全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在设计中选取了桐城派文化、黄梅戏曲文化、佛教文化等安庆文脉主体,发掘皖文化振兴主题。

  设计的核心目标:以“历史观照,人文关怀”的大手法突出中心主题、三条脉络。通过中心主题:“源、文、盛”,展现皖文化的源流、积淀,历史的延续、再现与文化的复兴;通过佛教文化脉络、黄梅戏曲文化脉络、水乡文化脉络的有机编织,形成气韵流动的精神载体。

  场地总体设计形式上借用“孔雀东南飞”的寓意。在形态表现上以大手笔的孔雀南飞的形态为主要的水体轮廓,蕴含着自然的灵气,以图腾的形式出现,集合天地万物之灵气,融为一体。凤凰性本高洁,飞向枝头,飞向黄梅登高点。寓意吉祥,象征“浴火重生”的文化复兴之意。

  细节形式上由古“皖”字为生发根源,利用安庆菱湖风景区发达的水系,以“皖”字婉转、流动的形式,结合灵动的水岸线,形成一条艺术的河流、文化的河流、历史进化的河流、佛学的传承,演出一篇动人的风光山水篇。

  在艺术与形式的结合上采阴阳相济、刚柔结合。吸收、借鉴姚鼎的“义理、考据、辞章及阴阳刚论”及“桐城派”的代表人物方苞先生提出的“桐城派”的文化精髓“义法”。

  在市民公园的设计中,充分做到理念与设计手法互相掺揉,相得益彰。做到内容表现形式,重视艺术的体现,“气”体现气势,“神”体现气之精处,借用文学的创作语言,凸显景观的艺术性。同时传承地方园林和建筑的独特风格,进行简约的、神似的“再创造”,并引用中国园林中“通透”和”流动”的处理手法,以收到视野开阔、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

  具体地块改造方面由于小菱湖原有的水体形状以及水岸的处理比较简单、单薄,没有体现“皖山、皖水”的灵动性。因此,在本案的设计中,运用了挖淤清湖的手法进行土方的改造,遵守“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基本保持原有水系的走势,局部进行岸线改造,部分区域为了营造特定的景观效果进行堆土叠山。

  参考湿地的生态原理,将市民公园规划用地外围的滩涂地改造成一片湖中的洲岛,轴网形的小岛可以有效地吸纳河沙,产生新的富含有机质及泥沙的沉淀物,一部分用于日常养护成为小岛周围植物的肥料;一部分参与了岛屿的可持续发展,使凝固的小岛成为活动的、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使这些小岛成为整个菱湖风景区内生物活动链中的一环;使自然植物在这片区域活跃生长,共同完成水土循环,涵养水土。同时运用生态学理论,对整体水系进行有序的整治和协调,在以美化景观为目标前提下,妥善地处理好水土循环及岛屿可持续发展,做到了与生态景观建设目标的结合。

水上森林生态洲岛布置原则

  根据岸线形态,把岸带向水中延伸形成洲岛。

  考察湖水的涌动,沿线性水流两侧堆岛。

  最高水位时,岸线退后,洲岛被淹没,水与岸线成线性关系;常水位时,一些小岛浮出水面,水面后退,水与岸成点线关系;汛期控制水位,岸与岛连成半岛,水与岸互相渗透交融一体;枯水期形成更多的岛与半岛,水退岸进,不使水与岸远离。

  通过下一步的工程深化,真正形成片片绿洲,水天交融,天人合一的生态型城市绿岛公园区景观特色。

功能分区及相应点

  根据市民公园的性质及任务书的要求,将全园在功能上区分为市民广场活动区、戏曲文化活动区、自然生态活动区。公共停车服务区域四个大的功能区。

绿化规划原则

  创造“水与绿”交融的景观特征,以提高环境质量为绿化依据。

  为改变现有单一景观,加大树木的植栽和培育力度,增加绿化覆盖面积。

  在绿化布局上,讲求以风景旅游区边界带状背景林与咸片的植被景观为基础,以小片的种植为点缀。注重在水岸与大片草地的边界,以植被形成的界面的季相、色相、树形及轮廓线的变化有致,形成湖区特色种植景观。

  发展乡土种植、特有树种、观赏植物、提高景区规划效果、价值和特色。适当辟生态农业区,形成特色田园风光区,使经济与观赏相结合。

  保护风景旅游区内现有的古树名木。

  公园本着以绿为主、植物造景的方针,在调整原有绿化的基础上,增加其它相关的植物品种和水生植物,形成丰富的植物群落,发挥公园最大的绿化效应和环境效益,满足人们对大自然的渴望和追求,增加一些具有优良景观效果的水生植物,创造出原生态的休息游览的环境,体现别样的山林野趣。

  历史人文景区景点规划方面根据设计理念的主旨,同时参考当地的历史文脉及安庆的历史沿革,将市民公园划分为两大文化景区:A.市民广场景区,及B.“清流载韵”景区。

  其中A景区的景点主要有:“清韵神明”、“水墨流香”广场、“揽胜观月”、“曲水流觞”、“知渔湾”。B景区的景点主要有:“十洲云水”、“芙蓉秋水”、“菖蒲花蹊”、“观雀台”、“鹞落坪”、“生生不息”、“水清荷香”以及“杨柳岸、桃源行”。

文化艺术中心建筑设计

  作为安庆历史文化的缩影,菱湖风景区文化艺术中心是集展览、研究、会议、休闲和商业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中心,既是弘扬皖文化的一个窗口和安庆市重要的标志性文化建筑,也是安庆市一个新的人文景观。建筑场所区一面紧邻城市道路,一面临大湖,所以它也是当地人傍晚乘凉、周末聚会、假曰举办舞会、观看戏曲表演的的场所。

  选址布局上通过对总的市民公园的规划分析,及全面的设计研讨,设计最终将文化艺术中心选定在公园的东北角,与市府路市政景区形成对景,与黄梅艺术中心和培训中心形成一个组团,最大程度上避免与黄梅艺术中心和培训中心的冲击,相对偏离湖心路,减少视觉干扰与不和谐可能。同时与培训中心、黄梅等高点及程长赓雕塑形成一条戏曲文化轴道;同时可以充分利用湖区优美环境景观,形成环抱自然美景的布局特点;而且内外交通便利,既是公园的中心也不会影响公园内部的参观游览功能。

  本工程建筑占地面积为8800平方米,总的建筑面积为19500平方米(含地下室3400平方米)局部塔式展厅最高6层,框架结构,大开间布局。

  建筑设计理念上发扬历史文化、地域文化,以无求、忘我的纯静心态作为建筑设计的态度,融入自然的环境。

  菱湖风景区文化艺术中心是菱湖风景区最为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设计运用了传统的九宫格式布局手法,以及生长空间的表现形式。通过将不同高度的平台和庭院融合在一起,揭示出内部街道般的复合空间。我们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暗示出安庆历史传统城市的组织机构,使之真正成为当地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所倡导的设计理念为:

  1.运用现代技术所能提供的可能性,结合地方本土的建筑传统和基地特定的自然环境,关注的是建筑的基本品质,简单的几何形体和秩序、空间与功能的关系、材料和光影等等,并反映时代精神。

  2.地上、地下的结合,将文化中心与观演广场综合考虑,可以最大程度地开发土地价值,有利于博览空间利用、商业的开发和未来可持续发展。

  3.内部使用功能精心细化,形成地上,地下,展示区,会议区,商业区,库房区,办公区,绿化中庭,屋顶绿化等全方位,多层次的合理布局,方便功能使用,创造现代展示建筑高效,理性,而又趣味盎然,有利静思休憩的最佳环境空间。

  文化艺术中心是一座环境建筑。建筑整体布局顺着地势延伸倒湖畔,平台花园和下沉庭院交互错落,流线组织让人们从庭院进入展示室中,而后又穿过庭院,不知不觉中自然地漫步到另一个展示室中。建筑的屋顶种植着各种花草,掩映着庭院的绿化,与山坡上的树木融为一体,建筑较大的体量被有机分散串接、弱化、丝毫没有破坏环境的完整。

  艺术中心也是一座生态建筑。展览室内部的采光和通风通过屋顶高高架起的加农炮式的天窗(这种叫法来自柯布西耶设计的法国修道院中采用的混凝土天窗),湖面吹来的凉风顺着山势和建筑的坡度自然地穿过展室,有利于自然形成舒适的室内环境。展示室使用两套百叶,室内的一套安装玻璃和可调节的百叶,用来控制通风和采光;室外的一套是木制百叶,用于在夜间关闭,以增强安全性。

  艺术中心还是一座空间的建筑。如果说庭院是这座建筑的灵魂,那么整个屋顶平台就是一座大花园,庭院和屋顶平台形成了开放空间的空间网络层次,它给人们的感受也从地面扩展到了建筑所能感知和接触到的所有层面,建筑的空间感受充分放大。

  文化艺术中心主要由一条长廊和三个庭院彼此相互连接,在空间上形成一个整体,进而成为建筑的构成中心。它将封闭的展示空间与开阔的庭院空间连成一体,消融了人工和自然世界间的隔阂,将建筑与建筑所要表现的精神融成一体。建筑有其使用空间,但是在艺术中心开放时间之外,外部空间——广场、屋顶平台、庭院、室外剧场的一切都是完全向市民开放的(这里没有大门和围墙),公共空间可全天供市民们使用。

  在风格方面安庆传统的建筑成为设计文化艺术中心的一个重要参照。“徽居”的院落式布局,马头墙都是设计的主要参考元素。设计中充分把握本土传统建筑中体现的那种因地制宜的人对自然的亲和与敏觉,同时运用现代技术所能提供的可能性,结合地方传统工艺和技术、应用地方材料,创造一个具时代精神和文化真实感的新的场所。

  文化艺术中心不仅是一栋单一的建筑,更是一个给人丰富的空间体验的历史城市的缩影。在其中,有简洁的形体,作为空间构成的基本单位,还有广场、街巷特征、廊道空间、台地、高差、高塔、墙、院特色空间的丰富层次。建筑形体构成主要采用简洁的几何形体,强调秩序、空间与功能的关系、材料和光影对比等等,在水平与垂直方向构建强烈的视觉效果,突出标志性。

  在展示空间运用了筒体结构及其顶部光带,来营建光影效果和空间气氛。特别是在“面积展室”部分采用这种结构体系,一是出于展示的需求,它可以尽可能大的为书法、绘画、织物等面状的展品提供展览面积,同时,筒体内部“房中房”也为精品展品提供单独陈列的可能性。

  从立面处理的效果而言突出现代、简洁而又突显文化品位的特点。在立面材料上我们使用了石材和灰砖,这两种材料长久以来对当地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用地方建筑材料来营造现代建筑,并使其能“与时俱进”。建筑色调主要以黑、白、灰为主,格调高雅,用绿化种植的办法与环境色调相融合。

  文化艺术中心在充分考虑现代环保材料,简洁体形的同时,还重点通过中庭及太阳能收集板的设计元素强化生态设计内涵。

  我脘菱湖市民公园设计整体方案力求大气磅礴,自然秀丽,在体现安庆皖文化灵魂核心的基础上,发散着浓厚的人文浪漫气息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同时技术解决方案扎实可信,具有高度的工程可操作性,受到领导及专家评委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