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5300-4500年左右,良渚文化发展达到高峰。其中手工琢制的玉器,是先民美学的智慧结晶。借由器物以礼天地,是先民“天人合一”观念的体现。出土的玉石质地温润,其表面布满细如发丝的几何图形,显得简约质朴。藏珑大境生活美学馆室外景观延承了同样的美学理念,化繁为简,于细节中见雅致。沿项目所在地北面的良渚港(俗称小运河)向西北溯源,六公里开外即是良渚文化遗址,而西南两公里翻过山脉即是良渚博物院所在地--美丽洲森林公园。相传荀子(战国时期)晚年曾经来到良渚,居荀山读书讲学。一山一水,这份近在咫尺的山水情缘,历经千年未曾改变。而藏珑大境融山水元素于设计中,力求营造出现代简约的艺术空间。
南北对称延展近百米的前场空间,方正的门楼在晨光中透出淡雅的米黄色,温润而不失庄重。两侧的景墙层层递进,端头内衬香槟色的金属格栅,并镶嵌了玉色的石材作为装饰。舒展大气的线条与门前的草坪犹如时间的书页向城市方向铺开,当华灯初上之时,城市里五光十色的喧闹,丝毫抵不过这一抹温暖的指引,吸引着人们归来。拾级而上,走进门楼内。透过正面的金属格栅,内庭的景色随着脚步一起若隐若现,两侧隔墙显得干净利落,如同山水画卷的留白,任由光影肆意的游走。沿着门廊向右进入内庭,大写意的玻璃屏风映入眼帘,象征山脉起势的曲线形绿岛游弋其脚下。左手侧的罗汉松斜着身躯向右伸出枝条,一种久违的亲切感油然而生。再上石阶,才发现玻璃屏风实为前后两扇,步入当中,恍然入画般。现实的人影如同点点淡墨在屏风上晕染开来,借着屏下的潺潺流水,金色的阳光在画卷上泼洒跳动,一阵微风吹过耳畔,仿佛听见鼓瑟吹笙,歌声悠扬。
从来以为观山水意境,无外乎“高远、深远、平远”,未曾想屏风过后,却是一桥飞跨东西,环顾四周视野内不见美学馆踪影,移步桥上突然发现脚下的桥面更值得伫足观赏。金属、石材等材料通过曲线切割打磨,一副钱塘江流域图沿着中线舒展开来。两三步间,已从富春江来到良渚港,这一刻时空被折叠,仿佛看到先民带着智慧的火种,乘舟顺流择水而居。乘电梯来到桥下,仰望天空,惊奇的发现桥身在天空中只留下几根轮廓线,整个桥底面消失于云层中,原来设计师在桥底面设置了水纹肌理的金属板,并随机布置了星光灯,同时唯一的一根支撑柱也被绿化包裹隐藏。上下空间的边界被打破,待夜幕降临,一条银河跃然空中,而银河之上,行人往来,飞鸟掠过,想必这是“天人合一”最应景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