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亲水是中国永恒的主题,现代景观设计在突出景色的同时,还必须尽量维持河流的原生态,类似河岸和河底的浸湿、冲刷和淤泥,这些自然活力的表现应该允许它们的存在,为生物创造富有多样性的环境条件。   

关键词:河道;文化;景观;功能   

1 项目背景   

1.1 区位   
丹阳地处长江下游,水资源十分丰富,全市共有大小河道110条,总长603.33km。其中骨干河道19条,计长229.43km。其中简渎河北起丹阳南门与香草河相交处,全长22km,其中市区段从香草河口至122省道,总长1200m。   本案位于丹阳市延陵片区,河道呈南北走向,北端接南二环路,南端接振兴路,全长约920m,河道两侧景观区域宽20~35m,景观设计总面积5万m2;河道面积为3万m2。   

1.2 历史文化   
建置沿革:丹阳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新石器时代,丹阳境内就有人类活动。丹阳建置始于战国时期,后改云阳邑置云阳县。不久又更名为曲阿县,乾隆元年(758年),改名丹杨(阳)县沿用至今。   
文化、文物:丹阳有6000年的文明史。历史上人文荟萃,民间文化艺术亦丰富多彩,民歌民谣、民间传说、曲艺戏剧等,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广为流传。具有地方特色的丹剧,就是取之民间艺术精华,为优秀地方剧种。   
丹阳境内的文物众多。故有江南文物之邦”之美称。   
关于简渎河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据传晋代有周元君掷简于此,化为简渎,唐代以曲阿置简州以此得名,由此可见晋代时已有简渎河了。有诗云:“浮山云�废,谁传掷简名? 斜日一长望,诗景逐烟生。”   

1.3 现状分析   
1.3.1 基地分析。简渎河全长1200m,本次方案位于丹阳市延陵片区,河道呈南北走向,北端接南二环路,南端接振兴渎河路,全长约920m。简渎河设计常水位标高为2.1m,洪水水位为4.5m,历史最高水位为6.5m,振兴路以北有些区域已经施工部分挡墙,挡墙高度为6.5m,挡墙以外部分填土高度已经和挡墙高度持平。河道两侧的用地类型均为居住用地。   
1.3.2 存在的问题。挡墙裸露过高,线型过于直板,虽在功能上可保证防洪的需要,却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河流的生态系统,减弱了河道自身的净化能力;在视觉效果上也有些欠佳,无法跟周围的景观环境产生密切的联系,不利于城市品位的提升。   
简渎河长期以来泥沙淤积,污水积滞;河流水位在汛期与旱期的时候落差比较大,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驳岸形式单一,生态效应较差,没有和水体进行有机的结合,无法营造出一个亲水的绿色空间;该地块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但是没有很好地利用各种手段展现出来。文化感染力缺乏。   

1.4 设计思路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相应的设计目标和规划原则:通过引入先进的理念和高品质的设计,在历史风貌的发扬、生态环境的保护、整体性设计、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等基本规划原则指导下,充分发挥“水”的生态环境价值,创造出人们渴望滞留的休憩场所。   
具体而言,从景观、交通、功能3个主要方面入手,提出相应的对策,创造为人们提供丰富的具有活力的城市滨水空间。   

2 总体设计   

2.1 设计理念   
简渎河作为一条丹阳城区的主要内河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由“简”而生,因“简”而得其名。   
本方案景观立意以“流水浮玉洲,简牍缀云帆”作为创作主题,以简渎河古老的历史文化为景观设计的背景,景观元素取形于河道上游弋的轻舟和古代竹简、木简的构造形式,提炼为小品或绿篱的造型题材,通过自然园林的手法结合流畅、舒展的现代构图形式来表达和谐与自然的意境,创造自然、生态、人性化的滨水景观空间。   

2.2 设计原则   
2.2.1 场所适宜原则。①充分反映地形特征和基地条件的可利用性。②充分体现滨水公共空间的亲水性。③充分注重岸线边际景观的丰富性。④充分体现丹阳的时代风貌与地域文化性。   
2.2.2 功能凸现原则。以人为本,强调市民的舒适愉悦与可参与性:营造开放式公共游憩、娱乐运动休闲空间。   
2.2.3 文脉原则。充分利用历史人文景观资源,展现滨水开放空间景观特色。   
2.2.4 生态优先原则。强调自然因子的生态适应性与河道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大量种植抗性强的乡土植物,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群落景观。   
2.2.5 经济合理原则。①通过滨水环境景观的设计,提升周边地产的价值。②充分利用地形条件和竖向坡度情况,力图在最小的地形整治前提下,减少工程造价,同时创造出丰富多变的滨水空间景观。③功能和景观设施尽量考虑既具观赏性,又实用简洁和便于实施管理。④植物造景尽量少采用名贵树种,发挥乡土树种的景观潜质。   

2.3 景观结构布局   
一轴:河道生态水轴。蜿蜒的河流仿佛一条灵动的玉带,以水为轴串联沿河的景致,达到移步换景,水景互生的自然效果,因为水与陆地的交流,空气中的负氧离子活跃,优化了周边的人居环境,形成空气的清新廊道。设计中拟求强化水的生态性。   
两带:滨水景观绿带。合理设计小品和人们的聚合空间,增加人与生物的互动性,同时滨水空间的生物多样性得到很好的利用和保护。   
两翼:位于滨水绿带与主要城市道路交叉口的视觉引导性景观。   多点:分布于滨水绿带内的多处景观节点。   

2.4 竖向设计   
在强化简渎河岸线的线形变化的基础上,我们着意刻画了滨水两带的地形空间,对微地形及坡地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逐步推敲地形的等高线使其呈现跌宕起伏的自然形状,并保证地形于汛期水位4.2~4.5m以下高度无冲突。   
充分利用地形开辟视线走廊,因借自然风光,尽可能地增加空间的起伏变化,以强化环境的情趣,同时结合一些滨水的景观元素,如绿化、景观小品、雕塑…力求形成滨水天际线的高低错落,做到平缓与突出相结合。并以滨水区线性的内在秩序为依据,以延展的水体为景线,形成从序曲、高潮直至尾声的视觉走廊。   

2.5 交通分析   
本方案中,重点强调了交通流线的合理性。在可行条件下,对滨水绿带内道路进行总体规划设计,大量增加地块内部步行交通线路;通过木栈道、游步道、踏步等方式,解决亲水空间的可达性。同时在主要节点空间设置步行广场。   

2.6 河道平面线型分析   
现状的河道平面线型比较平直,给人的视觉感受较为平淡,为了给居民创造美好的心理感受,我们对局部地段的驳岸进行了改造设计,在满足泄洪要求的前提下,局部曲化或折化河道线型:一方面采用软化处理(草坡)的手法,创造与自然和谐的景观;另一方面通过增加与驳
岸联系的通道和观景平台,增强了亲水区域的可参与性。   

2.7 河道水位分析   
简渎河设计常水位标高为2.1m,洪水水位为4.5m,历史最高水位为6.5m。   
对于2.1~4.0m高程的景观,我们主要采用水下种植槽的方式培养水生植物来营造滨水景观,活跃滨水效果。而对于4.0~4.5m高程以内的景观部分,我们采用了以下方式来处理:①在硬质景观上,选用价格经济、经久耐用的材料,比如:混凝土压膜、卵石、水洗石、预制砖等铺地材料以及石质座椅等等。②选用水葱、香蒲、芦苇、落羽杉等大量耐水湿的植物品种。   
这样,即使到了每年的汛期,不但能保持较好的滨水景观形态,而且不会因为水流的侵蚀造成大的经济损失。   

3 专项设计   

3.1 绿化设计   
3.1.1设计原则:①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滨水绿化树种首先要具备一定耐水湿的能力,这是滨水植物造景的基础,了解滨水植物的耐水湿能力具有实践性的指导意义。耐水湿能力最强的树种有:垂柳、落羽杉等。耐水湿能力较强的树种有:栀子、乌桕等。耐水湿能力中等的树种:龙柏、水杉、竹等。根据河道两侧景观功能的需要,适地适树,乔灌草三者有机结合,苗木搭配疏密有致,形成多层次的绿化景观空间。②以乡土树种为主,体现地域风貌。对于河道沿线的植物配置,我们尽量以丹阳地区的乡土树种为主选品种,如:银杏(丹阳的市树)、金桂(丹阳的市花)、香樟、花桃、樱花等等,营造能体现丹阳地方特色的绿化景观。③经济、适用。以美化河道景观为目的,选择抗性强、长势好、能够创造良好的景观效应的品种。   
3.1.2 绿化设计目标。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充分体现植物品种功能上和景观上的统一性。注重季相变化,以达到“人在绿中行,水在花中流”的景观效果。   
3.1.3 树种规划。植物品种以及规格的选择,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遵循植物的生态习性和景观生态学的要求。   
本河道绿地景观植物的选择就是应塑造符合丹阳的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带地域特色的滨水绿化景观,以耐水湿的植物品种作为河道总体绿化的出发点,同时考虑到不同休闲空间的功能和景观上的需求,设置一定的景观石、点景树,努力做到“季相分明,特色突出,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绿化格局。   

3.2 景观照明设计   
本次电气设计在4.5m汛期水位以下暂不考虑照明。   
①灯具的选择与开放空间的活动级别相关。②局部采用动态效果,强调活力。③可照明范围,避免“光污染”。④低能源的使用,避免能源浪费。⑤经久耐用,易于维护。   

3.3 铺装设计   
设计原则:①考虑使用的耐久性和节约维护的成本。②防滑处理,提高雨天使用的安全性。③简洁大方的现代风格的铺地材料和凸现自然风格的材料相结合。④现代节能生态材料技术的运用。⑤道路、广场的分级设计。   

4 结语   

滨水区空气清新,景观视野开阔,视线清晰度高。在滨水区沿线形成一条连续的公共绿化带,在设计中强调场所的公共性、功能内容的多样性、水体的可接近性及滨水景观的生态化设计,从而最终形成城市防洪、疏浚的景观河道,滨水绿色生态廊道,舒适的水岸开放空间,人们休闲交流的花园,历史文脉与城市风貌的展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