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滨水区设计所要考虑的总体规划原则和种植设计的重要性及原则。为滨水区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滨水区,规划原则,种植原则 

  1 滨水区的建设模式原则 

  1.1 整体性原则 

   滨水区既是属于城市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河流本身的一部分,如何把握它们之间的统一协调关系是重中之重。首先对于城市来说,滨水区对于城市来说有生态作用、娱乐休闲作用,旅游开发作用等,其中生态作用所涉及的范围最广,城市的发展给城市带来现代化的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了许许多多的污染。空气的污染,水体的污染,这2个大的污染都和滨水区有密切的关系。娱乐作用,滨水区是城市居民的主要休闲地方,如何把滨水区建设的是公共的开放空间,又能够跟城市生活很好的区分开来,同时还要保证滨水区的物种多样性。旅游开发作用,随着对滨水区的越来越重视,很多城市都把他们的滨水区打造成城市的品牌,以此来带动城市的旅游业的发展。就如松花江贯穿整个吉林市,滨水区资源是吉林市的一个很好的品牌。完全可以把它建设成吉林市的旅游品牌。同样的人工化和自然滨水区的比例将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尤其是对于可能有洪水灾害的滨水区。如何能很好的和城市的衔接也必须是整体性所要考虑的问题。交通,如果没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再好的资源条件那也是枉然,能很好的和城市的交通要道相连是滨水区的必要条件。滨水区在城市之中往往形成一道独立的风景,所以滨水区的林冠线和空间布置就显的重要了,可以通过林冠线的变化让城市中的人看到一道风景从而引发过来游玩的兴趣。 

  1.2 种植设计原则 

   说完整体再说局部,一个很重要的局部,滨水区的绿地种植设计。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种植设计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城市滨水区绿地建设中暴露出许多问题,例如引入大量所谓的名花异木的外地物种,影响了本地滨水植物群落的物种和结构稳定性,甚至彻底排挤并最终毁灭滨水的原生乡土植被。就拿吉林市的松花江来说,两岸设计成滨水绿化带,多是以人工化为主的滨水区,也有许多好看的彩叶树种和些珍稀树种。可是2009年的洪水证明了这次设计的不合理。地面的沙粒石板根本不能抵挡洪水的冲刷,树木被连根拔起,梓树,连翘,火炬等树由于不耐涝死亡严重,槭树类由于枝下高度很低,被洪水冲的东倒西歪,树上挂满了垃圾,这些都是因为选树种不当导致的后果。树种既不耐涝也没有起到防洪的效果,所以滨水区的种植设计是整个滨水区设计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张前进在浅议城市滨水区种植种植设计对滨水区种植设计提出的原则我觉得还是很值得提倡的,尊重自然,整体优先,乡土化,适应性,过程性,经济性原则。城市滨水区作为水陆两种类型生态系统共同构成的生态交错带,其种植设计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在我们进行城市滨水区绿地种植设计时,应考虑到以上6个原则对城市滨水区绿地种植设计的限定,尽可能地建立合理的绿地植物群落,来维护和恢复滨水生态系统,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1.3 其它原则 

   当然总体规划肯定是还有很多要遵循的原则的,如武凤文、徐翠萍在滨水区城市设计初探一文中,就提及了其他的很多原则,如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地域文化与环境原则,坚持滨水区可持续发展设计的原则等,这些都是在设计滨水区所要遵循的原则。 

  2 滨水区模式类型 

   很多的学者都对滨水区进行过研究,在城市滨水空间规划模式探析一文中,吴俊勤和何梅老师提出滨水区的几种类型:紧凑型、集约型、松散型。这个是根据滨水边缘,滨水步行活动场所,滨水城市活动场所,滨水绿化这几个因素所占的比例的大小来确定的。紧凑型就是各滨水空间要素以简练、紧凑的形式组合,通常其组成要素会简略到只有城市活动场所和滨水步行场所2个要素。集约型的特点是滨水区的职能成为主导因素,绿化空间以城市中心绿地的职能而成为其依托,标志性成为其最为显著的特点。松散型的各滨水空间要素以相对活泼,自由的方式组合,滨水空间融为自然之中,风景名胜和湖光山色成为滨水空间的主体。 

   然而,笔者觉得以自然化和人工化的程度来划分似乎更合理,也可以分为3种:以人工化的为主的滨水区;以自然为主的滨水区;半自然半人工的滨水区绿地。人工化为主的滨水区主要是在离市中心很近的地方设置,人流量很大,要能满足大众的需要,有足够的容纳量,所以要有比较多的开敞空间和基础设施。以自然为主的滨水区主要考虑的是它的生态功能,所以种植将会是这种滨水区绿主要要考虑的问题,这种滨水区当然是在城市的边缘地带,此间点缀的就是半人工半自然的滨水区。但是要注意的是有些地方城市中由于某些特殊的原因不能有过多的人群的地方则可以设置成完全自然化的滨水区,这样就可以阻止游人的进入。同样的如果在城市的边缘如果有山庄或是别的什么东西,由于宣传的需要也可能建人工化大的滨水区来吸引游人。  

  参考文献 

  1 吴俊勤,何梅.城市滨水空间规划模式探析[J].城市规划,1998(2) 

  2 武凤文,徐翠萍.滨水地区城市设计初探[J].山西建筑,2009(35) 

  3 张前进.浅议城市滨水区绿地种植设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