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园林苗圃地选择、土壤整理与改良、苗木栽种选择、水肥管理以及苗圃卫生管理等方面探讨了园林苗圃建设与技术要点,以期能为广大工作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园林苗圃;苗圃地建设;技术要点 
  目前城市绿化措施主要为园林绿化,通过城乡绿化工程、景观建设以及家庭绿化等园林绿化工程,实现城市绿化,改善人们生活质量的目的。园林绿化建设需要大量的绿色植物,因此,加强园林苗圃管理具有较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 
  1.苗圃地选择 
  苗圃地作为园林植物的生产基地,其位置选择应该远离城市,同时苗圃地周边无化工厂、制药厂以及重加工厂等水土污染严重的工厂,并处于城市的上风向和无污染水源上游。为了保证园林苗圃地园林幼苗更好地生长,应在幼苗种植前充分了解苗圃地气候条件、地形地貌以及被种植树苗的生物特征,防止因苗圃地生态环境影响幼苗生长。如果苗圃地为山区,应该选择坡度不超过25°的平缓山坡,并选择背风向阳的一面,要求苗圃地无较大或较多的积水坑,防止因积水影响苗木生产。为了最大程度地利用苗圃地,可根据苗圃地的地形特点、经营情况等进行合理设计,种植其它经济作物,实现苗圃地的多功能性。同时,在苗圃地建设时,根据苗圃地的形状和面积合理规划分区,应包括辅助用地和生产用地。生产用地应占苗圃地的60%以上,且生产用地应分为母树区、大苗区、播种区、引种驯化区以及大棚区等,辅助用地主要分为道路占地、管理区、排灌系统用地等,此部分用地应占苗圃用地总面积的40%以下。 
  2.苗圃地土壤整理与改良 
  土壤的好坏直接影响苗圃地林苗生长和圃园的经济效益,因此,在苗圃地选择时充分考虑其土壤情况。苗圃地土壤首先要求可以适用一般植物的种植,即土层深厚、土质良好、肥力充足、酸碱度适宜以及通透性好等。其次,要求土壤中不含有有毒有害物质,且苗圃地之前没有爆发大规模的病虫害,土壤中无病菌。最后,在苗圃种植前对土壤进行整理和改良。土壤整理主要为深耕,通过对苗圃地深耕30cm以上,可以打破土壤的凝结结构,增加土壤的通透性,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并将风化的土壤翻入地下,在深翻的同时将土壤中的石块、垃圾以及树根等杂物捡出,净化土壤。结合深耕对苗圃地施加有机肥、豆肥以及化肥等,不仅可以增加土壤肥力,也可以起到调节土壤酸碱度和改良土壤的目的,并在施肥后7d对苗圃地进行消毒,做好病虫害防控工作。对苗圃地土壤进行检测,根据土壤中缺少的元素及苗木生长过程中需要的元素进行补充,保证土壤中有充足的元素供给苗木生长。 
  3.苗木栽种选择 
  苗圃地中苗木栽种的种类及栽种位置的选择,对苗圃地经济效益有较大影响。苗木树种的选择应根据市场需求、消费者喜好、苗圃地经营者经营定位以及当地自然条件等情况综合考虑,同时,考虑到苗圃地设备和自身栽培技术等情况。树种栽种位置的规划应结合苗圃地地形地势、面积以及树种的生物学特征进行选择,如喜阴的植物应该安排在光照较少的背阴处;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水分的植物应安排在水源附近,同时也要考虑到苗圃地的美观,将不同季节生长的植物进行合理配置。 
  4.水肥管理 
  适时灌溉可以有效促进苗木生长,苗木灌溉的水量应根据栽种物种的生物学特征、当地气候条件、需水量以及地势等隋况确定。在苗木进入生长旺季时,应适当增加灌溉量;在阴雨季节应适当减少灌溉量;地势相对较高的地方应该加大灌溉量,相反,地势低的地方应减少灌溉或不浇,同时,防止地势低的地方出现积水。夏天浇水时,应在早上或傍晚浇水,避免在阳光照射最强的中午浇水;在冬季来临前应浇足水,促进苗木保温。在苗木管理过程中应进行科学施肥,避免施加过量的氮肥、钾肥等。在苗木陕速生长期,不仅要施加足量的氮磷钾肥,也要施加适量的微量元素,补助土壤。 
  5.苗圃卫生管理 
  为了降低苗木幼苗病虫害的发病率,应定期对苗圃地进行卫生打扫,营造一个干净的环境。在病虫害泛滥季节,应喷洒稀释敌敌畏或其它药剂进行杀菌消毒。对圃内害虫进行定期捕杀,清除杂草,减少苗木抢夺营养作物的机会,每2~3个月松土、培土1次,尤其是雨后,土壤容易板结,松土可促进根系有氧呼吸,提高土壤含水量,但操作时要避免伤害根系。在苗圃管理中还有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防治病虫害。对于病虫害应本着“提前预防、及时处理”的原则,仔细观察种苗根、叶的长势与异样变化以及虫卵的分布等问题,一旦发现及时进行处理,防止病虫害蔓延和恶化,可通过生物措施和药物措施、物理措施等方法对虫害进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