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从萌芽、产生、发展、兴盛,始终沿着自然山水园的道路发展,形成了一个独特而完善的园林体系,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成就。其中:叠石、理水、建筑、树木称为造园四大元素。四大元素相辅相成、彼此呼应构成完美的艺术空间,但他们各有自已的存在方式和外部特征。园林手法中,用土为堆、用石为叠,堆土、叠石相接合,形成了假山这一独特的小品景观。本文基于工作实践,介绍园林假山施工的关键性技术,仅供参考。 

  1 园林假山概述 
  假山是指用人工的方法堆叠起来的山,是仿自然山水经艺术加工而制作的。在小园林或园林小空间中所用的山体多为假山。假山出现在屋顶花园、室内庭园、城市公园等多种园林空间,表现了其较强的造型能力。假山的塑造也成为创造个性空间的一个重要手段。假山的造型、尺度的变化也带来了假山风格的变化。简洁的造型、概括的轮廓、细致自然的纹理以及适宜的尺度与现代园林的风格更加协调。 除造型、尺度、风格外,现代园林假山在意境方面也不同以往。应用于海洋馆创造水下地貌景观,配合游鱼,通过分割空间、塑造地形来丰富水下游览和观赏空间;在现代大型展览温室里,通过假山造景来体现各种热带及亚热带植物生长的原始环境,为各种植物提供展示空间等。假山通常分为假山和置石两个部分。 
  1.1 假山 
  是以造景、游览为主要目的,充分结合其他多方面的功能作用,以土、石等为材料,以自然山水为蓝本,并加以艺术的提炼和夸张,用人工再造山水景物的统称。其特点:大而集中,可观可游,使人有置身于自然山林之感。 
  根据假山使用土石的情况分为4种,土山:以泥土作为堆山;材料带石土山:土包石;带土石山:石包土;石山:以自然山石为主要材料。园林朔山:采用石灰、砖、水泥等非石质性材料经过人工塑造而成。 
  假山的功能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主景作用,作为自然山水园的主景;二是组织空间作用,对于采用集锦式布局的园林,用假山对园林空间进行分割和划分,将空间分成大小不同、形状各异、富于变化的形态。 
  1.2 置石 
  是以山石为材料作独立性造景或作附属性的配置造景布置,主要表现山石的个体美或局部组合,而不具备完整的山形。特点:主要以观赏为主,结合一些功能方面的作用,体量较小而分散。置石可分为特置、散置和群置等。 
  叠山、置石大致分为4个阶段:第1阶段:写实性,以土山带石为主,尺度接近真山;第2阶段:移天缩地于一园的写意山水,抽象的意境,充满艺术联想;第3阶段:山水画为指导,以玲珑剔透为特征,以微茫、惨淡为妙境;第4阶段:新时代审美情趣,特色明显,塑山及人工岩工艺大有发展。 
  2 园林假山的手法 
  宋代画家郭熙《林泉高致》记载:“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假山的叠石技法(或称手法),因地域不同,技法各异。常见的有九字诀:叠、竖、垫、拼、挑、压、钩、挂、撑等,十字诀:安、连、接、斗、挎、拼、悬、剑、卡、垂,三十字诀:安连接斗挎,拼悬卡剑垂,挑飘飞戗挂,钉担钩榫扎,填补缝垫杀,搭靠转换压。其实,其造型技法大致相同,都是假山在堆叠过程中,山石之间相互结合的一些基本形式和操作的造型技法。 
  其中,布脚最为重要。所谓布脚就是假山掇石的平面形状是以山脚平面投影的轮廓线加以表示,并对山脚轮廓进行布置的过程。布脚时应掌握以下原则:一是山脚线应设计成回转自如的曲线形状,禁忌成直线或直线拐角。二是凸凹的曲率半径应与立面坡度相结合进行考虑。三是要合理控制山脚基底面积,同时,山脚布置要保证山体的稳定安全。 
  3 园林假山施工的主要技术 
  从技术层面来看,园林假山叠石的施工需掌握若干关键性技术,力争制作出精品和极品。 
  3.1 定点放线 
  3.1.1 审阅图纸:首先要看懂摸透图纸,掌握山体形式和基础的结构,以便正确放样。之后在平面图上按一定的比例尺寸,依工程大小或平面布置复杂程度作出方格网。2m×2m,5m×5m,10m×10m,以方格网与山脚轮廓线的交点作为地面放样的依据。 
  3.1.2 实地放样:依据方格网放出轮廓线,同时在不影响堆土和施工的范围内,选择便于检查基础尺寸的有关部位:如假山平面的纵横中心线,纵横方向的边端线,主要部位的控制线等位置的两端。设龙门桩或埋地木桩,以供挖土或施工时的放样白线被挖掉后,作为测量尺寸或再次放样的基本依据点。 
  3.2 基础制作 
  假山坐落于天然的岩基上是最理想的。一般桩基选择柏木桩或杉木桩。灰土基础则按放好的线拓宽50cm,向下挖50~80cm,再用灰土夯实均匀。混凝土基础一般是与灰土原理同。陆地10~20cm,水泥不低于100号;水中50cm,水泥不低于150号;高大假山可酌情加厚。 
  3.3 拉底 
  是指用山石做出假山底层山脚线的石砌层。拉底的技术要点:底脚石应选择石质坚硬、不易风化的山石。每块山脚石必须垫平垫实,用水泥砂浆将底脚空隙灌实,不得有丝毫动感。各山石之间要紧密咬合,互相连接形成整体,以承托上面山体的荷载分布。拉底的边缘要错落变化,避免做成平直和浑圆形状的脚线起脚的技术要求。起脚石应选择憨厚实在、质地坚硬的山石。砌筑时先砌筑山脚线突出部位的山石,再砌筑凹进部位的山石,最后砌筑连接部位的山石。假山的起脚宜小不宜大、宜收不宜放。起脚石全部摆砌完成后,应将其空隙用碎砖石填实灌浆,或填筑泥土打实,或浇筑混凝土筑平。起脚石应选择大小相间、高低不等的料石,使其犬牙交错,相互首尾连接。底石以上,顶层以下的部分,是假山造型的主要部分,要求做到用材广泛,单元组合丰富。同时综合运用各种结构手法。 
  3.4 收顶 
  收顶即是处理假山最顶层的山石。收顶的山石要求体量大,以便合凑收压。由于顶层山石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在选择山石上要注意选择轮廓和体态都富有特征的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