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滨水景观设计中植物的应用
摘 要:在城市建设中,滨水景观以其优越的亲水性和舒适性满足当代人的生活、娱乐、休闲等的需要。而植物作为滨水景观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配置才能发挥最优效果,一直以来都是园林工作者不断研究的课题。本文立足实际,阐述了滨水景观设计中植物应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滨水景观;规划设计;植物;科学应用
1 加强种质资源的调查研究、创造多种植物生存环境
植物的生态效益体现在绿量的积累和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在规划设计景观环境中创造多种生态环境,为植物创造不同的生存环境,如适应阴性的八角金盘、鹅掌柴、箬竹、玉簪、紫萼、铁树、棕竹等;适应阳性的月季、荷花、水仙、菊花、松、杉、杨、柳、槐等;适应酸性的榆树、麻栎、白栎、枫香、化香、朴树等;适应碱性的牛皮菜等,可以创造生态环境的多样化、景观多样化的植物群落景观。另外根据生态学和美学统一的原则,以乔木为骨架,以花卉为点缀,以草地为基调,以藤本为脉络,将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相互合理地配置在一个群落中,构成一个稳定的、长期共存的复层混交植物群落,既能充分利用空间资源,又能形成优美的景观。
加强植物种子的质量监督,还可通过野生植物驯化和外来引种等手段提高比例。为提高秋冬观赏植物的种类,常常通过人工布置草本花卉来补充,也可以加大绿地色叶种植数量和面积,如红色叶子的红叶石楠、红枫、南天竹等;紫红色的紫叶李、紫叶桃;黄色的菟丝子、银杏、栾树等,这样整个绿地植物组合可延长观赏期。
在规划设计中,采用圈地种植植物苗圃的措施,来加强植物在以后规划设计中的良好运用,并且在种植苗圃的过程中,注重苗圃的色彩搭配以及空间的构成,不仅可以使整个规划设计达到“色香味”俱全的效果,还为以后的规划设计提供大量的植物资源。
2 加强植物在滨水景观规划设计中的科学应用
在滨水景观规划设计中,各地的植物繁多,生态各异,从其特性来分,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型:一种是观赏性的植物,它自身所特有的形式,就是一种美;一种是绿化性植物,它可以使整个景观显得很有层次,但是如果能够做到适地适树,那么植物将会生长旺盛,充满生机,所以必须加强植物在滨水景观规划设计运用中的科学性。
滨水景观中有的花卉植物花色丰富,而且她们开花和结果的季节也不尽相同,所以不同时期所营造的环境气氛也不同,比如:在某景观设计中,采用大量的银杏作为行道树,因为银杏一般都是以绿色为主,仅仅在秋季才会显现出橙黄色,在其它季节给人一种清爽的感觉,而在秋季却给人一种秋高气爽的感觉,当然也具有其观赏性;紫荆最特别的属性是春季花团锦簇的枝条,很有视觉冲击力;还有1年中可以多次观赏的效果,如七叶树在春季和秋季,它的树冠呈现黄色,而冬末夏初会有大量的黄色花,并且在秋季它会有橙色果实,既可以观花又可以赏果,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植物以其树类和树形或者以其色彩,都能形成独特的品种、季相、群体、单体等风景主题。具体分析如下:植物群体其实也是一个很具魅力的对象,所以在设计中,规划大片茂密的植物树林,在其中设置漫步道,在散步的同时,可以感受自然的气息,融入自然。
成片的鲜艳的花卉能够带给人们很强的视觉感受,所以在乔木下方,可以采用大片的花卉灌木为点缀,达到上下风景相协调。
在规划设计中,考虑到植物在滨水景观规划设计中应注重四季景色的变化,遵循植物发展规律,营造多变性的植物群落,从而形成具有特色的滨水岸线,所以在规划设计中注重植物的色彩搭配、形态搭配、色相搭配,如春季的春暖花开(花)、夏季的绿树成荫(荫)、秋季的橙黄桔橘绿(色)、冬季的林寒涧肃(姿)。根据不同植物的花期、果期、叶色、叶形、花香、叶香等特征来配置植物,如紫玉兰和白玉兰的花期为3~4月,分别开紫色和白色花;朴树花期为4月,花色是红褐色;木芙蓉花期为8~10月,花色有红色、粉色和白色等;鸡爪槭,秋天开花呈现深红色;腊梅花期为12月~次年1月,花为黄色。在设计中要充分利用植物的特性,进行配置、栽种。
另外,在设计中可以运用树形来造景,不同的树形可以营造不同的风韵美,如万千柳条的垂柳,随风飘动,给人柔婉、惜别的美感,苏铁则会带给人们一种热带风情,迎春枝条呈现拱形等等。当然,在树性造景中,又可以根据树的花色、香味以及它自身的叶片,来配置植物。
总之,滨水景观是园林艺术中不可缺少的、最富魅力的一种园林要素,而水景是要靠植物来衬托,植物配置得好可以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因此,我们在配置植物时应因地制宜,重视植物生态习性,形成当地植物群落体系,营造植物空间层次,做到四季有景,发挥生态景观效果,给人以返璞归真的感受,同时发挥植物绿化、美化、净化环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林方喜,张晓耕.滨水景观植物的选择与种植设计[J].现代农业科技,2012(21)
2 叶顶英,刘光强,张庭昊,何仕海.城市滨水植物景观营造现状与分台票析——以成都浣花溪公园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