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要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湿地需要保护,同时,湿地也需要发展。保护与发展是矛盾的、对立的。如何化解矛盾与对立,实现保护与发展相互统一,这就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1.湿地保护要解决人们的思想认识。有人认为湿地保护“贵在保护”。不能提发展。一提发展就好象是失去了保护的意义,没有了重要性。这是个认识问题。这种偏激的认识不解决,湿地保护也就不可能做好。我认为湿地要保护,而且还要必须加大力度保护。不仅立法,而且还要提到人类社会生存的高度来认识。湿地确实是人类的最后一片家园。如果这个家园再搞得支离破碎,那人类走向死亡的终点就越来越近了。这是人类生存的最后的一道防线,必须保护住。
2.湿地保护要做到“三个禁止”。一是禁止在湿地核心区搞各种不宜的活动;二是禁止在湿地周边承建各类污染性企业;三是禁止在湿地上空和陆地喷洒、施放各种有害性气、液体。“三个禁止”是湿地保护的“杀手剑”,谁要是触犯了就提头来见。用强制性手段,用“重典”。别“纸上谈兵”。
3.湿地保护与湿地发展对立统一。湿地保护与湿地发展并不矛盾。保护是发展的需要,发展是保护的根本。不发展就没有出路,不发展就意味着消亡。两者之间是即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怎么发展,如何发展,这要因地制宜。“以湿地养湿地。发展湿地经济,打造湿地文化,构建湿地和谐。”按照这个思路,发展湿地经济,在湿地的边缘可以构建生态型经济、打造无烟环保企业,实现以“湿地养湿地的目标”。
二,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自然,包括任何一种生物,在生态环境的影响下,不断发生进化、转化,相生、相克。种群的繁衍都有一个增长的极限。任何事物都要有“度”。“物极必反”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生生灭灭”是自然法则,是一种无奈。可以说,人类是引起“人与自然”生态系统循环涨落的根本要素之一。从人类诞生之初,以采集、守猎为生。人类还处在大自然的包围之中,受制于神秘的大自然力量,基本遵守“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规律。随着漫长的历史演变,人口数量缓慢增加,生产力发生了改变,人类的社会活动改变了大自然自身发展的美好愿望。随着工业文明的兴起,人口急剧膨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生产力迅猛发展,人类对大自然的威慑力越来越大。无辜的乱砍滥伐、疯狂的追捕守猎,随意的开荒拓地,轻率的崩山采煤,把大自然整得面目全非,破坏了原有生态平衡。人类又不能补偿向大自然索取所需的物质和能量,无休止无限期掠夺。也危及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如果举例说明,“98”大洪水就是一个鲜活的例证。说什么“百年一遇”,无非是一种托词,严重一点说,就是搪噻。是人类对大自然一种不负责任的推辞。“98”大洪水除上游超常规、高强度降水外,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就是上游的生态遭到严重破坏,绿色植被大面积减少,超强降水后,地表植被截流能力差。水土流失又加剧了河道泥沙的淤积,致使行洪不畅,河水改道。我估算了一下,毁林、毁草、开荒种地,50年的收入总和,也没有“98”大洪水的一次损失大。让鼠标点击历史,回到五十年代初。那时的江南“到处莺歌燕舞”;那时的塞北,“天苍苍,野茫茫”。真是“往事不堪回首”。眼看着大自然在一天天变老、衰弱、残喘、哀鸣。我们人类该怎么办?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别无它途,保护大自然,也是保护人类自己。只有和大自然和平相处,和谐共生,才能互惠双赢。
三,要处理好“以湿”、“养湿”的关系。
国家林业局贾治邦局长在最近的一次讲话中说:“湿地由于生态系统复杂性、敏感性、脆弱性,决定了湿地保护事业面临任务的艰巨性和长期性。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要在人与自然有机联系和矛盾中寻找共生共赢的科学发展道路,在湿地有效保护和有序开发之间找到结合点,归根结底需要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实施国家湿地工程包括部门协调、合理规划、项目选点、项目实施、检查验收等多个环节,包含自然保护区建设、湿地公园建设、湿地生态补水、湿地污染控制、湿地生态恢复和综合整治工程、可持续利用、能力建设等多项内容,涉及植物学、动物学、工程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
这一段讲话为湿地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整合湿地经济资源,化解湿地经济风险,促进湿地经济裂变。
我国湿地类型众多,面积大、分布广,湿地总面积3848万公顷,居世界第四、亚洲第一。如何有效利用湿地优势,发展湿地经济,打造湿地文化,摆在湿地面前的首要任务是,提升湿地产业核心竞争力,全力推动湿地特色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湿地休闲旅游产业,坚持保护湿地与发展并重,重点推进一批湿地符合规划要求的高端会议度假型旅游宾馆、商务酒店及其他休闲旅游项目建设,完善湿地景区游客服务中心、旅游景观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引导“湿地经济”有序发展。随着国家对湿地的投入越来越大,但国家的财力也有限,不能一股脑的注入湿地所需的全部资金。于是,以“湿地”养“湿地”的计划必须提到湿地领导的议事日程。
人类是大自然的主宰,大自然是人类的上帝。“天生我才必有用”,“天生湿地为我用”。以向海湿地为例,可不可以吸收社会资金?可不可以联营联建野生涉禽养殖场?牛、马、猪、鸡,不都是人类驯服的样品吗?就连毒蛇都被驯服得为我所用了。人类能不能吃到“天鹅肉”?能不能吃到“仙鹤肉”?驯服家养,这也不是不可能的。华西不是有钱吗?例如:成立“华西・向海”十万只天鹅养殖场,华西・向海百万只涉禽养殖场,飞禽养殖场等,补充湿地经济以养护湿地。
把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高效无污旅游业、现代加工业和养殖业及相关产业项目渗透到湿地,尽快使湿地园区产生集聚效应;催生新的产业,形成新的增长点,实现新兴湿地发展产业链。在全社会推广湿地循环经济,减少资源消耗,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排放,改善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效益,有助于提高湿地经济效益。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要把发展湿地经济放到重要位置,寻求新的增长路径,赢得未来发展先机。把湿地经济、湿地文化做大做强,提升湿地的人气、商气和财气。
总之,湿地保护与湿地发展必须要处理好这三个关系。保护是前题,发展是根本,项目是支撑,科技是保证。只有这样,湿地保护才能实现长足发展,可持续发展。
这篇文章是链接文章,算是湿地中国志愿者集体创作。肯请各位专业人士、有识之士,湿地自原者都来完善、修改这篇文章。不止三个关系,也可以是五个关系、十个关系。就是千方百计把湿地保护与发展这篇大文章写得客观、实际,具有操作性,可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