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湖泊是在一定空间内,由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的多种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互为因果而组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即生态系统。人工湖泊生态系统是复杂的系统,这不仅是因为所受外部影响的复杂性,而且因为其内部运行机制及各因子的并联的复杂性。水生生态法则主要依赖于湖泊生态系统内能量流动和物质转移的动态变化,运用水生生物的食物(营养)关系,根据水域地理位置、气象气候、水体大小、水位变化、湖底底质、湖泊形态、湖水运动特点、水质特征等实际情况,科学合理设计水生动物的放养模式,使各种群生物量和生物密度达到营养平衡水平;同时可以考虑种植一些观赏性水生植物,不仅可以吸收水体中部分营养盐和有毒物质,降低湖泊中氮、磷浓度,优化水环境,维持水域生态平衡,而且还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在水域生态系统景观设计中要注意以下要点:
水体流向通常从泉水--池塘--溪流--险滩--急流--叠水--湖泊--瀑布--江河--海洋,有明显的连续性。虽然湿地、湖泊、池塘的连续性不明显,也是生态水系统中的重要环节。
自然水体的存在形式是大自然多种自然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降雨量、地表径流、土壤的运动、沉积、沉淀、澄清、水流、波浪以及各种生物的作用等,对水体岸线的改变,将引起整个水域生态系统发生相互关联的变化。场地规划时首先考虑不破坏自然条件,规划建设项目与原有的生态环境相融,在新的环境条件下尽快达到新的良性的生态平衡。自然的排水系统是最经济有效的水体形式,尽量按原有的流向及岸线设计水体,保持两岸良好的自然植被不受干扰。
人类有种本能,对水边丰茂的植被,水中的动物、鱼类、贝类等有好奇心及亲切。
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充分利用亲水的优越性,尽量靠近水源,首先选择低洼潮湿的地点开挖为水面,使水流尽量小角度斜穿等高线缓缓地向低处流动。
作为参与规划的工程师,要密切关注水的上游及下游的情况。某些区域在基地中,散落一些局部低洼处。经地形分析,尽可能使其保持现状,塑造成生动的水景,如果能相互沟通,导入外来水源更新水系,最后溢入自然水系则更为理想。
在地域的高处应进行生态重建,涵养水土,恢复自然形成的泄洪区域,不可占用。
将雨水通过地形设计,合理引导地表径流,尽可能渗入地下,最终汇入天然水体。对植被的保护和减少硬地铺装都是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
对地表及地下水流域应进行统一管理,不可分治。保护全流域的堤岸,将任何形式的污染减至最小,根据水体的容量合理规划土地。每一个与水有关的场地规划,都应在业主要求及生态要求之间取得良好的平衡与协调。对于设计师来讲,这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
水面的波光、水色、吹过水面的微风和涓涓的水声等都是景观设计的重要元素。
在利用水体时,应该保证用地性质与水域资源及景观相融;利用水资源的强度不可超过水域的承载力;保证人工和自然系统的生态连续性。保证水域的风景质量和生态功能是规划设计应当考虑的重点。
在面积较大的天然水域范围内,要合理利用临近水域的地块,避免将主要道路环闭水体,这样会限制亲水地域的开发利用。将主要道路远离水域,以尽端支路的方式接近水域,支路之间的土地要合理地开发利用,可用作社区、公建配套区、自然保护区、公园、码头等等。凭借水体增加土地及当地的生态价值。
在一个规划基地能够拥有一片水面,即使在基地上能够观赏到远处的水面,都是值得珍惜的景观资源。房地产开发用地中的水景可以使地价及房价升值。
传统的规划设计,常常在滨水规定洪水位以上的区域,规划为公建配套设施用地以及绿地。目前,在规划设计中应该重视对滨水地带生态环境的保护和重建,淡水不合理的利用、浪费以及污染会危及滨水生物。
水陆交界处是生态敏感地带,是鸟类、动物、鱼类的天然食源及栖息地,在规划设计中,应划定生态敏感带,保护及改善植被的生长状态,使原有的野生动物、微生物的生境不受干扰。
设计水体的岸线应该以平滑流畅的曲线为主,体现水的流畅柔美。驳岸及池底尽可能以天然素土为主,而且与地下水沟通,可以大大降低水体的更新及清洁的费用。
驳岸以缓坡入水至水下60厘米,宽度2米至3米,然后逐渐挖深,在面积较大的水域,要水底深度达到1.8米以上,才能以相对陡的坡度挖深。缓坡可以减小径流的冲刷,对儿童也是一种安全措施。在较大的水面中部可以方形或多边形直线深挖较为经济,在水深1.8米处以缓坡向水岸线连接。
在冲刷较大的地点可用卵石、块石、原木加藤本植物加以稳固。如果是抛石驳岸,应该根据风浪的冲击力决定石块的大小,最好用带棱角的石块;或者抛以碎石打底,上部用大石压住;或者先设钢筋框或竹框再抛大于网孔的石块。滥用钢筋混凝土或浆砌块石的人工堤坝将对滨水地带的生态系统造成灾难性破坏。
提倡生态型驳岸设计,利用以下各类植物覆盖、稳固土壤,抑制因暴雨径流对驳岸形成的冲刷。例如:湿地树木类(落羽杉、墨西哥落羽杉、池杉、水杉、美国尖叶扁柏、湿地松、水松、沉水樟、沼楠、相思或牛尾木、海松柏、紫穗槐、垂柳、灰柳);湿生植物类(中华水韭、沼泽蕨、宽叶香蒲、东方香蒲、长苞香蒲、水烛、小香蒲、泽泻、菖蒲、石菖蒲、荻、水葱、水毛花、垂穗苔草、箭叶雨久花、雨久花、灯心草、花菖蒲、毛茛、驴蹄草、圆叶茅膏菜、合明或田皂脚、千屈菜、草龙、丁香蓼、星宿菜、半枝莲、水蜡烛、薄荷、慈姑、长毛茛泽泻);浮叶植物类(浮叶眼子菜、水鳖、莼菜、萍蓬草、中华萍蓬草、芡实、亚马逊王莲、白睡莲、柔毛齿叶睡莲、延药睡莲、菱角、四角菱、水皮莲、金银莲花、荇菜);沉水植物类(竹叶眼子菜、微齿眼子菜、蓖齿眼子菜、眼子菜、苦菜、密齿苦菜、穗花狐尾藻、黑藻、大茨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