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南京路位于天津市区的中心部位,人们心目中的天津第一路,其改造具有窗口意义。依此把它定性为生活性景观道路,以“新、洋、实、精”为指导思想,分别制定改善措施。并对人行道设施及夜景灯光照明提出具体意见。
关键字:南京路 “新、洋、实、精” 景观 道路
南京路位于本市市区的中心部位,东西走向,是城市内环线的组成部分,作为本市城市形象的标志性窗口地区,定性为生活性景观道路。规划南京路西起南开三马路,东至小南京路,全长4750米。南京路的规划突出了“经济、适用、美观”,创造南京路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和城市“迎客厅”的空间场所;通过“新、洋、实、精”展现了人们心目中的天津第一路,体现国际大都市气息的一条崭新风景线。
设计理念——突出“新、 洋、实、精”
新:追求改造后“焕然一新”和一些处理手法的创新。具体表现在铺装上,选用环保砖来拼合出自然图样。从内到外:28米机动车道、2~3米分隔带、4米非机动车道和5米左右的人行道新的罩面构成交替变化的韵律美,和色彩对比(黑、绿+砖、黑、砖)。
洋:色彩的洋气,引进洋派的元素和家具。如候车亭、电话亭不仅造型时尚,色彩也采用洋气的“高级灰”以体现国际大都市风范。
实:结合实际地段特点。尤其是充分保留现存大乔木。铺装、树穴砌筑都以原乔木为参照,以最大限度不破坏大乔木。切实考虑天津自行车多的实际情况——单辟自行车道,体现人性化。同时考虑灯杆基础很大,除落在改造后路面上的须挪位外,皆宜维持原位不变。
精:考虑周到,选材精良,施工精致,尤其是侧石、平石、井篦子等拼缝整齐。
在实施过程中,做到把“新、 洋、实、精”这四个字贯彻到每一个细节。
1:交通组织规划设计:
在交通方面由于南京路作为城市主干道,内环线重要的组成部分,承接了大量的过境交通,同时周边地区土地利用性质决定了南京路成为生活性的主干道。路网存在结构性缺陷,周边地区缺少平行于南京路的东西向主干道,缺少跨越海河的桥梁,加之南京路沿线分布有许多大型商业中心和学校、宾馆等,车辆行人出行密集,快速、慢速、常速的各种交通混合在同一通道中运行,形成机非矛盾突出,交通压力过大。改造后的南京路的道路断面采用三块板道路断面布局,中央的28米宽的一块板设置为双向8车道的机动车道,机动车道最外侧为公交专用道。机动车道两侧布置2米宽的分隔带,将现状的行道树置于其中,增加景观效果;分隔带外各设4米宽的机非混合道,主要供非机动车行驶,周边单位出入的车辆也可通过该道过渡进入机动车道,减少周边机动车出行对快速交通的干扰。5米宽的人行道断面采用新型环保花砖,具有美观防滑的作用。
改造中将原有海光寺环岛的直径从20米增加到30米,真正形成车辆环行;取消原有成都道位置上的环岛,将位于曲阜道上的环岛平移,使其靠近14路终点站,增加车辆行驶的宽度。
在满足此次改造的基础之上,还针对南京路的区域交通、停车及过街交通设施等方面做出了远期规划。为分担南京路的交通压力,设想利用海河上正在建设的保定桥、蚌埠桥开通南京路、曲阜道两侧新的通道,分流这条路上部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利用部分四平道、西宁道、潼关道、长沙路等形成非机动车道走廊,缓解商业区的机非混行矛盾;打通大沽南路、曲阜道至南京路段,简化南京路和曲阜道交口的行车流向;增加过街天桥,在海光寺、卫津路至鞍山道间、营口道附近等处建设新的过街通道。建设新的停车场楼,清除占用人行道上的机动车。
2.主要景观节点规划设计:
在景观方面,道路交叉口作为重要的开敞空间,担负着人流、车流集散功能,同时也是街道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以道路交口分7段进行现状分析:南开三马路至卫津路段;卫津路口至鞍山道口;鞍山道至贵阳路;贵阳路至营口道段;营口道~长沙道(城建大厦)~山西路段;山西路~成都道~湖北路段;湖北路~小南京路。
充分考虑每一个细节,发现七个景观段落中蕴含着4颗璀璨的明珠。
2.1南开三马路至卫津路
规划功能定位为城市商务办公集中区。此段展现现代建筑风貌,充分体现时代感。高层建筑间通过连续绿地和人行设施弥补低层景观零散,单调冷漠的感觉。其间有南开三马路环岛一座,扩建后面积为1000m2,是整个南京路的西起点,通过绿化和雕塑体现南京路的主题。在海光寺地区蕴藏着南京路景观的首颗明珠,这里将充分利用水舞广场和津联大厦前方建设的绿地,形成首片景观高潮。
2.2卫津路至鞍山道
通过沿街带状绿化和街头绿地形成连续绿化空间,成为进入景观高潮部位的过渡段,铺装色彩以偏冷色为主。加建天桥一座。
2.3鞍山道至贵阳路段
定位为高级商务办公区,目前该段平淡较为开阔,因而有很大的发展生机,规划的重点是烂尾楼的重生使该段焕发活力。
2.4贵阳路至营口道段
定位为城市商业中心轴线。该段是景观系列的高潮部位,集中体现繁华大都市的时代感。
第二颗明珠就在这里,西开教堂作为南京路沿线最有特色的建筑,由于立达商场形成的狭缝使教堂显得局促,规划就地美化,在教堂前形成一个观光休闲广场,依托教堂并于南京路、金街形成休闲观光的轻松氛围。
2.5营口道至山西路段
定位为文教办公区,路北为著名耀华中学,路南有城建大厦等办公楼,建筑风格典雅,绿化较为完善。营口道(海河至气象台)规划建设风情建筑景观绿带。
2.6山西路至湖北路段
定位为历史风貌相结合的功能混合区。以抗震纪念碑广场为核心,通过沿街带状绿化和街头绿地形成连续的绿化空间。抗震纪念碑是整条南京路上的第三颗明珠,通过空间上的“收”与“合”,沿轴线有序的布置儿童活动场所、市民健身场所及休憩空间,在各个不同功能空间中布置休闲娱乐设施和雕塑、廊架等景观元素,形成一处满足不同人群不同需要的城市空间。
严格控制道路两侧建筑高度,改造抗震纪念碑广场以南部分的成都道,使其与南部居住区连成一体,形成与五大道住宅风貌保护区的协调过渡。河北路口、新华路口结合用地改造增设街头绿地。
2.7湖北路至小南京路段
定位为城市中心商务区,最后一颗明珠便藏在这里。音乐厅西侧小游园和市交通银行内部庭院是闹中取静的园林绿地;滨江万丽大酒店前广场是硬质地面广场,可布置纪念性雕塑;而欧嘉华大厦东侧规划带状休闲景观带,带状绿地北端设私密性广场与音乐厅东侧开敞空间遥相呼应,同时把带状空间平行分为三个功能区,靠近机动车道的里侧供行人快速通过;中间种植乔木,形成林荫道,供人们休闲漫步;外侧设置波浪形绿地,并借此形成多处半围合空间,在其中设置休闲娱乐设施。
3.街道与场地设施规划设计:
人行道设施是具有服务、景观、管理等功能的城市小品,通过设置这些具有重复使用功能的设施,可以在城市中形成一个整体的色彩系统和令人感到亲切、方便的环境品质。同时这些设施也是反映城市文化和社会观念的一面镜子。
所有人行道家具以路口及公交车站的位置为参照,以不砍移树木和方便行人使用的原则来组合放置。色彩采用高级灰。
3.1路灯:
由于增设非机动车道和局部机动车道加宽造成有些原路灯位置落到了将来车道路面上,这些路灯在直线段的平移到分隔带上,在交口的就近移到相应人行道上。
3.2电话亭:
公用电话亭主要集中分布在商业购物区、CBD和其它办公区的室内外空间和广场等人流集中的公共活动场所;其它地区则布置在重要建筑周边或街坊的出入口、步行系统的转折点等地方。电话亭的布置要注意与环境取得协调,并做到容易被使用者发现,又不在视觉中过分夺目。一般在公交车站旁5-10米,路口30—50米。间隔200-300米左右。
3.3坐凳:
在商业购物和休憩空间中,结合绿化环境的营造,提供一些供人们休息的座椅。座椅的设置还必须以不阻碍行人活动为原则。一般在公交车站、电话亭附近2-5米,路口100米左右。
另对公交车站、果皮箱、指路牌、邮箱等也有详细设计。
4.灯光夜景照明规划设计:
城市灯光夜景照明是现代城市日益重视的城市空间美化工程。本次规划按照广场、道路、绿地、商业步行街和标志建筑物的景观构成特点,组织灯光照明系统。
4.1广场灯光夜景照明
广场空间的照明,应针对其功能的不同,采取相应的照明措施。首先广场空间应以园林灯照明为主,另外,商业广场需增加广告或霓虹灯的渲染,再借助商业空间室内外泄的灯光照度,共同营造繁华、热闹的环境气氛。交通集散广场、立交桥、人行天桥、大的十字路口和地下停车库出入口应设置高杆灯,以保证人车的安全。
4.2绿地灯光夜景照明
规划在南京路和曲阜道沿线绿地内主要使用小品灯、庭园灯和地灯,营造温馨浪漫的气氛。
4.3道路灯光夜景照明
城市道路照明设施的功能,不只限于夜晚视线辨别和安全,其灯具的造型设计还须考虑白天的街景效果。南京路和曲阜道两侧的行道树根据树冠大小,采用不同的照明方式。
4.4商业步行街灯光夜景照明
在商业步行街区中,创造“灯光”文化和特色。步行系统中(包括商业步行街)布置的路灯灯具,在选型或设计时应满足人们近距离的观赏,步行系统的照明还应能表达安全感、方向感和规律感。
南京路改造完成后,必能为完善城市中心交通网络,强化城市文化特征做出突出贡献,实现丰富国际大都市气息这一既定目标。
参考文献:
[日]土木学会 编
章俊华 陆伟 雷芸 译《道路景观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2
史庆堂《香港环境艺术》天津大学出版社1998.4